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中庸與陰陽

“天方地圓”源於伏羲與女媧,伏羲左手執矩,女媧右手持規,規矩可畫方圓。方為天屬陽,圓為地屬陰。城是規劃設計出來的屬陽,鄉村是天地自然醞釀的屬陰。

——孫君

鄉村文化屬陰,城市文化屬陽。瞭解陰,瞭解鄉村,便知農業之常識,也是理解鄉村振興之道。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很多設計師、大學教授、專家等處在“東張西望”迷路之中,鄉村做的不倫不類,不中不西,不城不村。

核心是不懂大地為何稱為母親,不知巫山雲雨,不懂陰曆,不認月日與祖國母親,這些是中國文明之源點~

陰,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中堂·中庸與陰陽

01

鄉村性格

民俗、傳統、陰陽、風水,5000年從未間斷。今天,城市與鄉村斷了香火,掘了祖墳,滅了家譜,丟了鄉村,陰陽顛倒,農村如何治理?

中國太需要,尤其是鄉村,對門、陰陽,住宅、景觀、庭院瞭解太少,對天與地,日與月,生與死,民俗與傳統的無知,才造成今天的從城到鄉的建築、文化與傳統,步入一切標準化與工業化亂象。結果是不自信,迷茫,崇拜金錢,沒了信仰,亂了輩分,丟了傳統。

老子曰“大道至簡”,孔子稱"吾從周",王明陽“知行合一”,百姓有陰陽輪迴。

這些是什麼?是生活,是生產,是產業,是真正的鄉村振興。

再說標準不是不要文化傳承,沒有了文化的傳承,標準化根本不成立,現代也自然茫然。不能融於自然與生活,標準也不成立。人不是機器生產的,很難標準化,尤其是鄉村的陰陽二界。

0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古代何時開始於墓上設立封土,冢、墓與墳何時有區別,至今尚有爭議。不過,墓穴稱謂的變化上,大體可以參照王念孫之說:“蓋自秦以前,皆謂葬而無墳者為墓,漢則墳墓通稱。”先秦時將一切沒有封土、土堆的墓葬稱之為墓,到漢代時,隨著封土、土堆的流行,使得墳與墓通稱了。

這是以平民百姓的角度,以鄉村社會為起點談門與陰陽。

03

門主生死兩扇門

門分為生與死兩種,也就是陽宅與陰宅之門。兩者之間區別恰恰相反。

陰宅是院門大,堂門小。陽宅是院門小,堂門大。

今天鄉村絕大多數建的是陰陽顛倒,基本是陰宅之居,都是院門超大,堂門小,並與廂房、櫥房門一樣(圖一)。看看40年前的鄉村與縣鎮的古建就知道了

中堂·中庸與陰陽

圖一

門在中國人眼中太講究了,天門、山門、石門、中華門、門向、門風、門面、門戶、門將……

今天,門如果錯了,鄉村還能好到哪裡。破敗、沒落、貧困、賣地賣房、“三農”問題、空心村、小學亡、年輕人離去等,屬於鄉村的災難。我不敢說是規矩所至,是陰陽顛倒所至,可是我們不能不有所聯想。

04

陽宅與陰宅區別

(一)陰宅的特點

1、地面以下;

2、不能見光,不見日月;

3、不能通風,要封閉;

4、無實用性,屬一次性產品;

5、安靜,入土為安。

(二)陽宅的特點

1、地面以上;

2、採光(自然光),見日月為上;

3、南北通透,有門窗;

4、實用性與多次消費產品;

5、熱鬧,有煙火。

05

墳、墓、冢、陵

1、墳。

是平民之穴,指一個隆起的土堆,高度三尺,三代以上就是平地。唯有祖墳(一世祖)墳為聖物,不可挖,不可動,民間家譜都有記載。

2、墓。

是貴族與名人之穴,以石材為主,比墳高一些,高度6尺。周以前一般不封土,不種樹,防止被偷被挖。“墓”字的本意就是由“莫”與“土”組成,不見土,不種樹。社會名流和民族英雄的墓除外。

3、冢

。是諸侯、王爺、千歲、世襲爵位之人的穴,比墓又大,有四方神守護,有碑亭與石坊。冢高度9尺,有守墓人。冢與家的區別,冢字形似“家”,“家”字從宀從豕。宀俗稱寶蓋頭,代表房屋,寶蓋頭上面的一點就是屋頂上的煙囪與屋脊(連線紫薇宮又稱北極)。冢常常是衣冠冢,這專門指的是那些在沙場征戰的將軍,客死異鄉之人,更多是紀念意義。葬穴有一定特殊規格與要求,很多成為人們旅遊景點。

中堂·中庸與陰陽

圖片選自網路

4、陵。

帝王,因山為陵,陵是帝王專用詞,佔地極大,工程浩大,受到歷朝歷代保護,規格列朝列代標準也不一樣,如中山陵、明十三陵、秦始皇陵等。屬國家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06

陰與陽之說

在中國,只要是人就會有陰陽概念。鄉村、城鄉、家庭、中堂、生活、生產,這一切源於日與月,融入陰陽。《老子》四十章(論道)中說,道作為天地之始的“無”,產生了作為萬物之母的“有”。十六章中“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便成為東方哲學中的哲學觀。把這些哲學的話題運用到生活與平民社會之後,就形成了中國人常說的“陰陽中庸之學”。

中堂·中庸與陰陽

堂為陰,室為陽;

母為陰,父為陽;

地下陰,地上陽;

農為陰,城為陽。

今天鄉村墓與墳到處都是,陽是一個世界,陰也是一個世界,死了的人也要住一起,尤其是親朋好友,有事也會照應,沒事喝個酒開個會。不能東埋一個,西埋一個。關鍵是非正常死亡者,犯法者不能與好人埋一起。不能大不敬,不然會陰不靜陽不安。

於是乎,中國文化中的“一為農,二為城,三生中國”的農耕文明,也是國家之性格。

07

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農民建房,有房必有堂,有堂必有中,有中必有陰陽。

二間、四間、六間,雙數無中,無中就無堂,無堂的房子為豬牛之居。

也就是說陰與陽本是一個物體,所以分陰陽,就是因為平衡。這個平衡稱為中,中為中庸,中庸指的是黑白分明,日月同輝,城鄉一體,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生態平衡,德法兼備。

但今天很多地方,有些暴發戶大肆挖祖墳,拆宗祠,屬傷天害理之舉,會遭報應。很多把祖宗墳冢修成天壇的模樣,規模宏大華麗,這在古代就是大逆不道的僭越行為,在今也未必是好事。“德不配位,必有餘殃”,陰陽顛倒,招災惹禍之舉。

透過此文告訴大家,為何我們一直稱“陰陽”,“ 陰”總是在“陽”之前?鄉村破敗了,廟與祠依然存在,是因為農民不敢,不敢與神與祖先較勁,農民常說“積陰德”,就是這些事。

農民很關注風水,村幹部更在意,就是因為陰陽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只要是中國人,心中都有陰陽,心中都有一股濃烈的鄉愁。

中堂·中庸與陰陽

鄉村生活的過程就是生態保護的過程,鄉村生產的過程就是文化保護的過程,這就是陰陽平衡的過程,故稱農耕文明,也是中國本色。

陰陽有中,中庸,中國,內聖外儒,眾妙之門。這是未來中國現代文明之燈塔。

【作者 孫君】

TAG: 鄉村陰陽陰宅陽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