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理論為什麼沒有超越孔學?

知乎問題:墨子的理論為什麼沒有超越孔學?

墨子的理論為什麼沒有超越孔學?

說一個細節。

儒家重孝道,原是論心不論跡的,比如宰我曾問孔子:守孝一定要守三年嗎?孔子說:那你要是不守的話能安心嗎?宰我說:能!孔子說:那你開心就好!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論語·陽貨·二一》

即是說,對於孝,孔子從來不是強制的,而是看重心的!為什麼父母死了要守三年孝呢?孔子的話很超時代,他說,你小的時候,父母得一直把你看到3歲以後這才能稍微放心一點,一操心就要操一輩子!現在將心比心,父母去世了,讓你守3年過分嗎?瞧瞧!這話,兩千年後聽起來照樣振聾發聵!

但是自古以來,試問哪個做兒女的能像父母對自己那樣的對待父母?兒女生病了,父母恨不能拿命來換,但反過來,又有多少兒女能做到這個程度?

所以孔子很看不慣這一點!但是他不強制!他就要讓你自覺!因為“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要的就是你的那份心!

只不過孔子的弟子們降低了要求,讓人自覺太難了,咱弄點量化指標吧!這才讓厚葬成為了一個規矩!曾子還為這個規矩打過廣告,他說,咱們之所以厚葬也是為了“慎終追遠”,警告活著的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地孝順,千萬別“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是,沒想到,孔子這個境界大多數人都達不到!孔子弟子的苦心大多數人也不能理解,所以漸漸地厚葬就流於形式了!

到了戰國時代,連年戰亂,民生凋敝,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但還是死守厚葬的規矩,結果自然是勞民傷財,怨聲載道了!墨子一看,這還了得,馬上攻擊說孔子錯了!咱們要先管活著的人,那些繁文縟節都是糟粕,都該丟掉!

墨子做的對嗎?對!當然對!而且是相當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事有經亦有權!但是,這可也算是給了那些不孝子們一道免死金牌啊!

錢沒了可以再掙,良心壞了可沒處找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則墨子關心的是一時的得失,而孔子關心的是萬世的榮辱!格局高下立判!

為什麼墨家沒挺過先秦就銷聲匿跡了?因為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有第二次戰國了!為什麼儒家一直流傳下來,以至於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中了?因為孔子從一開始開出的藥方也不是僅僅就為了治一個春秋!

TAG: 孔子父母三年厚葬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