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的這首墨梅,早已超越對梅花本身的讚美,成為清高、自重、不媚俗的代言。年屆不惑的王冕,結束了自己的長途旅遊,不再四處漂泊。他選擇會稽九里山,建造梅花屋,自稱梅花屋主。

從此,被稱為聖手的王冕,遠離黑暗的元朝官場,變身勤勞的農夫。他每日栽竹種梅,施肥鋤草。閒時在梅花屋裡寫詩、作畫。梅花樹下,一人獨酌。月色清涼,撫琴一曲,身心清爽。原本多才多藝的他,不肯向統治者低頭,不願違背自己的良知,他要做真實的自己。倔強的王冕寧願隱居,寧可每日賣畫,過清苦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何嘗不是如此?因為不願同流合汙,寧可草盛豆苗稀,也要每天採菊東籬下。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寧願用書信寫出自己的建議,也拒絕皇上委任的高官。

林語堂曾說,人要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做別人。蕭伯納也曾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而孟浩然,就是那個有勇氣做自己,把普通的生活過成一種神奇的那個人。他打造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第一人的個人品牌。

原本布衣出身的孟浩然,和當時的才子王維一起,被後人尊稱王孟,從此成為田園詩派的先驅者。他用自己的努力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與其在別人的景色裡仰望別人,不如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讓別人羨慕。

這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孟浩然也不例外。他也曾彷徨過、爭取過,失望過。他也曾仰慕別人,為了融入他們的生活,也曾低過頭。直到有一天,他看開了,也看淡了,遠離塵世的喧囂,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寧靜。

孟浩然自幼聰明好學,從九歲開始,他就和弟弟一起每天早起讀書、練劍。比孟浩然小12歲的李白也是自幼練習劍術。可見,當時唐代的很多文人不但文筆超然,還自願練武強身,文武雙全。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眾所周知,唐代三絕是: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但是李白的劍術僅次於裴旻,這一點,知道的人其實並不多。孟浩然日後和李白成為好友,不知道劍術是不是連線他們友誼的橋樑?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可以想象,兩個大詩人,詩詞往來,彈琴、飲酒、一起切磋劍術,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除了自幼讀書、練習劍術,孟浩然還精通音律,善於彈琴,他的琴藝高超,當時非常有名的道士參寥,對他讚賞有加。孟浩然20歲的時候,寫過一首詩,從詩中可以看出他欣賞鄭愔琴藝,同時也說明他自己是一名知音者。

聽鄭五愔彈琴 孟浩然 〔唐代〕

阮籍推茗飲,清風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

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餘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在這首詩裡,孟浩然引用了竹林七賢的典故。當年,阮籍常與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在一起,在竹林小聚,對酒當歌、以詩唱和。偶爾嵇康還會彈奏一曲,樹搖風動,鳥獸為之動容,忍不住側耳傾聽。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詩的開篇,詩人以聚集在竹林下喝酒善飲酒的阮籍比喻鄭愔,他們兩人在竹林對坐,彷彿看到當日竹林七賢的景象。有典故,有現實,讓整首詩更生動,也更立體。

酒至半酣,鄭愔放下挽起的衣袖,輕輕擦拭他那名貴的古琴。他的雙手輕輕落下,琴絃撥響,如山泉流動。他飲一杯酒,彈一支曲。聽者完全陶醉其中,連夕陽西下,都沒有察覺到。詩人這裡引用龍唇琴的典故,說明鄭愔琴的名貴,也突出他琴藝的高超。

春秋時期伯牙與子期的故事盡人皆知,伯牙在琴聲裡表達對山熱愛,對水的鐘情,子期都能心領神會。他說,從琴聲裡彷彿看到巍峨的高山、彷彿聽到潺潺流水。孟浩然在詩中引用這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和鄭愔也是知音。

鄭愔的琴音充滿對山水的嚮往,是詩人自己也是志在山水,兩個好朋友志趣相投,這是最讓人欣慰的事情。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23歲的孟浩然,曾和張子容一起在鹿門山隱居。第二年的冬天,張子容辭別孟浩然,要去參加科舉考試、為國效力。正值青春年華的孟浩然,文武雙全,琴藝精湛,一腔熱血志在報國。

