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

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本文一共 3225 字,閱讀需 6min 左右。

從古至今,文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多愁善感。

關於“愁”,李煜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賀鑄說,“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陸游說,“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而“愁”字,在李清照的詞作裡更是貫穿一生。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青年時期,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因此早年的詞作多是兒女情長,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如在趙明誠在外做官的時候,無聊的李清照“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在湖中游玩時看到一排大雁飛過,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寫下“雲中誰寄錦書來”的千古名句。

此時她的愁,是閨閣少婦的閒愁,愁中帶著嬌嗔:“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此時的愁中輕柔柔地撒著嬌:我對你的思念讓我憔悴了,比菊花還要清減。

中年時期,隨著“靖康之難”、金軍南下,她與丈夫隨著朝廷逃亡,足跡遍佈南京、蕪湖、蘇州,後來到達江西。此時的詞作充滿悲壯哀怨的國仇家恨:“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

及至逃亡途中丈夫病死,她中年喪偶,孤苦無依,護著丈夫寶貴的藏物和古籍,流落江湖,奔波多地。

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為了保護藏物,李清照不得已再嫁張汝舟,張卻是一個人面獸心的渣男。他因覬覦李清照的財產才求娶她,婚後便暴露本性,開始家暴,並有其他很多罪行。

為了保護她與趙明誠的一生心血,李清照做了當時女性的大膽舉動:狀告後夫。

在宋代那個封建禮教對女性嚴苛要求的時代,李清照不但要求和離(即離婚),還揭發了張的其他罪過,引起轟動。

從漢朝開始,律法規定,親人之間相互告發,不論結果如何,告發者要坐三年牢,這一條例沿用到了宋代。因此張汝舟受刑後,和離的李清照也進了監牢。

好在李清照出身名門,有許多顯赫的親戚。親友們為她多方奔走,象徵性地關押九天後就重獲自由。從此,李清照獨居創作,留下許多傳世名篇。

因此,李清照晚期作品再不是當年那種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充滿了家國頹敗,孑然一身的愁。

聲聲慢 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在苦苦尋覓。只見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慼。忽冷忽熱的氣候,最難忍受。雖然喝了幾杯淡酒,也無法抵擋傍晚時秋風的寒氣。正在傷心的時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飛去。那身影,那叫聲,卻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隻。

滿地菊花堆積,如今還有誰忍心去摘?守著窗戶獨坐,梧桐葉片落下的水滴,聲聲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個愁字能說得清的呢?

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開頭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她還未開口,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等她訴說完了,愁緒卻繼續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端著一杯淡酒,想要抵擋這悽風冷雨,但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

飲酒與品茶一樣,獨酌獨飲,只會覺得分外淒涼,更加孤獨。此時又聽見孤雁一聲悲鳴,驀然覺得,這是當年在雲中為自己寄來錦書的那一隻。

上半闕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消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轉入下半闕,從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用了雙關的手法,結合上下文看,“憔悴損”形容的是花,但是結合全詞看,說的可能是詞人自己。

“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菊花是枯在枝頭的,並不隕落在泥土中,這裡並不指落英滿地。自己無心看花,雖然菊花滿地開放,卻不想去摘它賞它。

另有一種說法,詩人想到青春凋零,年華逝去,而那個能摘她的人也早已離去,再也沒有人能夠理解她的才華、欣賞她的品格,所以說“有誰堪摘”。

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梧桐細雨”,是一個表達喪偶的傳統意象。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用“秋雨梧桐葉落時”表現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思念,李清照在這裡是用來懷念丈夫趙明誠。這樣的秋涼時節,獨自守在窗前,又想起年輕時與丈夫恩愛的幸福時光,對比如今年老,孤身一人,流落異鄉的孤苦處境,這種“愁”,才是真正的憔悴。

“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時節,本就百花凋零,各種昆蟲和動物,也開始了蟄伏。萬物寂寥,最容易勾起人們憂傷的情思。

