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編者按: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先民們的智慧結晶,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壬寅虎年,南方網特邀著名畫家陳湘波為二十四節氣作畫。今日春分,奉上《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以饗讀者。

【是日詩】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

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月明。

梁間玄鳥語,似欲解人情。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3月20日是中國傳統節氣——春分,它是我國最早確定的四大節氣之一。

據《尚書·堯典》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明確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準確時間點及其名稱,只不過名字有所不同,被稱為:“日中星鳥,日永星火,宵中星虛,日短星昴”。“日中”即指春分。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中說:“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民諺也有“春分春分,百草返青”之說。

按照現代地理的說法,春分日,晝夜平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此後白晝漸長。南北半球四季相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就是秋分。

【畫說春分】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在《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畫面的處理上,陳湘波先以大號兼毫筆蘸中墨,先用側鋒畫出左邊的鬆軟土石坡,後染以赭墨色,而土石坡下面的草坪,則用線畫出與水的間隔,再染以淡墨綠,又用赭綠畫出水草。

再用濃墨細線勾畫鴨子的嘴巴,用中號兼毫筆,筆腹吸水,筆鋒調濃墨,將筆調成扁狀,側鋒在調色盤中調出色階,分別畫出頭部和和脖子結構,空出眼睛部分,後用濃墨點睛,再用淡墨溝出鴨子的身體,濃墨畫出鴨尾,淡墨渲染水面,以

表現出“春江水暖鴨先知”春意盎然的詩意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用大篆題上“春分”,以行書題上年款,蓋了姓名章,引首加蓋閒章“禪心”,左邊加蓋閒章“安吉”,這樣書畫印的完美結合,豐富的畫面的形式美。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節氣知識延伸】

春分三候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春分有三候:

“一候玄鳥至”,玄鳥指代燕子,季節性候鳥,春分時節北方天氣回暖,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發聲”,雖說驚蟄有雷聲,可是真正多雨的時節是在春分。雷是春天陽氣生髮的聲音,陽氣在奮力衝破陰氣的阻擾,隆隆有聲,但看不到閃電。這是中國傳統學問對雷的解釋。

“三候始電”,由於雨量漸多,伴隨著的是雷聲和閃電。這時人們經常可以看見雲中的閃電。

另一種說法,春分三候是指等候此時開放的三種花,伴隨著此時節氣開放的是二十四花信風中的海棠、梨花和木蘭花。

【春分農事】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俗話講: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

。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

春分是農耕的重要節氣,春管、春耕、春種相繼到來,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農民要加強蓄水保墒。

在春季少雨的北方,抗禦春旱是春分時節重要的農事活動,要做好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加強抗禦春旱和凍害的準備。

而對於南方來說,早稻育秧工作已經開始,但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

【春分養生】

由於“春分”平分了晝夜與寒暑,在飲食起居方面,人們應注意臟腑、氣血、精氣,與外在腦力、體力、運動和諧一致。情緒上輕鬆愉快,樂觀向上,定時睡眠,定量用餐,以保持身體陰陽平衡,有效防止流行性疾病的侵襲。

而傳統中醫文化,也以追求人體陰陽平衡為根本目標,養生治病均以平和中正為最高境界。《黃帝內經》說:“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平”指陰陽平衡,故中醫稱健康之人為“平人”。《黃帝內經》說:“平人者,不病也。”而中醫的這一理念,正是順應陰陽四時的產物,證明春分之“平”,與醫道息息相關。

【春分習俗】

古時候,春分祭日。早在周代的時候就有祭日活動,《禮記》說:“祭日於壇。”唐代孔穎達做疏稱:“謂春分也。”清代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在民間,春分會開始掃墓祭祖,殺豬宰羊,鼓樂吹奏,禮念祭文,儀式隆重。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也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有一種說法,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天,很多人會做“豎蛋”的遊戲,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輕把它豎在桌子上,其中意義已經無從考究。

春分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清代有詩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古人們相信放風箏可以放掉“晦氣”,在風箏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將風箏放飛,然後剪斷,“晦氣”就被帶走了。

一場春雨一場暖——陳湘波作《二十四節氣系列 春分》

在江南鄉間有“春分日”釀酒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用酒、醋祭祀先農,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江南地區還有用糯米糰犒勞耕牛的習俗。

談到吃,春分祭日,民間有吃太陽糕的習俗。太陽糕是用大米麵和白糖蒸成的圓形小餅,上面有紅色的雞的圖案。

春分吃驢打滾,是老北京的習俗。據說在春分吃驢打滾,有避邪祈福的寓意。

在廣東,江門四邑有

“春分吃春菜”

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這些日常的習俗中,蘊含著老百姓對未來生活美好而質樸的嚮往。

正是一年春好處,莫負大好春光。在春暖花開的時節,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文案整理:南方網記者 周存

圖片作者:攝影記者 王昌輝 關銘榮 魯力 張冠軍 孫參

TAG: 春分節氣習俗陰陽濃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