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來,不懂規矩要吃虧,記住這些,很重要!

暑去秋來,不懂規矩要吃虧,記住這些,很重要!

今天是處暑。

處暑節氣在每年的8月22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到此為止了。

“立秋處暑天氣涼”,“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一場秋雨一場涼”,這是處暑節氣的特徵,更是千百年來民間總結出的諺語,飽含智慧。

這時氣溫下降逐漸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所以說處暑養生尤為重要!

暑去秋來,不懂規矩要吃虧,記住這些,很重要!

處暑養生

民間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

處暑時節,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較大,人們應預防感冒。

這時,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於是出現疲憊感,產生“秋乏”。

化解“秋乏”,既要從日常起居入手,飲食上也要多加註意!

起居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臥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還要適時添減衣服。

起居應當早睡早起,保養秋收之氣。早臥就是大概晚上9、10點就可以入睡了,以順應陰精之收藏,以養“收”氣;

早起就是大概早上6、7點起床,以順應陽氣舒展,使肺氣得舒。

俗語“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

讓身體適應逐漸降低的溫度,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

暑去秋來,不懂規矩要吃虧,記住這些,很重要!

飲食

處暑節氣飲食宜增鹹減辛,以養脾胃。多食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茴香等。

多食新鮮果蔬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如梨、柑橘、石榴、荸薺儘可享用,他們都有潤肺生津之效。

若想美容可將這些水果搗爛或榨汁後敷在臉上效果會更加直接。

多食銀耳、百合、蓮子、杏仁、蜂蜜、小米、黑芝麻、淮山、黑米、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品。

《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止痛也”。處暑食用蜂蜜具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的養生功效。

暑去秋來,不懂規矩要吃虧,記住這些,很重要!

運動

秋季體內的陰陽、氣血亦應隨之產生“收”的改變,故運動量不可過大,避免造成大汗淋漓而不利於秋季氣機的收斂。

處暑可適當選擇慢跑、爬山、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洩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溼的目的。

暑去秋來,不懂規矩要吃虧,記住這些,很重要!

處暑過後,我們將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秋天。

少了幾分夏的濃烈,萬物日漸飽滿、有了歲月沉澱的模樣。此際的生命與情懷,亦感殷實而豐厚;

少了幾分夏的喧囂,蟬鳴的聒噪逐漸換成秋蟲的低吟淺唱;

世界轉換了節奏,人心亦變得從容。

願你心境清涼,而熱情不減。

TAG: 處暑節氣多食起居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