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瑣談】《聊齋志異》最早流傳到越南是什麼時候?

《聊齋志異》問世後,流傳域外的各種外文譯本,迄今為止已有二十餘種。其中,越文譯本為二十世紀初越南漢學家阮克孝的一個節選譯本,出版於

1937

年,河內明德出版社

1957

年再版。阮克孝的這個節選譯本,據袁世碩先生等學者考證,當是目前有據可查的《聊齋志異》最早的一個越文譯本﹝

1

﹞。因此,長期以來,我一直以為阮克孝是最早接觸和閱讀《聊齋志異》的越南人;《聊齋志異》最早流傳到越南的時間是

1937

年。前不久,閱讀越南十九世紀著名學者阮德達所著的《南山叢話》,顛覆了我的這一看法:原來,阮克孝並不是最先接觸和閱讀《聊齋志異》的越南人,最早接觸和閱讀《聊齋志異》的越南人應該是十九世紀的阮德達;《聊齋志異》最早流傳到越南的時間當在十九世紀,要早於二十世紀的

1937

年。

那麼,阮德達何許人也?據臺大出版中心影印出版的《南山叢話》“景印弁言”介紹:阮德達(

1825

1887

),字豁如,一字士伯,號南山養叟、南山主人、可庵主人,出生于越南乂安省清漳縣忠勤總南金村。其祖父和父親都屬於學士、秀才。嗣德六年(

1853

年),阮德達三十歲時考取殿試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先在習賢院工作,後升為巡府,告老返鄉後專心於教學,有學生多人考取功名。在嗣德年間,阮德達被評價為越南最傑出的學者之一,著作甚豐,《南山叢話》即其中之一種。該書仿《論語》語錄文體,分四卷三十二篇,體現了阮德達的哲學思想、人生觀、教育、政治、歷史思想,於嗣德三十二年(

1879

年)被阮德達及其學生編纂成書,並在嗣德三十三年(

1880

年)印刷出版,是為南山堂板刻本,當時被很多士子作為參加科考的參考書,現收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其《卷三·百家第二十五》,有這樣一則語錄:

或問:“藝有巧拙、慧與痴之別耶?”翁曰:“否。書痴者文必工,弦痴者曲必妙。賭博、酒色、荒廢,慧而黠者,痴之真也,慧中豈果有巧藝乎哉?!”

最初讀到這則語錄,我真的震驚到了,不

TAG: 阮德達聊齋志異越南南山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