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這裡是郴州,一個讓世界深呼吸的地方。”不論是在韓國,還是在義大利,她的第一堂課,總會把自己的家鄉郴州介紹給不同膚色的學生,播放郴州獨具特色的風景美食照片。

她叫陳藝銘,是一名對外漢語女教師,剛從義大利都靈大學孔子學院回到湘南學院。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這裡是韓國公立中學

2015年初,湘南學院26歲女教師陳藝銘迎來一個人生轉折點:她申請的對外漢語教師身份審批下來了。帶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詮釋中國特色”的使命,她來到首站韓國。

韓國彥東中學是首爾附近的一所普通公立初中,陳藝銘是這所學校的第一任漢語教師、第一個外國人。

對外漢語女教師,在朋友們的眼裡,既要顏值又要學識,能見到不同的風景,能認識不同的人,令人羨慕得“直流口水”。但陳藝銘更在乎的是“文化使者”的人設。

在彥東中學,初三開設正式的漢語課,全體必修,共8個班,每班24-26名學生,幾乎都是漢語零基礎。

漢語太難學了!“泥好”“堆不起”……這些聽起來令人忍俊不禁的句子,是出自剛學漢語的“歪果仁”之口。學好了漢語,就能進國際化大企業就業,“歪果仁”對此一點也不馬虎。

陳藝銘笑稱自己是課堂上的“智慧復讀機”,上課要聲音洪亮、表情豐富、情緒飽滿,不僅要讓學生聽到字正腔圓的漢語,模仿自然的語流音變,還要活躍氣氛、為課堂增色。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陳藝銘帶去的“中國文化符號”小禮物派上了用場:熊貓書籤、京劇角色書籤、十二生肖剪紙、刺繡零錢袋、青花瓷鑰匙扣、臉譜冰箱貼、仿古隨身銅鏡……。陳藝銘在課堂上颳起“中國風”,每堂課上,小組競賽、提問搶答或者對話表演,學生們主動參與集齊10個圖章就能兌換一個小禮物。漸漸的,漢語課成了學生翹首盼望的熱門課。

一年教學下來,陳藝銘十八般武藝玩溜了:說得出外語,教得了漢語;玩得轉書畫,做得了烹飪;彈得了古箏,也打得轉麻將……陳藝銘說自己與學生一起成長:“最開心的是聽到學生說今天的漢語課很有意思,老師的聲音真好聽!”

“我們祖國的國粹文化太多,太吸引人!”陳藝銘滿滿地“文化自信”,要將這份“有意思”變成“有意義”。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這裡是義大利孔子學院

2017年,孔子學院總部國家公派出國教師招聘!陳藝銘被公派到義大利都靈大學孔子學院。

在這個浪漫的國度,漢語教學網路在都靈、在皮埃蒙特大區、在地中海城市熱那亞,甚至在遙遠的西西里島開枝散葉。

除了都靈市區,在平原、山谷間的幽靜小城,甚至百里之外童話般美麗的偏僻小鎮,也有了漢語學習者,每學期參加孔院自設課程的學員逾百。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作為孔院的女老師,陳藝銘更忙了。她調侃自己“靜若處子,動若瘋兔”,教材編寫或推廣、漢語考試組織與輔導,“漢語橋”比賽組織與選手輔導、組織或參與中國文化活動。她忙碌的身影,也讓義大利人看到了中華文化傳播專業形象。

“女人最好的狀態,是拿得起LV也穿得出地攤貨。”陳藝銘腦補了一下孔子學院女教師的正確開啟方式,“女神變女漢,女漢變女超”,要“上得講堂,出得廳堂,下得廚房”。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對義大利學生來說,學習漢語無異於探索一個全新的世界。為了適應義大利語言文化特點,激發學習興趣,都靈大學孔院還研發了本土漢語教材《慢慢來》,並被多所學校選作教科書。教師和志願者也參與了配套錄音,學生在聽CD時吃驚地發現有陳藝銘的聲音。

在義大利,孔院向這裡的人民展示了燦若星辰的中國文化瑰寶:民族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用西方經典藝術演繹古老的東方愛情傳說;內蒙古馬頭琴在都靈音樂學院音樂廳奏響草原之聲;作家餘華與都靈讀者見面會現場火爆……美妙絕倫的視聽盛宴,掌聲雷動的觀眾現場,經常讓工作人員陳藝銘感動到淚流滿面。

每段課程結束時,學生總會要求“聚餐”,一起動手做中餐。陳藝銘感覺國外的冬天似乎不那麼冷、夏天似乎也不那麼燥了。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這裡是郴州,期待與世界牽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言不虛,陳藝銘深信。

談起在國外推廣郴州文化的點滴細節,郴州人陳藝銘記憶猶新。她的課堂,總是與郴州有關。

郴州對外國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們更多向往中國的桂林和張家界。陳藝銘就給他們播放東江湖和飛天山圖片,展示大自然的夢幻仙境、鬼斧神工。看到驚歎的外國學生把兩地列入旅行目的地,陳藝銘偷偷笑了。

上課時,外國學生都覺得中國非常大,但又不清楚到底大到什麼程度?“郴州只是中國一個小城市”,陳藝銘用都靈和郴州作對比,都靈的波河與郴州的郴江河作對比,都靈附近的蘇佩爾加山丘與郴州的蘇仙嶺、王仙嶺做對比。

對外漢語女教師陳藝銘:在韓國和義大利講述郴州故事

帶著學生們剪窗花,掛燈籠、練書法,寫福字,穿旗袍,品茶藝,踢毽子……每次都玩不同花樣。烹飪課學做年糕,陳藝銘給他們介紹安仁米塑,就像“可以吃的橡皮泥”。

快樂沒有國界,這些中國孩子從小喜歡的遊戲,也從外國孩子眼中的神話變成現實。

她還邀請外國友人來郴州吃魚粉,告訴他們這是與韓國泡麵、義大利麵相似而又不同的食品。

“郴州有很多文化符號可以向世界推廣,比如崑曲、花鼓戲等,我們要把連線中外溝通世界這座橋樑搭起來,做得更多一些!”回到湘南學院,陳藝銘還有新的期盼。

TAG: 陳藝銘郴州漢語都靈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