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晚春美詞兩首: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我們知道,是北宋著名丞相。來看看他的履歷。

他的一生很是傳奇,14歲以神童被真宗皇帝賜予進士出身,15歲開始進入仕途。

32歲就輔佐12歲的仁宗皇帝,位同副相。

48歲的時候拜相。

晚年64歲的時候獲准重新回到宮廷,雖然不管事,儀同宰相。

65歲死時仁宗皇帝親自祭奠。

這樣一個履歷如此華麗的北宋高官貴族,簡直是步步青雲,何以他的很多詞,都有著讓人特別打動的沉鬱憂傷,感慨傷懷呢?難道他不快樂嗎?

讓我們看看這兩首晚春的美詞。

晏殊晚春美詞兩首: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北宋 · 晏殊《浣溪沙 其十二》

晏殊的詞底子還是豪氣干雲的,比如這首從音韻和節奏上來講,就屬於高音大氣狀的。文字如音樂,自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如果你放開嗓子讀幾遍,那種內在的節奏和氣勢感就出來了。這首詞很明顯是有著高官那種登樓而飲的官味和貴族氣的。

他開頭雖然是感慨平生,但是不但沒有寒酸氣,反而是一種行雲大氣。

一向年光,有限身體和生命。這實際是含蓄卻嶄截的斷語。他知道,他從來就知道。比如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那種主動的悲壯慷慨,帶著破力,晏殊的起筆,更類似道家的清醒和人生滄桑之後的感悟,人生就是如此。

然而就是如此清醒的知道人生光陰的短暫,到了真正離別的時候,還是會黯然銷魂。

有很多詩人,玩味一種傷春和銷魂感,有一鋪展成十,極盡悱惻憂傷,以做抒發。

但是晏殊,卻將這些一把收住。

晏殊晚春美詞兩首: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說,趕緊沉醉在歡歌美酒當中,且帶著主動買醉求醉的姿態,莫辭頻,不要謝絕頻繁的酒宴。

那麼一個清醒的人,面對無可奈何的離別,清醒行走在一個痛苦的過程中,這種痛苦無一抒發,就主動帶著笑臉去喝酒,且主動去赴一場場宴席,真的有用嗎?

仍舊是大氣而含混的悲傷沉痛。

是滿目河山,是站在樓頭俯瞰河山眺望,去思念遠方,那遠方有誰?一個空字,說明就是相思,也毫無作用,因為他回不去,無論對方是愛人是知己。

在晚春,一場場落花風雨,撲面而來,他感到悲愴和傷心。

而登高一望的徒勞,讓他自己都感覺承受不了。

他拒絕傷春,其實他已經是在傷感了。

轉過身來,他將江山萬里,風雨落破圖蔽在窗簾之外,投入到眼前的歌舞歡笑裡。

寫了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一切徒勞,夢魂依然在遠方,但是必須面對現實,好好溫慰眼前這些愛著自己的人,這些真實擁有的事。

他何以如此沉鬱感慨?

晏殊有過斷腸的愛情嗎?或者有過吧,人的一生,總會遇到愛的人,不得不的離別。可是是怎樣的女子,能夠讓他登高一望,連想都是痛苦,要靠不斷的頻繁沉醉於喝酒才能麻醉自己?是哪個女子,能讓不可一世,位高權重的晏大人,如此失魂落魄,以江山風雨,流水落花來比擬?

是一場不可能修成正果的禁忌之戀嗎?難道是和他年齡相近的劉皇后?此時劉皇后在他的助力下,垂簾聽政,風光無限,且是劉皇后親自將他貶謫。

他和劉皇后不可能產生如此偉大悲催的愛情。因為他們之間的離別不夠纏綿銷魂。

所以愛情不是這首詩詞的真正核心和主題。

這是一首自傷詞,是關於自己生命年華仕途的悲哀。

人什麼時候最傷感年華,是自己還有年華時。所以這不是晏殊晚年的作品,而是他盛年的作品。

履歷如此高階的晏殊,其實仕途也頗多曲折。

他是被真宗皇帝親自選中並且培養的官員。從十五歲走進仕途開始起,他就註定和普通官員不一樣,他無可選擇的會捲入皇家宮廷糾紛。他被真宗選中,給太子做屬官,就是皇帝看好,讓他輔佐未來的太子。

晏殊有沒有想逃離呢?他還這麼年輕,他肯定有過思想的反覆,比如他父母去世時,他要求回鄉丁憂守孝,但是父親那次,還沒有守孝完,就被真宗召回,母親那次,更是被斷然拒絕。他已經被捆綁上皇家的戰船,身份是臣子,實際是高階奴僕。

32歲的他因為真宗皇帝去世,因太子上位,直接成為新皇帝的重臣。但此時他為了穩定朝局,讓劉太后垂簾聽政。但是劉太后另外有一幫人馬。太后和皇帝之間的權力並不平衡。

年輕的劉太后,和晏殊之間沒有愛情,相反忌憚晏殊。

晏殊35歲的時候,劉太后動用手上的權力,將他貶謫為河南商丘的小知州,讓他滾出了京城。

這意味著晏殊前途飄搖未卜,新皇帝才15歲,沒有掌管國家權力。而他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同唐朝的劉禹錫,巴山蜀水熬了幾十年才回到京城,沒準這中間還有生死性命之憂,他不能不感到悲涼和孤獨。

他有什麼?他現在空有尚未完全消耗的青春,父母未曾盡孝,仕途如此坎坷,他曾經揹負真宗皇帝的委託,也想男兒志氣在江山,但是現在江山遠去,落花風雨,豈能不窩囊悲傷?

