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方探春手拉風箱來補鍋

手拉風箱來補鍋

作者:方探春

【留住鄉愁】方探春手拉風箱來補鍋

有句俗諺說:“破鍋能救月。”這句話的引申義是,用爛了的物件也可派上用場,告誡人們不要輕易暴殄天物。這句俗話的起源在於人們見到突然間明月血紅失光,天體漆黑,說是一隻天狗把整個月亮吞下去了。為了拯救月亮,於是月食的時候,廟堂裡的人趕緊撞鐘打鼓,百姓們則找出破鍋,跑出屋外,使勁敲打,並大聲吶喊,藉以“嚇跑”天狗,“吐”出月亮。從前人們不懂得“月食”這一天體現象,便採取完全迷信的方法來應對。

在現實生活中,家戶用的鐵鍋破損了,一般會用籮筐挑了,或用揹簍背了,送到鍋棚裡或廢品收購站當廢鐵賣了。對於鑄鐵鍋來說,如果破損度不是很大,則會補了再用。於是就衍生了一門手藝——補鍋,於是也就有了補鍋匠。

說起補鍋匠,人們就會想起滿臉灰黑的形象,平江方言“鏕(平江話讀lù)鍋匠”,這個行當的地位似乎很低微,但是他們會說:“女媧娘娘補青天,補鍋補碗是她傳。”補鍋匠奉女媧娘娘為祖師。補鍋匠還有一位祖師爺是餓佛。百度“知識貝殼·中華文化習俗”欄目載:餓佛是舊時補鍋匠所崇拜的行業神祇之一。餓佛沒有明確所指。傳說俄佛使人飢餓,故傳不餓也就不會有鍋碗瓢盆了,由此供奉餓佛;一說如果鍋沒補好,煮不熟飯,就要捱餓,故奉餓佛。並適時舉辦祭祀活動,感謝餓佛對本行業的恩德。補鍋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藝。平江歷來本地補鍋匠少,大多是從巴陵(岳陽)過來的。補鍋匠經常走村串戶,隨時喊道:“補——鍋——嘞——”,誰家有鍋要補,會趕忙把補鍋匠招呼到屋場裡,並搬出破鍋來給補鍋匠修補。如果補鍋需要在屋裡進行,補鍋匠會將補鍋擔子放在廳的左邊,這是行業規矩。

【留住鄉愁】方探春手拉風箱來補鍋

補鍋匠的工具頗為簡單:一個風箱、一隻爐子、一把鉗子、一個小焊罐、一隻小焊瓢勺、一塊布托墊板、一塊壓(抹)焊布,還有木炭(焦炭)、罐泥。風箱長一尺八寸,俗話說:“風箱一尺八,走遍天下不犯法”,這話表明補鍋匠職業的自由性。那小焊罐是耐高溫的,用焦炭拌罐泥(青旮泥)搗熟,再用手捏成,一次做成若干個備用。小焊罐只有三寸一分高,罐口對徑一寸八分,為尖底,要在泥地上挖個小氹才能放置不倒。那把焊勺也很小,小託板是廢布料做的。

平江有句俗話叫“一個尋鍋鏕,一個要鏕鍋。”補鍋匠碰到有生意做,就把擔子卸下來,擺好爐子、架起風箱等工具,並在地上(過去家戶的廳堂都是泥填地)釘3個鐵樁放鍋。然後將碎鍋爛鐵錘碎裝進焊罐埋在爐中,點燃爐火,左手扯爐,右手加炭,手拉風箱將爐火燒旺。“手拉風箱呼啊呼的響,火爐燒得紅旺旺。操作要留意哪,當心哪手燒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排演唱的湖南花鼓戲《補鍋》生動活潑,唱腔優美,表演的就是補鍋的故事。裡面的補鍋匠非常令人喜愛。

【留住鄉愁】方探春手拉風箱來補鍋

補鍋匠燒旺爐火後,接著用一塊廢邊緣鍋鐵把待補的鍋內鏽漬清除乾淨,對細微的裂縫還要鏨開成小孔隙,平江話所謂“打爛鍋來鏕”就是說的這道工序。補鍋時將鍋放在三腳架上,八碼小鍋則可直接託在手上,左手拿著接焊布托板頂託在鍋的孔隙處,右手持焊勺舀出燒溶的焊珠一滴一滴補在孔隙上。如果要補的鍋窟窿較大,則要用一塊補鐵固定在窟窿的中間焊補。焊珠點上後,隨即要用一塊摺疊的厚布(用光滑的犁嘴鐵磨壓過)將焊珠抹平。這時的補鍋匠要求眼觀六路,雙手要配合好,動作要準確利索。鍋補完後就用粘泥漿糊一遍,裝上一些水確認補疤不漏水時,方可讓主人付錢拿走。

【留住鄉愁】方探春手拉風箱來補鍋

補鍋有一個重要決竅就是焊水要燒得老點,即燒成雞蛋黃色,就能焊好。如果焊水還差火候,嫩了點,就會起一層竹膜樣的焊水膜,冷卻了則會穿沙眼、漏水,這樣的鍋要重補。

【留住鄉愁】方探春手拉風箱來補鍋

作者簡介

方探春(網名春風淺草,筆名方春),1950年春出生,平江人,退休幹部。愛好文學,現為平江縣文聯會員,平江縣詩聯協會常務理事,湖南詩詞協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有詩詞、散文發表,還應縣政協之邀採編文史,主撰《平江記憶 。 藝匠篇》,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片:媒體

TAG: 補鍋匠補鍋平江風箱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