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露丨少林農場話農禪

殊/勝/歡/喜/

禪露丨少林農場話農禪

少林農場位於嵩山少林寺西約一公里,是少林寺僧眾日常出坡禪耕的地方。農場總面積1600餘畝,現種植小麥100餘畝,蔬菜20多畝,各種果樹40餘畝。秉承著禪寺農禪並重、自給自足的理念,少林農場為寺院四百多僧眾提供了糧食、蔬菜、各種香料、中草藥以及觀光植物等。

禪宗第一祖庭少林寺這座名揚海內外的千年古剎,在永信方丈的帶領下,不但使少林功夫走出了國門、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張璀璨名片,在“禪”的恢復上更是有所造詣。為了秉承歷代高僧大德慈悲濟世、農禪並重之家風,永信方丈帶領全寺僧眾建設千畝農場,開展農耕禪,把農耕與禪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利益眾生。

農禪並重的生活可以追溯到禪宗四祖道信大師。道信(579—651年),俗姓司馬,原籍河內,後徙於蘄州(今湖北內)。《傳燈錄》雲:“(道信)運斤揮刃,無避種生。炊爨飲啖,靜漸宿觸”。從而開闢了農禪並重風氣。但真正使農禪並重制度化、規範化並流傳開來的則是百丈懷海禪師。懷海禪師(720—814年),俗姓王,福州長樂(今福建內)人,著《百丈清規》,建立叢林制度,開墾山林農田,以自耕自食為主,播種收穫也如普通平民一樣,依照政府法令規定要完糧納稅。全寺上下,無論長幼就須一同勞動,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從而確立了自給自足、農禪並重的中國式道風。

此後,農禪並重的叢林制度廣泛流行,除禪宗內部外,其餘各宗也都競相效仿,從而為佛教能夠在中國立足並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趙樸老曾在《天童寺》一詩中盛讚農禪並重道風:“同心戮力務工農,真見勤勞養道風。會得新新堂上意,搬柴搬谷是神通。”

如今,在永信方丈的指導下,少林農場將因地制宜,打造成集觀光采摘、農業科普、禪耕體驗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農場。不僅可以弘揚禪文化,同時也能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糧食安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農耕禪是改變大眾亞健康的健康生活方式,祈願未來農禪文化走近千家萬戶,普利十方檀越,為民眾提供健康的物質食材和精神食糧。

阿彌陀佛!

助印《禪露》,培植福報,功德無量。

可識別下方二維碼助印《禪露》。

歡迎廣大善士隨緣佈施。

TAG: 農禪並重農場永信餘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