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不二研究,作者 | 藝馨 秀一,排版 | Cathy,監製 | Yoda

深陷虧損的AI公司,已經行至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決策類AI獨角獸第四正規化此前向港交所二次遞表、再次闖關IPO。

據灼識諮詢資料顯示,以2020年收入計,第四正規化在中國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慧市場佔據18。1%的市場份額,是佔有最大市場份額。

「不二研究」發現,第四正規化在新版招股書中增加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業績資料: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正規化的營收為13。45億元,同比增加134。47%;但與此同時,其虧損進一步擴大,去年前三季度淨虧損為14。7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60。22%。

去年10月的一篇舊文中,我們聚焦於坐擁五大銀行背書的第四正規化,深陷於增收不增利的“AI怪圈”;時至今日,其依然無法逃離AI行業的“虧損魔咒”。

當AI行業紅利消退、研發投入內卷,再次闖關IPO的第四正規化,能否找到破局之路?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10月舊文的部分資料和圖表,以下Enjoy:

又一家AI獨角獸流血衝刺IPO。

“AI四小龍”之外,號稱決策類AI獨角獸的第四正規化於8月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上市。

據招股書顯示,2018~ 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正規化在近四年累積虧損33。16億元,其同時在招股書中明示:可能無法實現或隨後維持盈利。

聚焦於決策類AI的垂直細分賽道,在AI行業共同的虧損難題之外,第四正規化面臨BAT等綜合網際網路公司的競爭與擠壓。

打破AI虧損魔咒不易,打敗網際網路巨頭更難!IPO只是一個新開始,在網際網路巨頭的擠壓下,第四正規化如何盈利“起勢”呢?

天才科學家,“流血”獨角獸

第四正規化創始人戴文淵是一位年僅38歲的天才科學家,曾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陰差陽錯選擇了AI技術方向,結識了AI領域的頂尖華人學者——計算機系教授、華人界首位國際AI協會院士楊強。

學有所成的戴文淵,沒有選擇深耕學術界,持續登頂學術高峰,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於2015年創立了第四正規化。

起初,第四正規化試圖做高效的工具級產品,但最終因客戶需求分散,不了了之。

隨後,團隊便進行了思路的轉變,2016年7月開發了一個能夠讓非專業人士使用的機器學習平臺——先知。用戴文淵的話說,就是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小白,透過運用此資料架構平臺,大概經歷2周的時間,就可以成為一個AI專家。

在AI行業,第四正規化聚焦於決策類AI垂直賽道。據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2月,其獲得騰訊等戰略投資,融資金額超十億美元;由此,第四正規化估值近30億美元,被視作決策類AI獨角獸。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第四正規化已累計完成11輪融資,投資股東可謂明星陣容: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銀行;此外,還有紅杉中國、創新工場等。

2018年~2021前三季度年,其營收分別為1。28億元、4。6億元、9。42億元、13。45億元;同期的毛利分別為0。55億元、2。00億元、4。3億元、6。23億元。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營收與毛利雙增長的背後,第四正規化依然“增收不增利”、難逃AI虧損“魔咒”: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分別產生虧損淨額3。72億元、7。18億元、7。5億元及14。78億元,近四年累計虧損33。18億。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同期,第四正規化經營虧損分別為3。36億元、5。51億元、5。60億元及9。95億元;經調整後的經營虧損,分別為2。13億元、3。18億元、3。86億元及3。91億元。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值得關注的是,第四正規化的虧損狀況逐年累加,2021年上半年實現2倍營收增速,但虧損淨額超2020年全年。

「不二研究」認為,儘管決策類AI被資本市場看好,第四正規化坐擁五大行背書,卻依舊不能迴避虧損流血的現狀。

研發佔7成,“先知”難回血

伴隨營收翻倍增長,虧損也呈擴大之勢,為何第四正規化難逃“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在「不二研究」看來,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或在侵蝕第四正規化的利潤;三者相加,遠遠高出同期營業收入。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9658萬元、1。36億元、2。48億元、3。67億元;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為1。16億元、2。24億元、2。46億元、4。86億元。

在研發費用投入上,2018年~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正規化研發費用分別為1。93億元、4。16億元、5。66億元、8。44億元,佔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1。2%、90。6%、60%、62。8%。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投入是第四正規化的“必修課”,但研發投入具有不確定性,如何落地為商業成果依然待考。

第四正規化在招股書中坦承,預計研發費用將持續增加(以絕對金額計);且研發成果商業化時可能會面臨實際操作上的困難,在研發方面投入的大量開支未必會產生相應效益。

在2021年上半年,第四正規化研發費攀升到8。44億元,總收入佔比高達62。8%;此外,第四正規化併購了廣州健新、上海伊颯海,及增資理想科技,總金額高達3。98億元。