孟浩然也曾努力爭取過,在他25歲到35歲的這段時間,他離開隱居的鹿門山,走出家鄉,投身外面廣闊的天地,希望自己廣交朋友,認識更多社會名流,得到舉薦,為自己尋求機會。

孟浩然離開家鄉的這段歲月,他投靠過很多人,無奈都沒有人舉薦他,給他真正的機會報效國家,懷才不遇的孟浩然很是苦悶 。十年來,他曾在張說幕府任職,因為未受到重用,他幾次帶著失望離開,又滿懷憧憬回去。

有一年,孟浩然離開洛陽張說幕府,渡錢塘江前往杭州。他希望透過遊歷山水,告慰自己失意的心情。面對滔滔江水,孟浩然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渡浙江問舟中人 孟浩然 〔唐代〕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這首七絕意境深遠、瀟灑飄逸,如劍舞生風。錢塘江潮水的漲落,牽動著千萬遊子的心。潮水漲,他們的行程被會耽擱,潮水落,才有船家送他們渡江。

詩的開頭,潮水剛落、江面平穩,沒有風浪,短短几個字,便寫出了出遊者的好心情。錢塘江水深江闊,船家的一葉扁舟,每次只能承載三四個人。扁舟共濟與君同,則寫出了同船乘坐的陌生人,因為同行一段路程,瞬間親切起來,互相鼓勵、互道祝福。

遠處的青山若隱若現,可是哪一座才是越中名山呢?詩人在這裡引用典故引領望天未,信手拈來,與全詩意境自然融為一體。聰明的孟浩然博採眾長,汲取謝靈運詠山水詩的精髓,轉換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孟浩然的山水詩清新自然,宛如經過雨水洗滌的青草、樹木,散發出自然清香。詩的最後一句,是詩人問船家,也是自問。他感慨的,不止是自己就要見到的名山,也是自己心中那個真正欣賞自己的貴人,何時才能出現?

36歲的孟浩然,徹底離開張說幕府,渴望能在洛陽找到新的機會。無奈三年的等待,依然一無所獲。在他38歲那年,遇到了李白。兩個人相見恨晚,相談甚是投機。當時,報國無門的孟浩然,重新開始四處旅遊,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為自己的詩詞創作激發靈感。

孟浩然打算去風景秀麗的揚州,經過武昌,在那兒與李白相遇。李白的琴藝雖然不及孟浩然,但也曾向高人討教。崇尚道教的李白,遇到崇尚自然的孟浩然,就如同當年的伯牙遇到子期,欣喜異常。

兩個大詩人、劍術愛好者,一起遊覽武昌,登上黃鶴樓。孟浩然乘船東去,身影漸漸消失在茫茫江面,在江邊獨立的李白,詩興大發,寫下了千古名句: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裡的故人,便是孟浩然。煙花三月,說明當時的時間是初春,江南最美的季節。詩的最後兩句,李白用瀟灑的筆墨寫出對好朋友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把送別寫得如此唯美、詩意,引人遐思,李白的功力可見一斑。

才子惺惺相惜,年齡差距不是問題。相同的志趣愛好,讓他們交流起來沒有代溝,成為忘年交,一點也不意外。

公元727年,39歲的孟浩然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第二年春天,落第的孟浩然遇到了王維。交談中,王維為孟浩然的文采折服。工於繪畫的王維,親自為孟浩然畫了一幅畫像。此後,兩個人成為忘年交。孟浩然年長王維12歲,而王維與李白同年。緣分就是如此奇妙,剛剛辭別詩仙的孟浩然,又結識了詩佛。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能受到盛唐時期最負盛名的兩個詩人李白和王維的青睞,孟浩然的魅力非同小可。。我們瞭解孟浩然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才能體會到他的失意,才能懂得他對田園生活的珍惜和熱愛之情。

四十歲的孟浩然,剛剛經歷落第的傷痛,王維給了他很多安慰。長安雖好,卻不是久留之地。無人舉薦他,等待也是徒然。孟浩然打算回到故鄉襄陽,臨行前,他給王維寫了這首詩:

