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術至道》:17 19世紀中日武道發展大觀

小編最近在讀一本書,特別想和大家分享:《從術至道—近現代日本武術發展軌跡》收穫頗豐,今天特地和大家分享前兩章的閱讀心得,主要是說江戶時期的日本武術發展及衰落。

日本武術的保留一直被公認是世界傳統武術的活化石,空手道、合氣道、劍道、薙刀、相撲、忍術、日本少林寺拳法等。他是世界上保留傳統文化武道文化最完整、與現代社會融合最和諧、競技實戰水平最高的傳統武術文化體系。研究日本武術的發展,對我國武術的前進道路有著深刻而重要的意義。

《從術至道》:17 19世紀中日武道發展大觀

本書第一章綜述了圖書結構及主要研究問題,日本武術從在校園中的普及、社會地位的認可度等方面說明中日武術發展的差距。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二章開始,從江戶時代引出武術的背景交代。

透過學習結合小編自己習武8年經歷,我認為中日武術的主要距離在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地位

一是所處階層不一樣,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武術技能掌握者多為武士階層的武士,他們享有崇高的地位、豐厚的經濟收入、不需要為生活而奔波。這就使得日本武士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修行武藝和文化知識,文武雙全是一名合格武術最基本的要求。加上當時的幕府政策,處於士農工商階級頂層的武術享有“挑戰權”,即有平民對武士不尊敬 武術可以直接殺死平民的特權。

《從術至道》:17 19世紀中日武道發展大觀

而中國的習武者,目的大多數都是成為一種職業,透過武術這項技能討口飯吃。並且以武術為生的職業相對來說是處於低位較低的階層,除了清朝善撲營官辦摔跤比賽用於皇家觀賞外,大部分中國武者都是從事鏢師、安防、賣藝、教學……為生,處於社會底層。許多武人、打手、鏢師甚至不識字。個人素質上就遠不能和日本武士相比。

文化背景

二是日本社會對於實踐者的尊敬程度大於理論者。書中論述,歐洲傳統文化中觀賞者的地位是高於打拼者的。著名的羅馬鬥獸場,是觀眾花錢買票觀看奴隸勇士與野獸決鬥,觀眾是經濟的來源享有很大的話語權。而在日本,舞臺上藝人的表現及地位是高於觀眾的,因為在日本文化的思維中,沒有實踐只是在圍觀是無法深入領會就中奧妙的。

《從術至道》:17 19世紀中日武道發展大觀

以上兩種社會因素,讓日本的武術漸漸過渡為武道。武士們除了習練武術技巧,更要從中認識自己、深刻理解文化、理論修行、忠於自己君主的道德修養……從術走向道的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相較於贏他人,日本武士更看重戰勝自己。這種精神層面的修行,是現代體育競技及實用武學所欠缺的。

而反觀中國的武術家們,因為生存需要,他們要做的是把武藝專業化、獨特化,而非研究化、修行化……加上與日本江戶時期同年代的清朝禁武令、社會經濟的凋零,中國武術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和日本相比。

也就是說,中國武術從社會基礎到起步發展,比日本武術就落後了300年不止。中國武術發展,任重而道遠!

TAG: 武術日本武士文化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