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作 者:文雨

沒有創業者初次登高時的那般狂喜,望著港交所大屏上跳動的股價,67歲的蔣衛平依然平靜。

如何評價這位中國“鋰王”呢?

他很少出席論壇活動,幾乎不怎麼接受媒體採訪,卻有著實幹家低調務實的底色,用10年時間,為中國“搶”來了一個鋰業帝國。

他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張揚,只是偶爾在適當的場合,以理性、客觀的態度表達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願景和看法。

他言談舉止平和,喜怒不形於色、悲傷不流於表,但卻心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該出手時絕不手軟。

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以小博大時的果敢決絕

2012年的一天,蔣衛平像往常一樣起床工作,等待他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洛克伍德要收購泰利森。

洛克伍德當時是全球鋰鹽三巨頭之一,而泰利森是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生產商,坐擁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藏——格林布什鋰礦。

如果這兩家成功牽手,那麼全球鋰業其他同行都要為之肝顫,中國企業更是要心碎了。

當時國內鋰資源主要依賴澳大利亞進口,而泰利森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供應商。據資料統計,當時中國礦石提鋰廠商使用的鋰精礦有90%來自泰利森。巔峰時期,僅天齊鋰業每年就能買下泰利森1/3的鋰精礦。

一旦這筆交易完成,天齊鋰業輕則被漲價刁難,重則直接斷供。在業內摸爬滾打多年,蔣衛平自然對其中的利害看得很透,他必須阻止這場“魔鬼聯姻”。

但談何容易?把各方的賬面實力擺出來看看就知道了。

2012年,天齊鋰業總資產不到16億元,營收不足4億元,市值僅為35億元。再看對面的洛克伍德,總資產逼近400億元,年營收150億元左右。

就連被擺上桌的泰利森,資產規模也在20億元左右。

對手的塊頭是你的幾十倍,知難而退或許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蔣衛平偏偏沒有認慫。

他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借了一屁股債,殺向澳洲。

最終,蔣衛平透過二級市場交易和場外協議轉讓的方式合計拿到泰利森19。99%的股份,躋身第二大股東,在股東大會上一票否決了收購議案,打了洛克伍德一個措手不及。

惱羞成怒的洛克伍德依然不死心,意欲加價收購剩餘股份。蔣衛平很清楚,此時退出無異於前功盡棄,儘管他已經沒錢了,但他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頂上去。幾輪競價過後,洛克伍德也看出蔣衛平有點“外強中乾”,於是主動退出,坐等看笑話。

但令洛克伍德沒想到的是,“及時雨”中投公司在關鍵時刻火速支援,解了蔣衛平的圍。

泰利森的並表讓天齊鋰業迅速胖了一圈,疊加鋰週期上行,公司股價創造了5年10倍的神蹟。

勝利的喜悅並沒有框住蔣衛平,“小富即安”從來不是他的風格,很快,一場更大的“賭局”在他心中醞釀著。

智利SQM,世界鋰礦四巨頭之一,擁有全球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採條件最成熟的阿卡塔瑪鹽湖。

蔣衛平很早就盯上了SQM,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介入契機。直到2017年,SQM大股東因遭遇反壟斷調查而被迫出讓股權,蔣衛平果斷出擊,在所有競購者中脫穎而出,以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9億元)拿下SQM23。77%的股份。

交易完成後,天齊鋰業坐擁全球最大的鋰輝礦和最大的鹽湖礦,一個世界級的鋰業巨頭呼之欲出。

但壓力也是巨大的。

259億元的收購資金,有240億元來自銀團貸款。

240億元什麼概念?

天齊鋰業收購泰利森時只花了30億元,這筆買賣8倍於當年。

2017年,天齊鋰業總資產不過178億元,淨利潤也只有26億元。

這意味著,靠盈利償還貸款,要還近10年,還不算利息。

蔣衛平自然懂這些,但他依然堅決。為了表達誠意,增加貸款方的信心,他甚至將自己名下的大量股權拿出來做了質押。

蔣衛平又一次孤注一擲,但這一次,等待他的不再是幸運女神,而是“死神”。

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命懸一線時的泰然自諾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蔣衛平膽大敢為,卻並非莽撞,自然知道靠天齊鋰業的造血能力根本無力償還貸款。他早就想好了出路,先從銀團貸款完成交易,隨後便推動公司赴港上市,回籠資金償還債務。

