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越寒越上火耳鳴!張仲景只兩味藥,一補一瀉,祛火止耳鳴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大家常說的上火。很多人說耳鳴,就是上火了。確實有上火這一說,容易長潰瘍,大便乾結。很多人說,吃點降火藥,但是結果呢?結果就是適得其反,南轅北轍。

先給大家說一個此前接診的患者,耳鳴難忍,還經常性長口腔潰瘍,然後她就聽了廣告語:怕上火喝王老吉,就喝涼茶,吃祛火藥。怎麼樣呢?不僅沒好,還冒痘,腹瀉。為什麼?是因為把脾胃給傷著了。祛火藥、涼茶,都是寒涼,脾胃居中焦,五行屬土,土需要溫暖,才能滋養生命。

我給她開了一方,用梔子,和乾薑煮水,然後火去了,耳鳴也緩解了。

其實這是一個古方,是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裡的。要怎麼去理解這張方子呢?

身體越寒越上火耳鳴!張仲景只兩味藥,一補一瀉,祛火止耳鳴

首先是過食寒涼把脾胃給傷到了,導致脾胃虛寒。要知道,脾喜暖惡寒,脾喜歡溫暖,不喜歡寒涼寒冷。

清代有位名醫叫黃元御,那黃元御就說了:“脾胃中土為後天立命之本,若濫用寒涼滋膩,洩火伐陽,必致寒溼愈加而中土陽衰。”

脾胃太寒了,運化越來越不好,等於說脾胃這個樞紐癱瘓了, 道路不通了,上半身的火氣下不去,要知道這火本來是可以引到下面,去溫暖手腳的。現在因為道路不通,鬱在那裡,形成鬱火。

用寒藥吧,脾胃可就遭了殃,脾胃越來越寒,鬱火始終下不去,上火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用熱藥吧,那已經生成的鬱火又該當如何?既不能用補藥,也不能用瀉藥,那就補瀉一起來,寒熱並用,梔子是苦寒的,乾薑又是辛熱的,豈不是相得益彰。

身體越寒越上火耳鳴!張仲景只兩味藥,一補一瀉,祛火止耳鳴

清熱解毒藥有那麼多,為什麼偏偏選梔子呢?

術業有專攻呀。比方說,黃連,它擅長清心火。黃芩,擅長清肺火,張仲景也用它來清膽火。

但是梔子呢,它能清三焦之火呀。

前面提到上半身的火氣下不去,鬱在那裡,形成鬱火,那麼,這個鬱火究竟是哪裡的火呢?有可能是心火,有可能是膽火,有可能是肺火。也有可能心火、肺火、膽火都有那麼一點。甭管是哪裡的火,梔子一去,都能一一給它們下逐客令。

《神農本草經》有過記載:“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功於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身體有實熱了,一味梔子煮水喝,它可以把上半身的火熱匯入膀胱,透過小便排出去。所以用梔子來瀉火,喝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呢?到渾濁的小便轉為清白,這就剛剛好。

乾薑,它跟生薑還不太一樣,生薑鮮嫩多汁,一掐能掐出汁來,乾薑乾巴巴,皺癟癟的。

那是不是說把生薑曬乾得到的就是乾薑。

身體越寒越上火耳鳴!張仲景只兩味藥,一補一瀉,祛火止耳鳴

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乾薑是用姜原生的根莖,也就是母姜曬制而成,把母姜放到土裡面,發芽以後,生出的新鮮根莖才是生薑。

生薑擅長散表寒,乾薑擅長散裡寒,不小心吹了冷風,又流鼻涕,又打噴嚏,趕緊煮一碗濃濃的生薑湯,把體表的寒氣散出去。乾薑能一直往裡走,從體表走到臟腑,走到脾胃,脾胃虛寒的人可以把乾薑打成粉,拌在粥裡面,每天吃上一點。它吃下去以後就像在脾胃裡頭點了一把火,能把所有的陰寒邪氣都趕出去。

總得來說,梔子乾薑湯它適合的體質是寒熱錯雜,典型表現是身熱,還會覺得煩躁,容易口腔潰瘍,舌痛舌尖紅,雖說是有熱,偏偏還不能吃涼的,一吃就拉肚子。十有八九是脾胃虛寒,脾胃像塊冰一樣橫亙在那裡,導致上半身的火熱下不去,鬱在那裡,用梔子清熱瀉火,用乾薑溫中散寒,一個梔子,一個乾薑,兩味藥加在一起就把問題解決了。

關注@中醫耳鼻喉科張大夫,瞭解更多耳病健康的實用知識

TAG: 梔子脾胃乾薑鬱火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