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腹瀉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腹瀉

腹瀉在中醫學上又稱為洩瀉,其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當、情志失調、稟賦不足以及久病體虛等有直接關係。

作為臨床常見症候之一,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前者是急性胃腸道病理刺激所引起腸道機能失調。

後者是因急性病理變化,而未能及時治療或遷延日久而形成胃腸道之機能紊亂,有反覆發作和遷延難愈的特點。

該病的臨床特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形狀不正常,甚至有的還會表現為稀水樣糞便,或者含有粘液、濃血等,多數病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其病程纏綿不易痊癒,或雖一時好轉,但當體力疲勞、飲食不當、情緒變化等,又極易復發,對健康影響極大。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多由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克隆恩病、放射性腸炎等原因引起。中醫認為,慢性腹瀉多因脾虛,兼以腎中命門之火衰微,因此,有“脾瀉”“腎洩”“寒洩”“虛洩”之稱。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腹瀉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記載:“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景嶽全書·洩瀉》謂:“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以及“脾虛者,因虛易瀉,因瀉愈虛,蓋關門不固,則氣隨瀉去,氣去則陽衰,陽衰則寒從中生”;《靈樞·百病始生》提出“多寒則腸鳴飧洩,食不化”,《素問·風論》曰:“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寒則洩,診形瘦而腹大”。

由於慢性腹瀉的病因比較複雜,再加上許多西藥的不良反應較多,長期使用會產生, 所以單獨使用西藥治療慢性腹瀉比較棘手,療效不盡人意。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腹瀉

本文擇選近日病案一則,供大家商榷。

張某,男, 36 歲。

患慢性腹瀉4年,時輕時重,嚴重時,日夜洩4 次~ 6 次,服抗生素治療可以緩解。自去年6月上旬發病,腹瀉頻作,因服抗生素治療二週無效改投中醫治療。

自覺氣從少腹上衝心胸,攻掣引背。腸鳴漉漉,畏寒肢冷。腹部廣泛性壓痛,面色燻黑,舌質晦黯,舌苔白,脈沉細。此屬脾陽不振,腎陽不足。

擬振奮脾陽,溫補腎氣法,用黃芪、地榆炭各15g ,桂枝、赤芍、當歸、茯苓、炮姜各10g,附子、肉桂、細辛、川芎各5g。水煎服,日1劑,服12劑痊癒,隨訪至今未復發。

慢性腹瀉的病因病機已如上述。本方中附子、肉桂、炮姜等溫補脾腎以降逆鎮衝;當歸、川芎等活血而化淤(病久必淤),黃芪乃補氣的首選之物,對慢性消耗性疾病損傷正氣的患者尤為適宜。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腹瀉

不過,慢性腹瀉還有其他型別或兼夾症狀,又需根據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

如兼有口膩,舌苔厚膩,是為脾虛盛溼,常用健脾滲溼的方法,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如藿香、蒼朮、茯苓、白朮等。

若是溼熱下注型患者治療時應以清熱利溼、收斂止瀉為主,藥方主要為:黃連、黃芩、木香、馬齒莧、檳榔、延胡索、赤石脂、五味子。

總得來說,慢性腹瀉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作為慢性腹瀉患者平時在飲食也要多加註意,以易消化、少纖維、富有營養的為主,並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TAG: 腹瀉慢性治療洩瀉脾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