《九日》 唐 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杜甫生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一生漂泊。在成都草堂還算是稍微安定些,但因為好友嚴武的去世,生活也失去了保障,他不得不離開成都,最後輾轉來到了夔州,並在夔州開墾了荒地,蓋了草房,準備定居下來。

這首詩寫於大曆二年(767),此時杜甫已在夔州客居兩年,重陽這天,興致勃發,抱病登臺。

登高處獨酌杯中酒,欣賞秋色風光。重陽節飲酒賞菊,本來就是傳統,可是詩人因病戒酒,“抱病“登臺,弟兄姊妹都在連年的戰亂中失散了,他”無分”飲酒,也無心賞菊。

剛日落時就傳來黑猿的啼叫,頭頂上飛著從家鄉長安杜陵那裡過來的白雁。弟妹們現在都在哪裡呢?戰亂和疾病催逼著詩人,使他的鬢髮斑白。

杜甫一生困頓,顛沛於江湖之間,詩文風格被後人稱為“沉鬱頓挫”,然而他可以把絕望寫得如此豪邁。

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他原來就是一個愛酒之人,然而他喝酒,多是借酒消愁。在長安時,“酒債尋常行處有,每日江頭盡醉歸”。從“安史之亂”的亂離到現在,連酒也喝不動了,於是也無心賞花了。

既然無心賞花,“任性”的詩人乾脆向菊花發號施令:“菊花從此不須開“!大唐的殘菊,一瞬間被他凋敝,他將自己的萬千愁緒化作一杯酒,回味著人世間的人情冷暖。

這個重陽節,杜甫將憂國傷時和個人家庭的離亂痛苦結合起來,寫時局的動盪,寫弟妹的失散,寫朋友的離世,寫自己的衰老,讓整首詩歌充滿了一種悲壯的氣氛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李清照和杜甫的愁,都是家國破碎的愁,而紅樓夢中的菊花詩,充滿了林黛玉的愁。

《紅樓夢》第38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韻”中寫到,大觀園中,寶玉和姐姐妹妹們成立了海棠詩社,在秋日吃螃蟹,寫菊花詩。寶玉、黛玉、寶釵、史湘雲、探春五人,一共寫了12首菊花詩,交給李紈評判,最終結果是黛玉奪魁。

詠菊 [林黛玉]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問菊 [林黛玉]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無論是歌頌菊花,還是問菊花,滿紙寫的盡是自哀自憐、自怨自嘆,誰能理解她訴訟深秋,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苦悶心情?

林黛玉在詩中,既謳歌了菊花秀美、沁香、清高傲世等品質,也把菊花擬做自己。她詠菊、問菊,是在訴說自己的苦悶、是在問自己。對黛玉來說,舉世可談者只有寶玉一人,但因為世俗禮教的約束,也從沒有痛痛快快地暢敘衷曲過。

但林黛玉若只是耍耍小性子、嘆幾聲愁,便不配做曹雪芹筆下的“脂粉英雄”。於是她在自憐自怨後,筆鋒一轉,指出自從陶公開始,詠菊者不計其數,未免太俗了吧?孤傲中透著小女兒脾氣、小性子中帶著真性情,哀婉中夾著剛強。

一首問菊,“圃露庭霜”正是《葬花詞》中所說的“風刀霜劍”,曹雪芹借湘雲的口嘆道:“真把個菊花問得無言以對。”豪華壯觀的大觀園、顯赫一時的榮國府,反襯著黛玉悲慘的結局,令人心酸。

賞人間美色,品冷暖炎涼—菊花詩詞賞析(二)

在紅樓夢無數女兒中、在金陵十二釵中,沒有誰能比林黛玉更配得上菊花了。她身世淒涼、氣質清高孤傲,向來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況且,菊花本身的蕭索氣質,也渲染了黛玉的濃郁悲劇色彩。

本文系“文海雜覽”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在看” 的 永 遠 18 歲 ~

TAG: 菊花李清照杜甫林黛玉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