人算不如天算。

2018年之後,國內電動車補貼退坡,疊加行業產能過剩,碳酸鋰的價格急轉直下,從最高的18萬元/噸降至4萬元/噸。

賺錢能力驟降的天齊鋰業被迫終止赴港融資的計劃。

另一邊,鉅額貸款所產生的財務費用卻令人窒息。

每天一睜眼,蔣衛平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一天幾百萬元的利息。

資料顯示,2019年,天齊鋰業光支付利息就花了超20億元,由此導致公司當年鉅虧近60億元。

自身盈利下滑、IPO胎死腹中、鉅額負債壓頂,一時間,關於天齊鋰業破產、退市的危言甚囂塵上,連審計機構也一度出具了非標準意見,認為公司存在重大經營不確定風險。

蔣衛平面臨創業以來前所未有的考驗。

2020年度的股東大會規模空前,超過120家機構和眾多中小投資者、媒體匯聚一堂,現場被圍得水洩不通,連過道都擠滿了人。

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圖片擷取自網路

不過,相較於輿論的躁動和不安,蔣衛平倒顯得非常沉穩。這就是他的底色,一飛沖天時沒有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跌落谷底時也不會垂頭喪氣、失去方寸。

至於外界的猜測和質疑,蔣衛平極少出面澄清或解釋,你也從來不會從他口中得到類似“大幹三個月,一定要還錢”的豪言壯語。

他不說,但卻一直在做。

為了降低負債率,蔣衛平幾乎嘗試了任何可能的融資工具和手段,可轉債、定增、配股、戰投、領式期權……屢試屢敗,屢敗屢試。

2020年11月29日,天齊鋰業18。84億美元到期債務因無力償還被迫展期,公司進入生死逃亡倒計時。隨後,蔣衛平僅用8天時間便敲定引入IGO為戰略投資者,讓本已進入ICU的天齊鋰業成功續命。

時間進入2021年,伴隨鋰價進入上行週期,天齊鋰業盈利能力大大改善,蔣衛平又謀劃重啟港股上市。到2022年7月13日,天齊鋰業正式在港交所掛牌,募資134億元,還完剩餘貸款後還有結餘;

天齊鋰業

A股市值也已迫近2000億元。

看著港交所大屏上跳動的股價,蔣衛平依然很平靜。生於1955年、現年67歲的他早已進入一個企業家最黃金的年齡段,心智、閱歷、判斷力,盡處巔峰。

他很清楚企業的未來在哪,更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歲月靜好時的未雨綢繆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等3人,瑞典皇家科學院給出的獲獎理由充滿溫情: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但作為“鋰電池之父”的古迪納夫,隨後卻發表了一個不那麼溫情的言論:“鋰資源的重要性不亞於石油等戰略性資源,一旦鋰資源開採出現瓶頸,可能會跟石油一樣成為戰爭的導火索”。

古迪納夫一語成讖,過去兩年,鋰價飆升了5倍,全球圍繞鋰資源的爭奪打得頭破血流,且局勢愈演愈烈。

我們恍然意識到,中國是一個鋰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USGS的資料顯示,南美“鋰三角”(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是全球鋰資源儲量最豐富的3個國家,合計佔全球鋰資源儲量的58%。相比之下,中國的鋰資源儲量佔比只有6%。

一戰賺了2000億,他是中國“最不知名”的企業家!

資料來源:USGS

我們也終於能明白,為什麼當年蔣衛平即便押上全部身家也要從洛克伍德手裡強奪泰利森;為什麼在負債纏身、命懸一線時依然堅定地說:“不後悔收購SQM,因為這是唯一的機會。”

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有時並不在於他的所做能帶來了什麼,而是如果他不做會失去什麼。

如果沒有蔣衛平兩次“賭命式”的外戰,中國企業今天是否還能拿到這麼好的資源?即便能拿到,以目前的行情,又將付出多大的代價?如果拿不到,那所謂的能源自主是否還只能停留在口號和檔案中?

《從0到1》一書中,作者彼得·蒂爾曾特別強調:在科技劇烈改變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須在一切發生之前研究結局。

中國的幸運之處在於,在多數人忙著賺快錢的時候,產業界依然活躍著一批具有終局意識的“蔣衛平們”,通訊領域任正非、顯示產業王東昇、醫藥領域孫飄揚、玻璃大王曹德旺、光伏產業李振國……

他們有著穿透一個時代的洞察力,能在歲月靜好中居安思危,嗅出危險的味道。他們既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也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而這,或許就是他們與所謂的那些企業家之間最大的不同。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股民福利來了!十大金股送給你,帶你掘金“黃金坑”!點選檢視>>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TAG: 蔣衛平鋰業天齊泰利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