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生四個層次的啟示

解讀經典,行走人間

點名關注

古人養生四個層次的啟示

現代人日子好了,都希望活的長久一點,養生的意識都強。

養生的道理,其實大家都懂,無非是先天稟賦,後天保養。

先天稟賦,沒法控制。有些人生下來就

元氣

滿滿,像是滿罐的煤氣罐,有人生來就半罐。養生的意義在於,假使你生來滿罐,但是胡作猛造,可能早早耗盡。即使生來半罐,小火惜用,或可長生。

稟賦還從代謝方式上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我見過山東單縣一老頭,幾乎每頓飯都是兩大饅頭就一大碗紅燒肉,無肥不歡,100多歲了,非但沒有心腦血管病,還每天在街上修腳踏車。所謂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因為他們的代謝,調節能力特別強,範圍特別廣。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調節能力沒有那麼強,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很大。養生對長壽與否就很有意義了。

我們聊聊古人養生的智慧。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透過養,儘量拉長生命的長度。

為什麼要養生?道理也很簡單。

所謂“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精”。萬事鑽研的,比不鑽研的強。

此外,萬事都有規律,找出規律,順勢而為,總會事半功倍。

古人養生,總結了四個層次。

古人養生四個層次的啟示

一、養生第一層次,去掉不良習慣

西漢辭賦家枚乘在《七發》裡,借吳客的口勸誡生病的楚國太子,說了這樣一番話:

“……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意思是:出入都坐車子,就是麻痺癱瘓的兆頭;住在幽深清涼的宮室,就是得寒熱病和中暑的媒介;貪戀女色、沉溺情慾,就是摧殘性命的利斧;甜食脆物、肥肉烈酒,就是腐爛腸子的毒藥。

吳客說:“現在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居住一定住在深宮內院,內有照料日常生活的宮女,外有負責教育輔導的師傅,想與其他人交遊也不可能。飲食是溫厚淳美、甘甜酥脆的食物和肥肉烈酒;穿著是重重疊疊的輕軟細柔、暖和厚實的衣服。長此以往,即使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都會溶解,更何況血肉之軀啊!

吳客特別強調:“縱耳目之欲,恣支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意思是“放縱耳目的嗜慾,恣任肢體的安逸,就會損害血脈的和暢。”

吳客勸誡楚國太子說:“現在太子您面板太細嫩,四肢不靈便,筋骨鬆散,血脈不暢,手腳無力。前有越國的美女,後有齊國的佳人,往來遊玩吃喝,在幽深的秘室裡縱情取樂。這簡直是把毒藥當作美餐,和猛獸的爪牙戲耍啊。這樣的生活影響已經很深遠,如果再長時間地拖延不改,那麼即使讓扁鵲來為您治療體內的疾病,巫咸來為您祈禱,又怎麼來得及啊!”

嵇康寫過一篇《養生論》,關於養生的觀點,和枚乘相同的地方,略過不提。提他獨特的地方。

古人養生四個層次的啟示

二、養生第二層次,精神情緒對健康的統領作用

嵇康舉例說:透過吃藥求發汗,往往不得,但心情一慚愧,就會大汗淋漓;一早上不吃飯,很快就飢腸轆轆想吃飯,但曾子守孝的時候,由於心情哀傷,七天不吃東西也不餓;到了半夜還坐著,就昏昏欲睡,但一旦有了心事,坐到天亮也不能閤眼;梳子可以梳起頭髮,濃酒可以使臉發紅發熱,這些是透過使用外力,但壯士發怒,怒髮衝冠,臉紅髮熱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所以嵇康指出,精神情緒對人健康的作用:“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三、養生第三層次,不要放鬆小處的積累

嵇康舉例說:大旱年間種莊稼,只灌溉過一次的莊稼,雖然最終也難免枯萎,但總比那些沒灌溉過的莊稼後面枯萎。所以,一次灌溉的益處也不能忽視。

同理,有人認為一次發怒不能夠傷害生機,一次悲哀不能夠傷害身體,於是輕率地放縱自己。這就是不明白一次灌溉益處的道理。

所以嵇康建議: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

四、養生第四層次,建立德、身、神一體的大養生觀

嵇康做的《養生論》固然很有道理,但他死時年僅40歲,恰恰沒有養得了生。

他固然沒有違背身體的保養方法,不是死於生物性的疾病,而是因“社會性死亡”,而造成生物性死亡。

嵇康平時個性固執,言行怪誕,不拘小節,容易得罪人。這種性格,於太平盛世無妨大雅,但處於腥風血雨的魏晉交替之時,就比較兇險了。

譬如時任司隸校尉的鐘會,是權臣司馬昭帳下的大紅人。

鍾會原來比較仰慕嵇康,帶著一幫名流攜帶禮物去拜訪他。到嵇康家的時候,嵇康正在打鐵,對鍾會以及他帶的名流們視若空氣,招呼都不打一聲,繼續打鐵。鍾會他們手足無措,非常尷尬,呆站很久,發怒起身要離去的時候。嵇康才像還過魂來似的問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面子丟盡,惱羞成怒地回了一句:“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話已經暗藏殺機了。

果然,後來鍾會藉機在司馬昭面前給嵇康上眼藥,司馬昭一怒之下殺了嵇康。

所以,嵇康的《養生論》,只侷限於生物性養生。

但因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社會性適應不良,也會影響肉體的安危,肉體不在,生從何養?

古人養生四個層次的啟示

所以,除了生物性養生,真正會養生的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有所揭示。就是,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投入險地,即使入了險地,因為自己的鋪墊,周圍的人和事,也沒有傷害自己的理由、動機和可能。

《道德經》:“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焉。”

TAG: 養生嵇康鍾會吳客生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