是,多少年見慣風浪,使得他無法像普通人一樣露出悲涼。畢竟多年宮廷行走,那身皇家氣度和雍容,是落魄都掩飾不了,他也無從掩飾的。何況有多少人真正同情他?

在皇家他代表一條狗,但是在其他官員心中,他曾經是倍受先皇和皇帝青睞的近臣。多少人拍手稱快,你也有今天?

他想傷春,卻無法痛哭。

只能寄託在一場又一場的眼前酒宴上。還會遭遇什麼,他無法確知,或者人生還有最壞,但是他都無從和別人說起。那麼唯一的方式,就是擺脫這無法駕馭的局面。

這是晏殊的高明和豁達,也是逼到不得已的樂觀。

樂觀的人,是看自己還有什麼?沒有了父母,而有妻兒,還有久違的人間真實的情感,且在未來走向不明之前,好好珍惜。

如果知道了這個背景,你就知道這首晚春的傷春詞,有多麼悲涼和無奈。李商隱說,啼笑兩難分,殘照更空虛,就是指的這種狀態吧。

唯一能感覺的就是那種多年年青高官的內在雄氣和雅,人生到了如此地步,虎落平陽,仍舊保持著步履的高貴典雅從容,含笑悲傷。

那麼”不如憐取眼前人“,是晏殊深刻的感悟。這是他自己的深刻的內心感想,別人是當作詩詞美句,但是對於他,是真實的刻骨的。因為很少有善於作詞的人,將一句詩詞,重複利用。

比如唐朝的韋莊,兩次使用”一枝春雪梅花凍“,這直接是關係到他的人生刻骨的體驗,風暴極寒,梅花一夜成凍,那是他的極端體驗。

對於晏殊,被捆綁在皇家戰船上的他,失去了多少正常家庭的柔軟快樂,只有他自己清楚。

所以雖然心情極度的沮喪,他開始將精力投入到家庭中,愛人身上。

雖然仕途的不確定,讓他無法知道,這種眼前的小太平還有多久。

晏殊晚春美詞兩首: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簾旌浪卷金泥鳳。

宿醉醒來長瞢松。

海棠開後曉寒輕,柳絮飛時春睡重。

美酒一杯誰與共。

往事舊歡時節動。

不如憐取眼前人,免更勞魂兼役夢。“ 北宋 · 晏殊《木蘭花 其二》

這是他35歲到38歲貶謫到河南商丘做知州的作品。

又一場宿醉醒來,窗戶邊是隱約飄著金鳳的窗簾,這是他和妻子在商丘的家園。

他惺忪醒來,身體乏力,妻子已經將窗簾捲起來。

那晚春的窗外,海棠花開,柳絮飄飛,陽光明麗。

從前都是高階應酬,往年的暮春,宮廷和高官之間都有宴請,作為晏殊來講,談論的都是國是。雖然宮廷複雜,但是良辰美景,尚是國家太平時期,宴請充滿了太平富麗,歡歌笑語。但是現在,已經不屬於他。

要說不傷感,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朝夕之前,仕途翻覆,翻雲覆雨。他怎麼不會明白自己是怎麼落到這種地步的,他是宮斗的失敗者,歷歷往事,多少人的嘴臉作為,都會在夜晚從腦海過濾。劉禹錫說,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他需要時間吞忍,回顧,消化。

是,還有妻子家人。

他微笑溫柔的面向妻子,開始新的生活。

這難道不是新的開始嗎?人生的得失不能細想。就當是歲月給自己的時間彌補。

晏殊此時,立足商丘,興辦教育,延請范仲淹做老師。

晏殊用真誠收穫了一批對大宋有用的實幹人才。

那麼後世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晏殊詞呢?因為看起來的含蓄,卻非常大氣,寫的是風景,卻有著真實的人生滄桑和感悟。面對困境,站在高度,自我消化,在過程中艱難吞忍克服,將失敗和挫折轉移,形成新的向上的人生動力。

也正是晏殊這種吞忍承受的那種心懷和美,奠定了他東山再起,最後在宰相位置上有所作為。

晏殊晚春美詞兩首: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詞,被稱為丞相詞,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但是所有的雅量,都是在人生的大事件中擴充套件形成的。有慷慨悲涼,更要有解決人生困境的除錯方法。滿目河山,落花風雨,珍惜眼前人,傷感不失大氣向上。

初衣勝雪為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TAG: 晏殊人生宗皇帝仕途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