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常用的基本能力

要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資訊涵義,家長有必要學習和具備一些家庭教育中常用的基本能力。即:能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能力,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能力,有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有覺察教育效果、覺察孩子問題的能力,有準確的表達能力,有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和願意改變的勇氣等。

家庭教育中常用的基本能力

家庭教育並不是你教了孩子什麼,而是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成長了什麼。所以家庭教育並不是簡單的說和做,而是一個“技術”+“藝術”的高水平、高質量互動過程。相同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錶達,寓意和效果截然不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效果會不一樣。如告訴孩子:吃完飯去把作業做了!試試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面部表情、身體形式、空間位置等說出來,看看父母想要表達的資訊,和孩子解讀、收到的資訊是不是一致?如:

1、距離孩子半米,眼睛看著孩子、帶著笑臉,用溫和的語氣語調對孩子說:吃完飯去把作業做了。

2、距離孩子幾米遠,眼睛不看孩子,滿臉怒氣地說:吃完飯去把作業做了!

要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資訊涵義,家長有必要學習和具備一些家庭教育中常用的基本能力。

包括:

A。共情能力

B。傾聽能力

C。情緒管理能力

D。覺察力

E。表達能力

F。調節和改變力

常態、有效果、有效率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長具備這些基本能力才能完成。

即:能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能力,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能力,有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有覺察教育效果、覺察孩子問題的能力,有準確的表達能力,有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和願意改變的勇氣等。

家庭教育中常用的基本能力

02

人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分為積極、消極心理暗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常用的心理現象。如果父母帶給孩子積極認知、正性情緒和正能量的語言,就會起到積極心理暗示作用,孩子就樂意去做父母希望的事情;如果父母帶給孩子消極認知、負性情緒和負能量的語言,就會起到消極心理暗示作用,他們一般會牴觸、拒絕,與父母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可能會以心理行為問題方式迴應父母傷害式的言語行為。

如:一個高中生有時在上下課時獨自流淚,老師、同學、家長都不明原因。父母帶來求助時,孩子第一句話就說:“我如果以後有孩子,一定不會讓他有這樣的父母。”

問:“什麼樣的父母?”

答:“就是他們這樣的。”說完手指向父母。

問:”他們是什麼樣的父母?”

答:“從小到大,對我都是批評、訓斥、打罵。初中時,有幾次沒考好,爸爸就經常說養我還不如養條狗,這種侮辱自己孩子的話竟然來自父親。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就不應該讓我來到人世……”

所以有時父母一句傷人的話、一件傷人的事,就可能造成孩子的成長創傷,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和發展,有的甚至可能成為孩子人生方向選擇的一個拐點。

03

家庭教育中常用的基本能力

家長們,成長吧,努力做一個具有基本教育能力的父母吧,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壓力山大”,見到父母就害怕。這對親子關係的維護、孩子人際交流能力的提升及未來的健康成長、發展都有很大保障。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達人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與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TAG: 孩子父母能力家庭教育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