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負年華冬已至

點選“e路詩語”關注

一本可以聽的詩書

莫負年華冬已至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請點選音訊聆聽詩歌

都城一搏路 ,佳節一陽生 |第886期

莫負年華冬已至

每日

一句

獨酌無多興,

閒吟有所思。

——-白居易

莫負年華冬已至

莫負年華冬已至

《冬》

節選

穆 旦

在馬房隔壁的小土屋裡,

風吹著窗紙沙沙響動,

幾隻泥腳帶著雪走進來,

讓馬吃料,車子歇在風中。

高高低低圍著火坐下,

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乾,

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頭

把菸絲倒在紙裡捲成煙。

一壺水滾沸,白色的水霧

瀰漫在煙氣繚繞的小屋,

吃著,哼著小曲,還談著

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

北風在電線上朝他們呼喚,

原野的道路還一望無際,

幾條暖和的身子走出屋,

又迎面撲進寒冷的空氣。

莫負年華冬已至

莫負年華冬已至

莫負年華冬已至

古詩詞中的冬至

《小 至》

杜 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 至》

杜 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辛酉冬至》

陸 遊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蘇 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莫負年華冬已至

莫負年華冬已至

冬至釋義

冬至,古有“日短”或“日短至”之稱。地雷復卦,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陳志歲《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又謂,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將會逐日增長。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記載:

(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古人認為冬至為“陰陽”相爭之日,是預測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時機,甚至可占卜來年的人間禍福。

莫負年華冬已至

冬至習俗

北方普遍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山東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莫負年華冬已至

e路詩語讀詩使者

莫負年華冬已至

孫 維

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青聯常委

陝西省青聯副主席

陝西省旅遊形象大使

知名主持人

秦嶺大熊貓文化全球推廣大使

莫負年華冬已至

莫負年華冬已至

TAG: 冬至祭祖習俗羊肉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