留別王維 孟浩然 〔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擅長五律,這首詩娓娓道來,用樸素的文字,抒發真摯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形象地寫出詩人落寞的心情,門前冷落鞍馬稀的意境躍然紙上。寂寂,寫出了世態炎涼,也寫出了詩人此刻寂寞、無奈的處境。空自歸,則寫出了詩人的孤單,無人問津的才子,那淒涼的心境,誰又能體會?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詩的第二聯,詩人借用《離騷》中芳草的典故,表達自己歸隱的決心,以及對王維知遇之恩的感激,還有依依不捨之情。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讀來讓人心酸。這世上誰能真正理解我的一番苦心?誰又能真心舉薦我?誰又能真心讓朝廷發現我、啟用我,為國效力?詩人的反問,既說出了自己的無奈,也表達了自己的憤慨和不平。

古往今來,知音有幾人?正是因為知音少,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因此,他很珍惜與王維的友情。思慮再三,詩人去意已決,誰也挽留不住他。

詩的最後兩句,詩人歸隱的決心流露於筆端。回到故鄉,關上自家院門,寂寞的生活,也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屬於自己的真正生活。再也不用看人臉色,何樂而不為?

孟浩然一直抱有積極入仕的態度,這一點有別於李白的恃才傲物。只不過,他沒有王維和李白那樣的運氣。王維少年成名,21歲中進士,仕途順利。李白雖然在科舉的道路上不順利,但他的兩次婚姻,娶的都是宰相的女兒,透過婚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至於孟浩然為什麼無人舉薦,還有一個典故。當年,落第後的孟浩然,結識了王維後,繼續留在長安。他期待出現轉機,希望自己的詩詞被人認可。孟浩然清新的詩詞風格確實讓當時以華麗風格為主的詩壇震驚不已。

有一次,孟浩然信手寫下一首詩: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

淳樸自然的文字,撲面而來的青草香,讓士大夫們歎為觀止。有一種說法,張說邀請孟浩然至家中,恰好玄宗來訪。張說不敢欺君,如實稟告。玄宗令孟浩然作詩,孟浩然隨口吟詩一首: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玄宗很不開心,

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陷我?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版本,但均是因為孟浩然落第後心情不好,無心寫下自己的感想:因為自己無才,所以皇上才棄之不用。只是,他的無心之語,卻被玄宗誤解了。

在長安看不到希望的孟浩然,回到襄陽,隱居鹿門山。他原來的家在漢江西岸,靠近峴山。鹿門山位於漢江東岸,孟浩然感覺此去長安受到冷遇,決心追隨漢代龐德公,因此在鹿門山建了一所房屋,偶爾小住幾天。有時孟浩然乘船往返,還可以欣賞沿途風光。

年屆不惑的孟浩然,雖然內心深處的報國之心一如既往,但現實讓他逐漸平靜下來。漢江兩岸旖旎的風光,給了孟浩然寫作的靈感。他的很多詩詞都寫於這段隱居時期。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唐代〕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詩人在這首詩裡借景抒情,引經據典,讓整體讀起來更生動有趣。詩的前兩句,寫明時間和地點,黃昏時分,山寺的報時的鐘聲響了,渡頭人群攢動,場面喧鬧。此時,正是倦鳥歸林、行人回家的時刻。

緊接著,詩人話鋒一轉,用對比的手法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行動: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遠離喧囂的塵世,寧靜的山林才能讓他的心靈安寧,忘卻煩惱。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這兩句詩形象地寫出月下鹿門山的朦朧美,月光灑落樹梢,樹上彷彿升起煙霧,仙境般的夜景,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不知不覺間,詩人到了龐公歸隱的地方。

詩的最後兩句,寂寥的松徑上,人跡罕至,只有隱居在此的隱士在這小路上往返。曾幾何時?孟浩然沿著崎嶇的山路,探尋龐公當年走過的路,體會他的心情。歸隱的生活,恬淡清閒,但是人的心裡還是有一種難以訴說的寂寞之情。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孟浩然是唐代詩壇第一個花大力氣寫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他的風格不止影響了當代的王維、李白、杜甫,對後世的影響也很深遠。

孟浩然的可愛之處在於,他喜歡隱居,但絲毫不掩飾自己想從政、報效國家的決心。他鍥而不捨、一次次尋找機會,失敗了便去遊歷山水,寫詩安慰自己。然後再尋找機會。試問,像孟浩然這樣執著的詩人又有幾人?

