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有詩云“立春後五日,春態紛婀娜”唐代大家白居易就曾為我們描繪過立春圖。立春這一節氣過後的第五天,春意盎然,世界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可見,立春寓意著冬季已然過去,針對於大部分地區,是春天來臨的前奏。而對於冬至日人們需要吃餃子。那麼立春這天又有哪些習俗呢?每個習俗的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中華傳統文化呢?今日,我們便一起來探討一下立春之日的相關習俗。

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立春這一節氣是時間點,同時也是完整的時間段。傳統文化中將立春期間的這十五天共分成三種階段,即最初時是東風向大地送來溫暖,大地逐漸開始解凍。接著再過五日後,冬眠的很多蟲類逐漸從洞中醒來,等到再過五日時,河中的冰塊便開始逐漸溶化了,魚也開始出現在水面上方,當然此時的冰並不能全部融化掉,還會在水面上漂浮一層薄薄的冰。

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同時,在3000千多年前,人們便習慣了在“立春”這一日進行很多習俗活動。在古時,人們認為掌管農業的神仙是春神,所以,在“立春”之日人們大多祭祀的神仙為芒神。歷史文獻曾描述周朝時期,人們迎接“立春”會進行很多步驟。首先,在立春這一日的前三天,皇帝便會齋戒,等立春日這天來臨時,皇帝便會親自率領臣子,到東郊八里外進行迎春活動,這一活動主要是祈求來年國家可以農業豐收。社會不斷進步,習俗也不斷變化,等到宋代時期,人們的迎春活動就不再去往東郊,而是入宮廷,官員們在皇宮內會相互見禮。後來,“立春”的習俗在清朝時期又一次發生了變化,迎春不再僅僅是皇帝及官員的事情,變成了全民參加的一種習俗活動。

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由上文可知,自古以來,迎春這一活動是立春的重要習俗。所以為了保證在立春之日不出現任何錯誤,人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先進行排練預演,歷史上俗稱演春。接著才能夠在立春當日正式迎春。而迎春這一活動是立春前一天進行的活動,主要是為了將芒神接回華夏大地上。如今,在很多地區,依舊保留著立春之日祭拜祖先的習俗。

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除此之外,立春之日,供奉祖先的食物與其他節日相比較為特殊。主要有春餅,薦卜和梨。還有部分地區將立春之日的祭祀命名為“咬春”。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麼在立春之日要吃蘿蔔呢?據聞,吃蘿蔔是因為人們可以緩解春困。但其實,人們所說的“咬春”並不僅僅只是解困,還有一大好處是可以讓人通氣,永葆年輕。可見,在立春之日吃蘿蔔是非常重要的。接著立春過後,人們便可迎來春暖花開的日子了。

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到此擱筆,正在閱讀的你所在的故鄉在立春之日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俗呢?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寶貴的評論,一起分享哦。

古代的立春有這麼多習俗,你知道多少?

春節更換對聯,隱含著怎樣的中華傳統文化,你知道嗎?

TAG: 立春立春之日習俗迎春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