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川菜二十四種味型的名稱、特點、製法和部分菜例名單。

總目錄:

1家常味型、2魚香味型、3麻辣味型

4怪味味型、5椒麻味型、6酸辣味型

7煳辣味型、8紅油味型、9鹹鮮味型

10蒜泥味型、11薑汁味型、12麻醬味型

13醬香味型、14煙香味型、15荔枝味型

16五香味型、17香糟味型、18糖醋味型

19甜香味型、20陳皮味型、21芥末味型

22鹹甜味型、23椒鹽味型、24茄汁味型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1、家常味型

特點:色澤紅潤,鹹鮮微辣,味厚醇濃。因菜式所需,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

製法:以郫縣豆瓣、川鹽、醬油調製。因不同菜餚風味所需,也可酌量加元紅豆瓣或泡紅辣椒、泡菜、料酒、豆豉、甜醬,其鹹鮮微辣的程度,因菜而異。

菜例:回鍋肉、鹽煎肉、家常豆腐、家常海參、家常牛筋、太白雞等。

2、魚香味型

特點:汁色紅亮,辣而不燥,鹹甜酸辣兼備,姜蔥蒜香氣濃郁。

製法:熱菜以泡紅辣椒茸(或辣豆瓣)、川鹽、醬油、白糖、醋、姜米、蒜米、蔥顆調製;冷菜以川鹽、醬油、白糖、醋、泡紅辣椒茸、姜茸、蒜泥、蔥粒、香油、紅油調製,調料不下鍋,不用芡,醋應略少於熱菜的用量,而鹽的用量稍多。無論用於冷菜或熱菜,糖和醋皆不能傷,也不能缺。

菜例:熱菜如魚香肉絲、魚香烘蛋、魚香茄餅、魚香八塊雞、魚香油菜薹等;冷菜如魚香青豆、魚香豌豆等。

3、麻辣味型

特點:色澤紅潤,麻辣味厚,鹹鮮而香。

製法:以辣椒、花椒、川鹽、料酒調製。其中花椒和辣椒的運用則因菜而異,辣椒或郫縣豆瓣,或幹辣椒,或紅油辣椒,或辣椒粉;花椒或花椒顆,或花椒麵,或花椒油。因不同菜式風味的不同需要,可酌加白糖或醪糟汁、豆豉、五香粉、香油、醬油等。調製時均須做到辣而不死,辣而不燥,,麻辣中有鮮味。

菜例: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麻辣牛肉絲、牛舌萵筍、麻辣雞片、毛肚火鍋等。

4、怪味味型

特點:色澤醬紅,味汁濃稠,鹹、甜、麻、辣、酸、鮮、香並重而協調。

製法:以川鹽、醬油、紅油辣椒、花椒粉、麻醬、白糖、醋、熟芝麻、香油調製,也有加入姜米、蒜米、蔥花的。調製怪味的各種調味品,要求比例恰當,互不壓抑,相得益彰。

菜例:怪味雞絲、怪味花仁、怪味酥魚、怪味兔丁等。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5、椒麻味型

特點:汁色淺黃,鹹鮮醇厚,香麻俱重。

製法:以川鹽、花椒、小蔥葉、醬油、冷雞湯、香油調製而成。調製時須選用優質花椒,方能體現風味;花椒顆粒要加鹽與蔥葉一同用刀鍘茸(花椒與蔥大致比例為1:3),令其椒麻辛香之味與鹹鮮味結合在一起。

菜例:椒麻雞片、椒麻肚絲、椒麻兔絲、椒麻舌掌等。

6、酸辣味型

特點:醇酸微辣,鹹鮮味濃。

製法:以川鹽、醋、胡椒粉、姜粒、料酒調製,突出胡椒和薑辣;另一種為川鹽、醬油、醋、郫縣豆瓣(或紅油辣椒)、姜粒、料酒調製,突出辣椒辣。調製時須以鹹味為基礎,酸味為主體,辣味助風味的原則,用料適度。

菜例:熱菜有酸辣海參、酸辣魷魚、酸辣蝦羹湯、酸辣蛋花湯;冷菜酸辣萵筍、酸辣蘿蔔絲等。

7、煳辣味型

特點:香辣鹹鮮,回味略甜,熱菜回味則略帶酸甜。

製法:以川鹽、乾紅辣椒、花椒、醬油、醋、白糖、姜、蔥、蒜、料酒調製。其辣香之味是以幹辣椒節在油鍋裡炸制,使之成為煳辣殼而產生的,火候不到或火候過頭都會影響其味,烹調時須特別注意。

