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薛霞:竹韻

竹韻

文/薛霞(山東陽穀)

散文|薛霞:竹韻

(網路圖片)

竹,清逸而挺拔,風雅而韻致,宛如世間溫潤如玉的君子,有風骨,有格調,有氣節,有境界。它憑著正直、虛心、堅韌,挺立在風雨中、溪水畔、小徑旁、山谷中,遠離世俗,遠離塵囂,於幽靜之處,不爭,不諂,不豔,不俗,不染一絲塵埃,佇立於天地間。

竹,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霄處尚虛心。節節有眼,枝枝有骨,片片竹葉向下,以無欲則剛的品性,鑄就了豁達空靈、海納百川的胸懷。新竹在植入泥土後三年的時間裡,地面上看它的生長速度極慢,而它的根於地下,卻在迅速向泥土中生長、繁延,待到根基牢固後,地面上才看出,以迅猛的速度向上拔節生長,直到成長為堅挺偉岸的青竹,成為一片片煙波浩渺、碧浪清波。

綠竹猗猗,可怡性情。劉禹錫曾言:“高人必愛竹”。從南朝謝莊的“貞而不介,弱而不虧”,到宋朝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再到清朝鄭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若論極愛竹之人,當屬白居易,他種竹、賞竹、思竹、戀竹,一生以竹為伴,從長安、忠州、洛陽,他的居處皆有竹可見。在渭村,“引泉來後澗,移竹下前岡”;在忠州,“瀟灑城東樓,繞樓多修竹”;在洛陽,“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在杭州郡中,“小書樓下千竿竹”,在被竹林遮掩的書樓裡,閒暇之餘,“數篇對竹吟,一杯望雲醉”。元和十五年(820年),白居易離開忠州,返回長安時,做《別橋上竹》“穿橋迸竹不依行,恐礙行人被損傷”,表達了他在離別之際,對竹的繾綣深情。他在《養竹記》中寫道“竹似賢”“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見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竹解心虛即吾師。他以竹為師,常思正直、耿介、虛心、謹慎,在杭州三年“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為官四十餘載,以竹律己,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而我在閒暇之餘,最欣賞在那清晨,迎著晨光,陽光透過竹林,翠影跳躍在竹林間,穿過晨曦,光影斑斕,鶯歌燕舞,婉轉呢喃,充滿盎然生機,攬一片春色,詩情畫意,融入竹的歲月。對竹的眷戀,在春的蔥籠中,光陰流淌,碧綠竹色,風入竹林,婆娑之聲,俏立風中,描繪出一幅溫婉抒情,灑脫翩然的畫卷。

最愜意,那竹林聽雨之時,撐一把花折傘,腳步輕盈,於竹林間傾聽遠古飄來的一曲天籟,雨打竹葉的清音,輕輕叩響心鍾,輕嗅葉露馨香,淡淡流轉心境,閃過一陣悸動。尋一靜處,靜看煙霧雲繞,細雨如綢,匯成連綿的雨線,在林間繾綣飛舞,纖指輕撥竹葉,一滴晶瑩的雨珠滑過竹節,裊繞著一抹溫柔,繞過拼湊的世間繁華,沖刷寂靜的心靈,匆匆掠走歲月的印記,凝聚著竹林間點點心語,透視著塵世空靈永珍,連同紛擾的紅塵瑣事,一起融入雨滴,悠然飄落,最終停泊於清寂的繁華落盡,歸於塵土。淡然灑脫,了無眷戀。竹隙間,雨絲漫灑在葉端,微風拂來,伴隨著泥土的芬芳縈繞鼻端,沉醉在這雨幕蕭然的竹林裡,思緒悠然,恍如夢境。

最沉醉,竹舞風中,月下晨間。我彷彿變成了一位素衣女子,攜影相隨,輕舞羅裙,心不隨境轉,念不隨物移,心皈依於靜美,與雲朵林鳥一起倚著詩意,許我三千筆墨,和著詩人的韻腳,融入竹的歲月裡,或朝霞晨曦,或明月竹間照,或風敲雨韻,共赴一場“悠然飄逸千竿秀,碧海清波萬里川”的盛景。

最眷戀,我彷彿變成一株清雅的幽竹,不再執念那花香滿袖,斷了那三千痴纏,佇立深谷,隨著飛揚的音符,棲息躁動的心靈,洗滌幾世的浮華,笑看雲淡風輕,瀟灑脫俗,只願與竹相依相伴,以竹為題,落筆成詩。

散文|薛霞:竹韻

【作者簡介】薛霞, 山東省陽穀縣人。閒暇之餘喜歡寫文填詞。

TAG: 竹林君子以竹忠州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