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彼得森,在一次訪談中帶著悲痛、憤怒、無奈的心情說道:“最好的禮物是教會人們如何寫作,因為寫作能力就等同於思考能力,而強大的思考能力會讓你在現實中保持競爭力。現在的教育制度沒有人告訴學生為什麼需要寫作,寫作不是為了完成作業,更不是為了考試,寫作是為了學習如何思考。

讓我想不通的是,彷佛教育制度的存在,是為了讓人變得更蠢。

教授接著說:“我認識很多非常成功的人,你絕對不會想要和他們辯論,他們可以很輕易的把你駁倒,而且不帶任何惡意的語言。如果你想要取勝,那麼你最好有條有理的規劃好你的論點,並將它們寫出來。要不然,你絕對會看起來像個白痴一樣,而且佔不到任何優勢。”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教授的演說極具感染力,讓人不得不重視寫作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人還是對寫作存在誤解。有些人認為寫作就是那些用詞華麗的文人騷客們的專利;還有一些人認為寫作就是有感而發時的真情吐露。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寫作的屬性發生了巨大變化,每個人的文字都可以輕易被全世界人看到。這不僅讓普通人有了分享自己見解、建立影響力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透過自己的文字賺取金錢。

更重要的是,正如教授所言,寫作能力提升的同時,你的思考能力會有質的飛躍,它會成為你最為鋒利的武器,讓你在競爭中所向披靡。

《寫作7堂課》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自媒體時代的常用寫作方法,透過例項展示了隱藏在方法背後的構建框架、搜尋素材等操作技巧,揭示了眾多自媒體“大咖”的秘密。下面,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進一步探討自媒體寫作流程如何促發思考,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對思考、表達的巨大作用。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第一性原理——從工作記憶的源頭談寫作的目的

馬斯克非常推崇“第一性原理”,強調它幾乎是有效瞭解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領域的唯一方法。馬斯克進一步解釋說:“所謂第一性原理,就是把事務拆分到最基本的單元,然後從那裡開始向上推理。”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與第一性原理相對應的是類比推理。很多人開始寫作,只是因為看到別人在寫作,並且帶來了很多益處,就一味地模仿。

模仿做正確的事情必定是對的,但是這種思考方式並不能讓你瞭解真相,認識到寫作的真正益處。這對於進一步的改進與維持寫作熱情極為不利,你只是在隨波逐流罷了。

那麼,為什麼人人都需要寫作呢?用第一性原理分析,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心理學家在1968年~1974年對工作記憶進行了大量研究。

所謂工作記憶,是指個體在執行認知過程中,對資訊的暫時儲存與操作,它在閱讀、理解、推理等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打個比方,工作記憶就像是一塊“思維黑板”,我們可以在上面暫時放置資訊,使其浮現在腦海,然後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處理,將工作記憶中的資訊與其他資訊聯絡或轉化為新的資訊。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現在研究表明,我們人類的工作記憶容量大概只有4個。當要記憶大量資訊時,通常會以3~4個為一組,進行組塊。比如,記憶數字18030326819。絕大多數人會以“180-3032-6819”三個組塊的方式記憶。

當明白工作記憶的原理,我們就可以透過寫作搭配工作記憶,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拓展思維廣度

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時,很難對問題展開太多層面,這是因為工作記憶的侷限性。如果展開太多,我們往往會思考了三、四方面,卻忘掉了其他層面。因此,只思考三到四個主要方向,卻忽略其他方向,這就會造成思維的廣度不夠。

當我們用寫作代替記憶,把想到的所有方面都寫下來,這就不用擔心遺忘給思考帶來的困難,思維廣度也得以拓展,看問題也就不再片面了。

拓展思維深度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是由模糊到清晰的漸變過程,而寫作可以作為拓展思維深度的快取工具。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經歷:讀完一本書後,用寫作完成了一次思考總結,當過些日子再看自己的總結,往往會有新的感悟,認知也變得更為深刻了。這種過程彷佛就是把自己的片面認知進行了一次快取,透過不斷寫作、閱讀、重新思考的迭代,思維深度也得以進一步拓展。

