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釉也不簡單呦

“千年瓷都”景德鎮,一直為各色陶瓷聞名於世,然而最令人痴迷的還是陶瓷在釉色上的變化,這神奇的變幻之術來自千年傳承,景德鎮也因瓷而繁榮了千年。

陶瓷工藝分為練泥、拉坯、印坯、利坯、曬坯、刻花、施釉、燒窯等七十二道工序。其中在燒窯前最後一道工序是“施釉”,就是等於給陶瓷穿上漂亮衣服,再經過窯變大放光彩。

施釉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主要有蘸釉、蕩釉、吹釉、刷釉等七種方法,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的施釉方法。

在介紹“施釉”的具體工藝之前,我們先進行一個簡單的科普:

釉的概念:

釉是施於陶瓷坯體表面的一層極薄的物質,在高溫的作用下,熔融於坯體表面的一層富有光澤或無光澤的玻璃質層;

施釉的目的:

改善坯體的表面性能、提高作品的使用效能、增加美感;

施釉的作用:

施釉後,不透水,表面光滑緻密。可以覆蓋住坯體的不良顏色,增加作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1、蘸釉

蘸釉又叫“浸釉”,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將坯體浸入釉漿中片刻後取出,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釉漿均勻地附著於坯體表面。釉層厚度由坯體的吸水率、釉漿濃度和浸入時間決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上釉也不簡單呦

上釉也不簡單呦

上釉也不簡單呦

2、蕩釉

蕩釉即“蕩內釉”,把釉漿注入坯體內部,然後將坯體上下左右施蕩,使釉漿佈滿坯體,再傾倒出多餘的釉漿,隨後坯體繼續迴轉,使器口不留殘釉。有一次蕩釉的,也有兩次的,但不能多過兩次,否則容易產生氣泡。蕩釉法適用於小而腹深的製品,如壺、瓶等內部上釉。

上釉也不簡單呦

上釉也不簡單呦

3、刷釉

刷釉又稱“塗釉”。方法是用毛筆或刷子蘸取釉漿均勻地塗在器體表面,多用於長方有稜角的器物或是區域性上釉、補釉,或同一坯體上施幾種不同釉料等情況。刷釉最早見於泰漢時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體施釉,而僅為口、肩及內底等處的區域性施釉,故採用刷釉的方法。

上釉也不簡單呦

4、吹釉

吹釉適用於大型坯體,薄胎坯體、色釉瓷及需要上幾種釉的坯體。用一節小竹管,一段蒙上細紗蘸取釉漿,對準器坯應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漿即透過紗孔附著在器坯表面,這樣反覆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適宜的釉層。根據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則吹三四遍,多則吹十七、八遍。吹釉的發明,使器物裡外均得以均勻施釉。吹青、吹紅兩種吹釉工藝均為清初所創。

上釉也不簡單呦

上釉也不簡單呦

TAG: 坯體施釉表面釉漿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