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最近有個媽媽來諮詢我,說寶寶拉肚肚,買了一款益生菌,吃完後大便粘液更厲害 ,問我

益生菌不是調理的嗎,怎麼越來越嚴重了?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吃益生菌反而變嚴重?這不合理呀,不過後來

我看完這款益生菌的配方後,就明白了。

之所以這個孩子吃了更嚴重,是因為:

1

、這款益生菌裡有新增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孩子便秘的時候補充是很好的,但是大便稀的時候不能吃;

2、它裡面還添加了益生元(低聚糖)

益生元能促進腸道蠕動,平時吃是很好,但大便稀的時候也大量吃無疑雪上加霜;

3、它裡面沒有菌株號,菌種也不知名

它只標註了菌種,沒有標註菌株號。腹瀉時,用這種不明確菌株的益生菌產品當然不如用對腹瀉有幫助的特定菌株的產品。

所以這個孩子吃了這個變嚴重,是因為吃了一款並不合適的益生菌。

不是所有叫“益生菌”的,作用都一樣,益生菌與益生菌之間,差別是巨大的。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為了讓大家更清晰的認識到益生菌和正確使用,營養師從專業角度,教大家

分析益生菌的用法和誤區。

首先我們知道,

益生菌指的是能夠透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人類健康的活菌,

也可定義為對人體只有益而無害的活菌。

那麼從定義我們知道它的作用就是

調節腸道菌群,只要存在腸道菌群失調的情況,都可以補充益生菌。

哪些情況可以吃益生菌呢?

目前最公認的益生菌的三大用處:

1、

拉肚子

2、

吃了抗生素

3、

敏感體質

這三種情況是建議要吃益生菌調理並且會有不錯的效果。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益生菌除了那三大適應症,還可以適合以下情況:

1、消化吸收能力特別差

2、剖腹產,非母乳,免疫低下

3、長期慢性腹瀉

4、腸痙攣、腸絞痛等

當然益生菌怎麼吃,適合什麼情況吃,還需要從配方,輔料,活菌數去考慮。

根據市面上常見益生菌的種類,

給大家總結了選擇益生菌的4條標準。

如何挑選益生菌?

1、三歲以下,建議選擇以下菌株

可參考衛生部公佈嬰幼兒可食用菌株名單,在這個名單中的益生菌可以放心吃。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裡並不是說沒標菌株的就一定不能吃,比如媽咪愛,菌種都不在這個範圍,但醫生也常開,只是相對而言,選表格裡的菌種菌株會更安全。

另外如果是一些特殊功效的菌株,比如抗過敏用,目前臨床研究最多又有抗過敏作用的菌株有

鼠李糖桿菌 HN001和動物雙歧桿菌 Bb-12等,

如果是想要調寶寶過敏,就一定要看看配料表上的菌株。

2、看輔料

要選擇配料裡

不含奶、糖、麩質等新增物,

這些輔料存在過敏風險,並不是必須新增成分,還有

葡萄糖,蔗糖,白砂糖,菊粉

等成分等無益新增的也儘量不要選。尤其如果吃益生菌是用來調理腹瀉,配料就一定要越簡單越好,給嬰兒期的寶寶吃,更要認真檢視配料表再選擇。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種益生菌就添加了很多膳食纖維,腹瀉的時候不建議吃)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種益生菌添加了全脂奶,過敏寶寶不建議吃)

3、選擇足夠的活菌數

活菌數太少最終能到達腸道的數量就少,太少就無法發揮作用,建議至少選擇不低於50億cfu單位,當然如果是制菌技術非常好、知名廠家菌株來源的益生菌,此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市面上也有標註動輒100億以上,甚至也有800億上千億的,太多則沒有必要,只要能夠安全定植到腸道的好的益生菌,量並不需要過多,好的菌株價格不低,活菌數太高而價格並不高的話,就要懷疑品質了。

4、選擇乾燥粉末制

市面上有片劑,膠囊還有滴劑等多種形態,對比下粉劑的活菌數有保障、更易儲存。相對更合適。下圖有詳細的對比。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選對益生菌是基礎,但選到對的益生菌不代表問題就一定能改善,還得看寶寶是什麼問題,找對原因綜合調理。

比如腹瀉,可能是細菌感染,可能是乳糖不耐受,還可能是過敏等等,這些情況光吃益生菌不行的,需諮詢專業營養師後再綜合調理。

接下來我們看看家長使用益生菌的疑問和誤區!

1、益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關係,很多益生菌裡都聲稱有益生元,益生元越多越好嗎?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也稱為功能性低聚糖。

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益生元,它具有增值益生菌的作用,還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從而調節腸道環境,其中低聚果糖還有助於鋅,鐵,鎂等礦物質吸收,很多益生菌中都含有益生元,這樣使用益生菌可以達到1+1>2的效果。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但益生元同時還有助於腸道蠕動,如果量太多或者寶寶太小不耐受,反而容易加快排便,尤其針對腹瀉的情況並不是越多越好,這也是為啥開篇那個諮詢的情況,益生菌越吃越拉的嚴重的原因。

2、為什麼大便乾硬吃益生菌偶爾有效偶爾又無效?

這是因為,益生菌並不是一線的調理方法。

前面我們有說到,益生菌適合所有腸道菌群損傷的情況,有的時候便秘了,可能是腸道菌群損傷導致的大便異常,這個時候吃益生菌會有一定效果。

但如果是飲食不均衡,或者腸道蠕動慢消化弱引起的便秘,吃益生菌也會有幫助腸道環境修復,但並不會有很立杆見效的通便效果,所以會給大家沒效的感覺。

3、人的腸道自己可以產生益生菌,其實不需要補充?

這句話是有條件的,腸道有能力產生足夠益生菌的時候不需要補充。但是腸道沒有能力,或者產生數量不足時就需要補充。

人剛出生時其腸道中是無菌的,腸道不能自己產生益生菌,而是在出生後經過母親產道與母親接觸時,與空氣接觸等方式獲得菌源。

都是益生菌,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到底是什麼?

三種菌源(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在腸道內定殖,增多,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態菌群

,可當我們的飲食結構不健康、濫用抗生素,或者處於病理狀態免疫下降時,就可能會引發腸內菌群失衡,有害菌的比例增加,中性菌”助紂為虐“)。

一旦有害菌增多,有益菌變少,有害菌會趁機迅速繁殖,釋放大量毒素,使腸道呈鹼性健康腸道菌群被破壞,就會出現腸道菌群失調的情況。

這時候

及時尋求外部“援軍”補充益生菌,才可以有效“擊退”有害菌的進攻,防止惡性發展,恢復腸道健康。

以上就是關於益生菌的常見總結,它既不“包治百病”,也沒有那麼可怕,它其實就是個工具,工具本身不所謂好壞,就看用的人能不能正確使用它。

TAG: 益生菌腸道菌株菌群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