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藥——鴉膽子

鴉膽子為苦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鴉膽子的成熟果實(藥用其種子)。主產於廣東、廣西等省區。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去殼取仁用。

【處方用名】

鴉膽子。

【性味歸經】

苦,寒。歸大腸、肝經。

【功效主治】

本品苦寒洩降,清熱解毒,又能殺蟲而治痢截瘧。其所含油質有腐蝕功效。

1、解毒治痢:用於熱毒血痢、久痢、休息痢。單用即可取效,如《幼幼整合》治冷積久痢,單用鴉膽子仁以龍眼肉包裹吞服。病情重者,並用鴉膽子仁水浸液保留灌腸。現用於原蟲痢有效。

2、截瘧:可用於間日瘧或三日瘧,單用取其仁裝膠囊或以龍眼肉包裹吞服。

3、蝕疣:用於雞眼及尋常疣。可將其仁搗爛敷患處,或用鴉膽子油區域性塗敷,或以凡士林調成90%軟膏外塗,皆能使贅疣脫落。

【用量用法】

治瘧疾,每次10~15粒,每日三次,連服5~7日;去殼取仁裝膠囊或龍眼肉包裹吞服。不宜入湯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味極苦,對胃腸道及肝腎均有刺激,內服易引起嘔吐、腹痛、胸悶、洩瀉等反應,不宜久服。脾胃虛弱、胃腸出血及肝腎病患者,應慎用或忌用。

【藥效比較】

鴉膽子、鐵莧菜、白頭翁、馬齒莧,均能清熱解毒治痢,可同用治熱毒血痢。然而所主之證不盡相同,馬齒莧、鐵莧菜主治赤痢膿血,鴉膽子主治乍輕乍重、或愈或復發的休息痢;白頭翁無論赤痢或注意痢均為其所治。此外,馬齒莧鐵莧菜尚可涼血止血,治血熱崩漏及吐血、便血等出血證;鴉膽子兼可截瘧、腐蝕贅疣。

【參考資料】

《本草綱目拾遺》:“治冷積久瀉……外無煩熱躁擾,內無肚腹急痛,有赤白相兼,無裡急後重,大便流痢,小便清長。”

《醫學衷中參西錄》:“為涼血解毒之要藥,善治熱性赤痢,二便因熱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熱及腸中之熱,防腐生肌,誠有奇效。

藥物成分:含生物鹼(鴉膽子鹼、鴉膽寧等)、糖甙(鴉膽靈、鴉膽子甙等)、酚性成分、脂肪油等。

藥理:鴉膽子仁對原蟲如阿米巴原蟲、瘧原蟲、草履蟲等及陰道滴蟲均有殺滅作用;對腸內寄生蟲,如鞭蟲、蛔蟲、絛蟲等也有驅殺作用;對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仁或油,對正常面板及贅疣細胞有毒性刺激作用,能使細胞發生退行性變與壞死,致脫落。

(內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

每日一味中藥——鴉膽子

每日一味中藥——鴉膽子

TAG: 鴉膽子贅疣赤痢鐵莧菜龍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