「不二研究」發現,目前,第四正規化的營收來源分為先知平臺及應用產品、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兩大塊;三年半時間,來自先知平臺的收入逐漸佔據C位。

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其先知平臺及產品收入分別為分別為523萬元、2。54億元、6。19億元和6。90億元,佔總收入的4。1%、55。3%、65。7%和51。3%。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同期,第四正規化分別服務18名、32名、47名及55名標杆使用者;標杆使用者收入分別貢獻總收入的56%、58%、61%及51%。近四年內,標杆使用者的營收佔比過半。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招股書中,第四正規化將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定義為標杆客戶。來自每個標杆使用者的平均收入,由2018年的390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830萬元,並於2020年進一步增加至1230萬元。這一收入在2021前三季度達到1240萬元。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不二研究」認為,決策類AI仍處於早期階段,儘管先知平臺帶來一定收入,但作為技術密集型產品,其需要保持一定強度的研發投入;短期內,第四正規化難覓盈利曙光。

決策AI藍海?垂直競爭激烈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支出達到1280億元,預計於2025年將增長至609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6%。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按照應用領域,人工智慧大致分為四大類別:決策類人工智慧、視覺人工智慧、語音及語義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機器人。

不同於大眾熟知的“AI四小龍”,第四正規化選擇了更垂直細分的決策類AI,其典型應用包括但不限於智慧營銷、風險管理及供應鏈管理最佳化。

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決策類人工智慧市場的支出規達到268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184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7。1%;高於視覺類、語音類和機器人的年複合增長率預期,後三者分別為36。4%、33。2%和23。8%。

第四正規化再闖IPO:虧損擴大,如何破局“AI怪圈”?

決策類AI垂直細分市場雖是增長藍海,但潛力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據灼識諮詢報告,若以2020年收入計,第四正規化以18。1%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決策類AI提供商;但其面臨綜合型網際網路公司的競爭。

第四正規化也在招股書中坦承:在已涉足的各行業垂直領域,與公司同臺競技的參與者,有若干領先技術公司、非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提供者等。

「不二研究」發現,以BAT等網際網路傳統巨頭及華為等為代表,綜合性科技公司正在爭相入局決策類AI賽道。

儘管第四正規化雅具有一定先發優勢,但相較於網際網路巨頭,其在知名度、覆蓋率、使用者群、資金儲備等並不具備優勢。加之遲遲未見盈利曙光,當眾多巨頭攜大勢傾軋下,第四正規化在決策類AI垂直領域的話語權岌岌可危。

第四正規化也在招股書中坦言,競爭加劇或會使銷售額下降、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及市場份額流失。

此外,人工智慧方案並非不可替代,除網際網路巨頭之外,金融、電商等細分行業也有其它AI創業公司虎視眈眈。

在招股書中,第四正規化特別提及《資料安全法》潛在影響。其強調目前已採取多項措施以確保法律合規;然而,有關隱私及資料保護的法律法規通常複雜且不斷變化,存在不確定因素。

在「不二研究」看來,中國AI正處於發展早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扯到行業神經;決策類AI垂直賽道雖然藍海廣闊,但其所面臨的行業競爭尤勝其它AI領域。

於綜合性網際網路公司而言,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只是其多元業務的一部分;但於第四正規化而言,決策類AI是其攸關生死存亡的根基、不容有失。

不只AI虧損魔咒…

繼“AI四小龍”之後,第四正規化也堪稱AI行業的一匹黑馬:坐擁五大行+明星機構的投資背書、決策類AI獨角獸光環……

但是,第四正規化同樣難逃AI行業增收不增利、虧損逐年擴大等“魔咒”。

相比行業共同的虧損難題,其面臨的更大考驗可能在於:BAT等傳統網際網路巨頭的競爭。

不同於AI四小龍,第四正規化根植於決策類AI垂直賽道;這個預期年均複合增長率47。1%的的藍海,已經吸引眾多競爭者入局,包括許多成熟的網際網路公司。僅就市值體量而言,其與後來者並不在同一量級,競爭也相對更加殘酷。

即使順利開啟IPO大門,第四正規化的行業戰爭也才剛剛開始。它首先需要回答:如何從網際網路巨頭的擠壓下突圍,在決策類AI賽道真正“起勢”。

參考資料:

《第四正規化赴港IPO檔案解讀:主攻決策類AI,上半年營收超7。8億元》,智東西

《第四正規化赴港上市,三年虧損30億,三大“吞金獸”中研發投入只是“冰山一角”》, 博望財經

《AI獨角獸第四正規化衝刺港股,坐擁五大行投資卻虧30億該咋看?》,江瀚視野觀察

《第四正規化三年半燒掉30個億,BAT競爭是更大的考驗》,雷達財經

TAG: 正規化AI第四億元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