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滎陽發現夏代城址,經過勘探發掘,填補了夏代城址的考古空白

眾所周知,河南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早在50萬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最早在河南建立都城的是夏朝,後來商周、漢朝、曹魏、西晉、隋唐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遷都河南。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河南滎陽,滎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立縣歷史已有2200多年,境內有滎陽關、虎牢關等險關要隘,為歷代政治要區和軍事重鎮。

河南滎陽發現夏代城址,經過勘探發掘,填補了夏代城址的考古空白

2002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農村生產基本建設,對鄭州西北郊的大師姑城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發掘面積達到540平方米。透過專家們的考古勘探和發掘,確認這裡是一處二里頭文化中晚期大型城址,城址由城垣和城壕兩部分組成。目前,已經發現的部分為南牆西段、南牆東段的部分地段、東牆部分地段、西牆北段和北牆西段,所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存全部集中在城垣和城壕以內,總面積約51萬平方米。

河南滎陽發現夏代城址,經過勘探發掘,填補了夏代城址的考古空白

經過考證研究,城牆上有夯過的痕跡,根據不同顏色和土質差別可以分為七個文化對基層。當初建造這些城牆的年代還不完全相同,根據出土陶器的形制判斷,城牆最早是建立於二里頭文化二期偏晚階段,在二里頭文化三期早晚階段之間。目前,夯土城牆的廢棄年代還不清楚,初步推斷大師姑城址為一座夏代城址。城壕在夯土城牆的外側,距離夯土城牆約有6米,深約2~2。8米。考古人員推測,內側壕溝的時代應該晚於城牆,屬於早商時期。外側壕溝出土了少量二里頭文化陶片,時代屬於二里頭文化時期,應該是古城的護城壕溝。

河南滎陽發現夏代城址,經過勘探發掘,填補了夏代城址的考古空白

大師姑距素有“夏代第一都”之稱的偃師二里頭遺址約70公里,北依邙山,緊鄰黃河。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破碎陶器、玉器和骨器等,另外還發現了房基、墓葬、灰溝、灰坑和遺物等。在灰溝中還出土有大量陶質排水管殘片,專家表示遺址中應該存在大規模的建築基址。考古專家認為,根據大師姑城址所處的地理位置,城址的性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推測認為大師姑城址是夏王朝設定在東境的軍事重鎮,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這一帶是夏商文化的分界線。第二種推測認為大師姑城址是夏代方國都城,史料記載夏朝東邊的方國有韋、顧、商、戈等小國,而近代學者認為韋國就是現在鄭州市區,而顧國則緊鄰黃河的沁陽附近。

河南滎陽發現夏代城址,經過勘探發掘,填補了夏代城址的考古空白

考古專家表示,大師姑夏代城址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二里頭文化城址,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為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的城市發展、夏代方國與社會結構乃至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城址內部夏、商遺存都十分豐富,對於探討夏代晚期夏商文化關係、夏商交替年代等一系列我國夏商考古研究中的重大學術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TAG: 城址二里頭考古夏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