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你瞭解多少?

文/不二姑娘

在國內眾多的城市裡,你經常會發現,一匹凌空飛騰,驕健疾馳的“天馬”雕塑。或者在碼頭公園佇立;或者屹立於廣場車站。對眾多的“驢友”來說,這算不了什麼難事。(知道這是中國旅遊的標誌;)對大多數行色匆匆的路人而言,也許並不知曉它的存在原因。對一個新時代的中國人而言,如果你真不知駿馬雕塑的價值和歷史,就太令人遺憾和失望了。

1968年10月,甘肅省武威市雷臺,一座東漢將軍墓葬中,一件“中國古代文物藝術的巔峰作”橫空出世。它就是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銅奔馬”,俗稱“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這匹三足騰空,飛馳向前,昂首嘶鳴,一足踏飛燕的青銅馬,高一尺多,長有一尺半,(45Cm)10多釐米寬,也就是不到15市斤的分量。綠鏽斑駁,並不起眼。並且是出自一個生產隊裡的農民之手。它的出土並非來自國家考古部門。

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你瞭解多少?

簡單來說,上世紀70年代的村民們,並沒有多少文物保護意識,這也無可非議。畢竟是“農業學大寨”的時期,搞農田基本建設,農民們挖出些瓶瓶罐罐,廢銅爛鐵也是常有的事情,不為稀奇。然而湊巧的是,有文化館的同志,來到這裡下鄉。剛好他就看到了,集體倉庫裡,一堆廢銅爛鐵中的青銅馬。職業的習慣,專業的眼光,他敏銳的感覺到,這一堆廢銅爛鐵不同尋常。幾經周折,幾番奔走爭取。這一堆“破爛”,終於塵埃落地,置身於縣文物倉庫裡。險些埋身於廢品收購站的國寶級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儀仗車馬陣容裡打頭的,便是這匹後來揚名海內外的“銅奔馬”。

“銅奔馬”真正揚眉吐氣,以不凡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應歸功於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他獨具慧眼,以“伯樂”的眼光,最終將這匹“寶馬”,從甘肅省博館“牽出”,引領到北京展覽。結果不出所料,精彩亮相,賺足了世人眼球,最後,不負眾望,變身為重量級的文物,躋身國寶行列。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並禁止出國展覽。

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你瞭解多少?

作為國寶級的銅奔馬,它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歷史價值都是非同一般不可小覷。動感強力,別具一格,精心設計的奔馬形態,輕盈矯健的身姿和堅固穩定的體型,完美集合在一起,顯示出鑄造者的高超技藝。大膽的構思,精巧的做法,不為漢代的一件傳世藝術精品。從“銅奔馬”身上還可以看出,在漢代馬的歷史作用,以及在社會經濟生活當中的重要地位。

在人們心目當中,驍勇驕健的國寶“馬踏飛燕”,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更能給人們一種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激勵。這也不正體現了一種“龍馬精神”嘛?歡迎留言評論。

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你瞭解多少?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AG: 奔馬文物廢銅爛鐵這匹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