寫作能力等同於思考能力——寫作流程引發何種思考

蕭伯納說:“說到底,每一種職業都不過是哄騙外行人的把戲而已。”

為了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鴻溝,寫作的傳播屬性不得不進行考慮。好的文章既要考慮邏輯的嚴密性,還要考慮普通讀者的易讀性。

自媒體時代的文章寫作流程通常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搜尋各大入口網站、不同領域感興趣的熱點

搜尋關鍵詞、報告、資料、專業期刊和論文

搜尋案例和故事

搜尋名人名言、電影、小說、詩歌中的金句

思考,將這一切融會貫通寫出一篇文章

相比於純粹的由報告、資料、演繹推理等組成的論文寫作,自媒體寫作還加入了熱點、案例、金句等元素,這個過程不僅對專業知識進行了重新梳理與思考,對熱點的解讀,金句與案例的加入,也大大加強了文章的傳播性。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網際網路上關於“寫作”有這樣一句話:“用輸出倒逼輸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專案為基礎的主動學習方式。

當我們把寫作當成專案完成一篇文章時,寫作流程必定會帶動一系列的思考。

首先,搜尋流程會讓我們進一步掌握,如何準確找到所需資訊的快速搜尋技能。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搜尋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快速獲取知識的能力。

其次,對於搜尋到的各類資訊,我們需要對內容進行一定的取捨,這就會用到略讀、精讀、分辨等各項技能。

然後,將取捨後的資訊進行邏輯加工,以某種框架對事件或觀點進行思考、辯論、總結,這大大加強了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最後,將傳播性納入其中,用寫作對思維進行外化的表達。這不僅加強了對人性的理解,更進一步提升了在現實生活中所需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

每個人都認同思考的重要性,而寫作卻常常不被重視。但事實上,寫作能力等同於思考能力,寫作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

寫作技能的進化——覆盤範文與檢查清單

查理芒格曾提出兩個重要的概念:學習前人的成果和核對檢查清單,這兩項對應著寫作相當於覆盤範文的文章結構、積累文章的檢查清單。

要想寫作技能進一步提升,向範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覆盤範文的文章結構,是指我們要脫離讀者的心態,從寫作者的心態對範文進行拆解。

我們要從切入材料的角度、中心立意、文章的結構框架、句式、文風、排版等方面對文章分析,從中找到可以借鑑、學習的地方,然後將它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在醫療領域,即使完成一個小手術的操作流程也是非常繁瑣的,為了避免手術過程中遺漏某些步驟,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醫生引入了檢查清單的概念。將所有流程寫在一項清單上,當完成清單上的相應步驟,只有用筆勾畫後才能進入下一流程。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檢查清單,竟拯救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

醫療領域引進檢查清單帶來的成功,讓很多領域都有所借鑑,最為熟知的就是航空領域與投資領域。

檢查清單之所以可以發揮作用,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的計算和思考資源非常寶貴,檢查清單可以把被佔用的大腦資源空出來,讓大腦專心做它更擅長的事情,同時核對清單可以讓我們避免因疏忽而犯錯。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透過對範文和自己文章的拆解、對比,我們往往可以找到影響一篇文章質量的關鍵因素,比如標題是否具有觸發點選的吸引力、排版配圖是否清晰、文章是否有相關性低且可刪減的段落、是否提供資訊增量且有核心論點等等。

當我們不斷積累文章的檢查清單,並進行一一核對,隨著寫作數量的不斷增加,寫作技能也會得到進化。

結語

文字是思維外化的產物,而寫作本身就是組織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思考與寫作從來不是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如果你能夠思考、表達與寫作,那你將會在競爭中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教授痛心疾首:教育制度不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將讓人變得更蠢

從現在開始拿起筆寫作吧,它會成為你最為鋒利的武器。

TAG: 寫作思考工作記憶清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