菜例:宮保雞丁(有的歸為糊辣荔枝味)、花椒雞丁、宮保腰塊、燒拌冬筍、宮保鮮貝、熗蓮白、炒黃豆芽等。

8、紅油味型

特點:色澤紅亮,鹹鮮辣香,微帶辣香,回味略甜。

製法:以特製紅油與醬油、白糖調製。部分地區加醋、蒜泥或香油。調製時注意掌握其辣味應比麻辣味型的辣味輕,重用紅油,少用或不用辣椒。

菜例:紅油皮扎絲、紅油雞片、紅油黃絲(大頭菜)、紅油牛肚梁、紅油筍片等。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9、鹹鮮味型

特點:鹹鮮清香。

製法:本色以川鹽、胡椒粉調製;如需上色,可以川鹽、醬油(或糖色)、胡椒粉調製;亦可在此基礎上加入榨菜、芽菜、冬菜、大頭菜等增香。調製時須注意掌握鹹味適度,寧淡勿鹹,突出鮮味,並儘量保持原料本身具有的清鮮味。

菜例:開水白菜、雞豆花、鴿蛋燕菜、白汁魚肚卷、白汁魚唇、鮮熘雞絲、白油肝片、鹽水鴨脯等。

10、蒜泥味型

特點:色澤紅亮,蒜香味濃,鹹鮮微辣,汁水略濃。

製法:以蒜泥、複製紅醬油、香油、紅油調製,如需菜品不上色,則以蒜泥、川鹽、清湯、香油調製。調製時須用現制的蒜泥,以突出蒜香味。

菜例:蒜泥白肉、蒜泥肚片、蒜泥黃瓜、蒜泥蠶豆等。

11、薑汁味型

特點:色澤棕黃,姜味濃郁,鹹中帶酸,清酸爽口。

製法:以川鹽、薑汁、醬油、醋、香油調製。熱菜時可酌情加郫縣豆瓣或辣椒油(俗稱薑汁搭紅),以不影響姜、醋味為前提;冷菜時,須在鹹鮮味適口的基礎上,重用姜、醋,突出姜、醋的味道。

菜例:熱菜如薑汁熱窩雞、薑汁肘子(東坡肘子薑汁味);冷菜的薑汁嫩肚絲、薑汁豇豆、薑汁鴨掌、薑汁菠菜等。

12、麻醬味型

特點:芝麻醬香,鹹鮮醇正,味汁濃稠。

製法:以芝麻醬、香油、川鹽、冷雞汁調製。少數菜品也酌加醬油或紅油。調製時芝麻醬要先用香油調散,令芝麻醬的香味和香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用川鹽、雞汁調和。

菜例:麻醬魚肚、麻醬響皮、麻醬蹄筋、麻醬鳳尾等。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13、醬香味型

特點:醬香濃郁、鹹鮮帶甜。

製法:以甜醬、川鹽、醬油、香油調製而成。因不同菜餚風味的需要,可酌加白糖或胡椒粉及姜、蔥。調製時,如甜醬鹹味過重,則應適量加白糖;如甜醬色澤過深,則可用香油或湯汁加以稀釋,令色稍淡。

菜例:醬燒鴨子、醬燒肘子、太白醬肉、醬燒豆腐、醬燒冬筍、醬酥桃仁等。

14、煙香味型

特點:鹹鮮醇濃,香味獨特。

製法:以稻草、柏枝、茶葉、樟葉、花生殼、糠殼、鋸木屑、大米為熏製材料,利用其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使醃漬上味的原料再吸收或粘附一種特殊香味。熏製時應用熱煙,剛冒出的生冷煙有異味。

菜例:樟茶鴨子、煙燻牛肉、煙燻排骨、米燻雞等。

15、荔枝味型

特點:味似荔枝,酸甜適口,鹹鮮味明顯。

製法:以川鹽、醋、白糖、醬油、料酒調製,並取姜、蔥、蒜的辛香氣和味而成。調製此味時,須有足夠的鹹味,在此基礎上方能顯示酸味和甜味;糖略少於醋,先酸再甜;姜、蔥、蒜僅取其辛香氣,用量不宜過重;醬油輔助調色,用量不宜過多。因不同菜餚風味的需要,可酌加泡辣椒、辣豆瓣、幹辣椒增香。