41歲的孟浩然,再次遊覽吳越時,在途中寫下一首詩: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首五絕是唐代山水詩詞中的經典名篇。

你看,孟浩然因為對山水的熱愛,讓他對景色的觀察細緻入微,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優美的畫卷。暮色蒼茫中,遠天與水面連在一起,月色如水,江水清澈,一切都看起來親切可人。

寂靜的環境襯托詩人孤獨的心,孤獨的行路人襯托得夜色更加清冷。孟浩然詩詞的魅力,只可用心體會,任何語言的表述都顯得蒼白無力。

44歲的孟浩然,遊歷長安,曾給當朝宰相張九齡寫過一首詩,表達自己的願望: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借景抒情,開篇寫出洞庭湖的壯觀、風景秀麗。湖面開闊,遠天相接。洞庭湖湧起的水汽,宛如雲霧繚繞的仙境,波濤陣陣,整個岳陽城都能聽到。詩人一氣呵成,四句讚譽,既是對湖水的讚美,也是對盛唐時期國力強大的讚譽。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想渡江卻沒有船,詩人孟浩然很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志向:想報國,卻沒有方向。他心裡希望宰相張九齡便是渡自己過江的小舟,是真正賞識自己的貴人。

國富力強,閒居在家多年的孟浩然,很想為國效力。只是無人引薦,讓他非常煩惱。詩的最後兩句,比喻更是奇妙。詩人把垂釣者比喻成權臣,這裡代指宰相張九齡。魚呢,便是四處拜訪以求引薦的學子。孟浩然羨慕那些尋到依靠的學子,希望自己也能如願以償。

未能得到舉薦的孟浩然,從此後,徹底把心思放到故鄉的山水和田園之間。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過故人莊 孟浩然 〔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田園詩,詩人用樸素的文筆把恬淡的農家生活刻畫得入木三分。詩的開頭兩句,詩人開門見山,寫明人物和地點。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老朋友準備了豐盛的家宴,邀請我前去做客。

跟隨作者的描述,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一幅優美的鄉村畫面:綠樹環繞著村莊,遠處的青山依稀可見。在如此雅緻的環境下,詩人和老朋友臨窗而坐、把酒言歡,應該是人生最愜意的事情了吧?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兩句詩很自然地引出窗外的田園風景:院中菜園裡的蔬菜青翠欲滴,遠處的打穀場清晰可見。一邊喝酒一邊討論莊稼的收成,人在高興的時候,時間過得也特別快。

詩的最後,詩人和老朋友約好了下次見面的時間: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的田園詩,親切自然、讓人身臨其境。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孟浩然的內心,其實對田園生活情有獨鍾。你看,他離開家鄉去長安應試前寫下的詩,還關心農田的收入成。他在詩裡說,自己雖然沒有一官半職,卻一直為百姓擔憂。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這首詩裡,詩人把時間的轉換寫得惟妙惟肖,非常獨特。北斗星指向北,冬天至,北斗星指向東,春天來。在這生機勃勃的春天,詩人也滿懷希望,前往京城,追求自己的夢想。曲折的追夢之旅,前面我們已經講述。

孟浩然筆下的初春,梅花帶雪、柳色含煙,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畫: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孟浩然筆下的夏天,月夜找尋清涼: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把山水田園詩打造成個人品牌

孟浩然筆下的初秋,清風微涼、草上的露珠映著陽光。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崇尚自由、熱愛田園和山水的孟浩然,朋友遍天下。他在給孟郊的送別詩中寫道:

蔓草蔽極野,蘭芝結孤根。眾音何其繁,伯牙獨不喧。

他把與孟郊的友誼比喻為子期與伯牙的相知。

他把孟郊比作蘭芝,何嘗不是一種自喻?他說,伯牙琴聲裡的高深含義,無人理解,唯有子期一聽便知。

鍾期一見知,山水千秋聞。

對於好友的知遇之恩,孟浩然格外珍視。

如果飛蛾不曾撲火,又怎能說自己執著?對於自己的夢想,孟浩然也曾像一隻飛蛾,義無反顧、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不正是他的可愛之處嗎?

很多人看到了孟浩然一生的失意,我卻覺得他活出了最真實的自我,從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想做就做。幾十年的磨礪,孟浩然在田園和山水中找尋到內心的寧靜,迴歸屬於自己的淡然生活。

其實,所有的雲淡風輕,都是歷經滄桑的經年沉澱。孟浩然像一壺陳年老酒,在歲月的醞釀之下,散發出醉人的清香。

孟浩然如此,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

TAG: 孟浩然詩人李白王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