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孔子從不會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而感到滿足,他會不斷地尋找新的知識學習,擴大自己的視野增長見聞。而山東嘉祥武氏祠中的“孔子拜老子”像,生動地描繪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孔子當時只有34歲,但已經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各國廣為人知。山東的貴族孟僖子在去世前將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适)委託給孔子進行教育,孔子由此結交了上層貴族。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他有一天對南宮适說:“聽說洛邑的一位老人是個歷史收藏家,一個學者,他不僅精通禮樂之禮,又懂倫常之道。這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應該是我們的老師。我希望能在洛邑去探望他。”

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南宮适遂向魯昭公上報了孔子的這個願望。魯昭公是一位明君,他非常讚賞孔子的思想。親自送了孔子一輛馬車,兩匹馬和一個僕人來支援他去遠方求教。

洛邑距魯國國都直線距離約有800裡,走官道需要1000多里,馬車要走很多天。自西周初年以來,洛邑一直是周朝統治的中心。這裡有大量的圖冊,書籍,檔案和檔案,是周文化聚集的地方。那時,老子屬於國家歷史博物館負責人。據《史記》記載:“老子,楚國苦縣後鄉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是一位受人尊敬和博學的著名學者。

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當老子聽到魯國的孔子來長途求教的訊息時感到非常高興。他要求僕人迅速打掃街道,並要求僕人備車要親自去城外迎孔子。

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據記載:老子比孔子大三十歲,當時六十多歲的人已經是暮年了。在經驗和知識上,老子應該高於孔子。孔子在洛陽待了幾天。他參觀明堂,拜厲穆廟,並閱讀周氏王室的豐富書籍。同時,他謙虛地向老子求教,並學到了很多東西。

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孔子在回魯國之前,老子說:“我聽說有錢人給人送行時,送給對方的禮物就是金錢或財寶;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時,送的則是金玉良言話。 我是個窮光蛋,只有當做有道德的人,送你幾句話。你愛學習國代的知識這很好,但是不要固守古老的事物,也不要模仿古老的規則。做生意的人通常不會把最好的產品一開始就拿來售賣;而真正有學識的人也不應該在一開始就展現自己的才能,更不要去議論其他人,尤其是別人的缺點;要小心做事不要太過,過度矯正是仇恨的根源。

每天一個小故事-孔子問禮

老子的贈言使孔子受益良多。他始終將其牢記在心,後來在與門徒的交談中,他將老子比作天空中的巨龍。龍可以御風而行,使人無法揣測。

TAG: 孔子老子洛邑知識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