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復活》有感,行動是人生最困難的選項

一個人回顧往事是否會問心無愧,倘若有愧,是否會真心悔悟,若能悔悟,又能付出幾分行動?

涅赫柳多夫問心有愧,真心悔悟,付出了十分的行動。

深度《復活》有感,行動是人生最困難的選項

男主涅赫柳多夫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放棄自己所有的生活,跟隨囚犯馬斯洛娃(他曾經深愛,又侵犯過的姑娘,並且拋棄了她。)開啟自己了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活,最終看著這女孩和別人生出愛意,自己只能被迫接受這樣的結局,好在自己內心得到了平靜。涅赫柳多夫完成了自我的救贖之路,在浮躁的我看來,只覺得毫無情趣可言,幾次想要棄書,僅憑著“已經看到這了,再堅持一下”的信念完成閱讀的。閱讀體驗極差。主要是涅赫柳多夫的行動選擇過於完美,無可指摘。

深度《復活》有感,行動是人生最困難的選項

以至於書裡書外的人在他的光環襯托下,顯得狗屁不是。他最接近於“人”的時刻,就是他犯錯的時刻——誘姦了自己曾經深愛的女人,並且給了她一筆錢之後拋棄了她。等他再次遇見她時,她被指控為了殺人犯,而他則是陪審團成員要對她進行審判。涅赫柳多夫覺得她的種種劣跡都是因為自己當初的錯誤而起,從此開啟了“非人”模式——進入“神化”模式。他首先拋棄了自己富有的物質生活;遇到的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窮苦之人,他都會施以援手;遇到的誘惑時刻都會被他快速識別並遠離;遇到他人的不公的時刻,也能在他的干預和協調之下得以修正。他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著……再沒有比這更無趣的男主設定了。

深度《復活》有感,行動是人生最困難的選項

但是,閱讀體驗雖然不盡如人意,可一旦完成閱讀開始回味,又忍不住拍案叫絕——藝術不是源於生活,而是指導生活。在那時、當然也包括當下的社會中,善意已經很久沒有單獨出現了,它長伴利益和偽裝左右,所以當它獨自現身時,人們對它充滿了不解、警惕甚至是敵意。我如同故事中被分到田產的老農一樣,不解、疑惑著,看著明明白白到手的財富不知所措,只因太久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善意,總擔心著還有反轉的發生。不願亦或說不敢相信世上竟還有如此的好事發生、竟有如此美好的人存在著。

深度《復活》有感,行動是人生最困難的選項

而托爾斯泰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副畫卷,這樣一種生活,在充滿妖魔鬼怪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有一種純粹的善意存在,儘管沒有人理解他的動機、他的行為,但他依然存在。內心會得到淨化,會跟著涅赫柳朵夫的腳步體驗一種溫柔的堅定,自內而發的力量,使人得以純粹,使內心最為柔軟純潔的部分得以復活——那是我們為了適應這世界,親手殺死的部分。現在托爾斯泰透過一個故事,魔力般地告訴你,那一部分是可以活著的,那不是怪物,不是傻,不是幼稚,不是軟弱,不是不合時宜,不是浪費時間——只是善意罷了。推薦閱讀,它不好玩,耐著性子,讀完。你會在不斷地回味中遇見自己最為柔軟的那一部分,或許它已經千瘡百孔、破敗不堪,但只要感知到了,只要它還在,就勇敢一點,復活它!

深度《復活》有感,行動是人生最困難的選項

TAG: 赫柳多夫善意悔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