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老: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圖/主辦方提供

5月10日,《意——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展覽展出廣東著名畫家鷗洋向廣州藝術博物院捐贈的油畫56件。這批油畫作品創作於改革開放之後,彙集了鷗洋四十餘年油畫探索之路的成果。本次捐贈被列為2022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專案”。

創新不老: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展覽現場

鷗洋,1937年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祖籍江西省龍南縣。1956年進入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前身)就讀油畫系,1960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鷗洋從20世紀60年代起活躍於畫壇,早期作品傾向寫實。60年代初開始了水粉畫人物寫生技法探索,70年代開始探索中國畫的創新,嘗試在水墨畫中表現陽光感,作品曾入選全國美展。

20世紀90年代,鷗洋提出了“意象油畫”概念,將中國文人畫趣味與西方印象派光色、現代形式感結合起來,重視情感與精神的表達,形成個人獨特的藝術面貌。

具象意象

鷗洋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繪畫以具象為主,從這一時期的作品我們能看到鷗洋在繪畫媒材上的探索,像砂、膠粉之類的綜合材料被實驗性地運用在創作中以表達畫家的情感與思想。

作品《希望的田野》在具有特殊木紋的木板上作畫,用油、粉和沙來表達(土地)肌理,甚至將上色的黃豆貼在畫上。

創新不老: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希望的田野》

技法始終要為情感服務。鷗洋的作品始終包含她細膩的情感關懷,在作品《初升的太陽》中就傳達出強烈濃厚的母子親情,感染每一位觀者。鷗洋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已展現出銳意創新的精神和細膩的情感,而這些特質也在其接下來的繪畫語言轉向中發展到新階段。

鷗洋油畫風格的重要轉向發生在1985年,她參加了當時趙無極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繪畫班,得以學習借鑑趙無極的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

她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觀和西方現代油畫的色彩、形式相結合,超越具象事物的單純再現進而表達畫家更深層的情感和精神。

堅持創新

鷗洋現今雖年過八旬,還繼續堅持不斷藝術創新。在近些年的作品《組合系列》中,鷗洋嘗試結合抽象與具象兩種圖式,並吸收了蒙德里安冷抽象的手法,對畫面進行分割。

在《組合系列》中,被分割的不同畫面透過新的構圖重組,表現出來的對比與錯位統一在連續的主題和色調中,在作品內部創造出新的邏輯和對話。畫家本人亦言“希望用意象圖形來分割畫面,追求視覺的現代感”。

創新不老: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覓空》系列

在2008年創作的《覓空》系列繪畫中,鷗洋在大面積留白的空闊寂寥的畫面背景前,用抽象的線條構成貫穿畫面的隱晦形象,藉助色調的細微變化和對比表達一種朦朧幽微的緊張感。

畫家最後為每幅畫點上一隻刻畫寫實的蜻蜓停留在空白處,孤單的蜻蜓在這個寂寥的畫中世界駐足,觀者可以停下急速的步伐,重新感受那份久違的安靜。

創新不老: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紅與黑》 1993年

這幾年,鷗洋對於人們心靈的躁動焦慮更加敏感,她回憶起1993年創作《紅與黑》時的理念,那是一種“以純紅與純黑色的似火炬又似花蕾的強烈組合來表達新生力量的崛起”。去年,鷗洋重拾了這份往昔的激情,用相近的形式和強烈的色彩,再次用畫筆表達“希望之火的燎原”。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責編 | 朱紹傑

校對 | 彭繼業

TAG: 鷗洋油畫作品表達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