菜例:合川肉片、鍋粑肉片、荔枝腰塊、荔枝鳳脯、荔枝魷魚卷等。

16、五香味型

特點:本味鹹鮮,氣味濃香。

製法:所用香料通常有山奈、八角、丁香、小茴香、甘草、砂仁、老蔻、肉桂、草果、甘草、花椒等,根據菜餚需要酌情選用。

菜例:香酥雞、八寶香酥鴿、五香薰牛肉、五香排骨、五香豆腐乾、五香滷斑鳩、五香禾花雀、五香鱔段、五香薰魚等。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17、香糟味型

特點:醇香鹹鮮而回甜。

製法:以香糟汁(或醪糟汁)、川鹽、香油調製。因不同菜餚的風味需要,可酌加胡椒粉、冰糖、姜、蔥等。調製時,要突出香糟汁或醪糟汁的醇香。

菜例:香糟雞、香精魚、糟蛋、香糟兔、香糟肉、糟醉冬筍、糟醉銀杏等。

18、糖醋味型

特點:色澤金黃,味汁濃稠,甜酸味厚,回味鹹鮮。

製法:以糖、醋為主要調料,佐以川鹽、醬油、姜、蔥、蒜調製。冷菜則以川鹽、醬油、白糖、醋、香油調製。調製時,須以鹽和醬油的鹹鮮味為基礎,重用糖、醋,以突出甜酸味。

菜例: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糖醋脆皮魚、糖醋白菜、糖醋胡豆、糖醋豌豆等。

19、甜香味型

特點:純甜而香。

製法:以白糖或冰糖為主要調味品,因不同菜餚的風味需要,可輔以蜜餞、水果及果汁、乾果仁等。調製方法主要有蜜汁、拔絲、糖粘、冰汁、撒糖等。無論使用哪種方法,均須掌握用糖份量,過頭則傷、則膩。

菜例:核桃泥、魚脆羹、冰糖銀耳、杏仁豆腐、冰汁桃脯、炸荷花、糖粘羊尾等。

20、陳皮味型

特點:色澤棕紅,鹹鮮微甜,略帶麻辣,有陳皮的特殊香味。

製法:以陳皮、川鹽、醬油、花椒、幹辣椒節、姜、蔥、白糖、紅油、醪糟汁、香油調製。陳皮用量不宜過多,否則回味帶苦,以有香味為度;白糖、醪糟汁僅為增鮮,以略感回甜為度。

菜例:陳皮雞、陳皮牛肉、陳皮兔丁、陳皮燒肉等。

川菜24種味型只是基礎,家庭烹飪練習綱要

21、芥末味型

特點:汁色棕黃,鹹鮮酸香,衝辣濃郁。

製法:以川鹽、醋、醬油、芥末粉、香油、冷雞汁調製。調製時,先將芥末用沸湯凋散成糊,密封靜置,臨用時方取出;醬油宜少用,避免色深。

菜例:芥末嫩肚絲、芥末魚肚、芥末鴨掌、芥末雞絲、芥末春餅等。

22、鹹甜味型

特點:鹹甜並重,兼有鮮香。

製法:以川鹽、白糖、胡椒粉、料酒調製,因不同菜餚的風味需要,可酌加姜、蔥、冰糖、糖色、五香粉、醪糟汁、雞油等。調製時,鹹甜二味可有所側重,或鹹略重於甜,或甜略重於鹹。

菜例:冰糖肘子、櫻桃肉、板栗燒雞、芝麻肘子、白油青元等。

23、椒鹽味型

特點:香麻鹹鮮。

製法:以川鹽、花椒調製。調製時鹽須炒幹水分,舂為極細粉狀;花椒須去籽炕香,亦舂為細末。鹽與花椒末按1:2比例配製,現制現用,不宜久放。

菜例:椒鹽八寶雞、椒鹽蹄膀、椒鹽裡脊、椒鹽魚卷等。

24、茄汁味型

特點:色澤紅潤,甜酸適口,茄汁味濃。

製法:以川鹽、番茄醬、糖、白醋、料酒、姜、蔥、蒜調製。調製時番茄醬須用溫油炒香、出色;味汁要突出番茄醬的紅色。

菜例:如茄汁大蝦、茄汁魚條、茄汁牛柳、茄汁肉等。

說明:

本文據《川菜烹飪事典》,有細微調整;川鹽即自貢井鹽;喜歡味精、雞精之類的自己加;“24”只是當前川菜複合味型的個數,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點,家庭製作時不必受數字和正規化侷限,大可在此基礎上發揮,不斷練習琢磨配比,酌情增加減少調料,做出符合自家人口味的私家川菜。

(全文完)

圖片來自網路,僅供示意

轉載請註明川味龍門陣(即川味文化)

【關注百家號“

川味龍門陣

”】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TAG: 調製川鹽菜例味型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