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練字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詩詞創作之

練字

關於煉字,我在以前的各種講座中談過很多,也多次列舉過不同位置上的字的不同煉法。今天,我們繼續談這個問題。

寫詩,格律等基礎性的知識都是“硬性”的,其實,只要用功,是不難掌握的。但是,有的人格律也熟了,對仗也會了,押韻也能比較準確地押了,可是寫出來的詩,就是沒有詩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甚至,大白話入詩,也可以合上平仄,也可以在格律上符合啊。這是因為,他不會煉字。

那麼,什麼是“煉字”呢?煉字是個詩詞學的的術語。其實,通俗點說,就是寫詩填詞時,對所選用的字的挑選和修改。如何去挑最好的“詞兒”來寫自己的作品,就是煉字。

我們一般把所有的漢字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實字”,一類叫做“虛字”。

我們一般把所有的漢字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實字”,一類叫做“虛字”。

實字,是指著字本身具有一定意義的字,比如名詞,代詞,代名詞。比如“山、水、日、月、花、春、秋、鳥、張三、你,我,他們……”等等。這類字,經常構成了我們寫作時的主體。寫山,寫水,寫你,寫我,寫神仙。怎麼運用這實字,其實是屬於我們上週講的“謀篇”的問題。實字的選用問題不叫煉字,真正詩學上所說的煉字,其實是指著煉虛字。

我們下面所要關注的,就是虛字!那麼先知道什麼是虛字。很簡單哦,除了上面說的實字,其餘的都是虛字了。比如,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助詞等等。一首詩裡,實字是骨架,虛字是脈絡和筋,虛字才是使詩意靈動起來的關鍵。

比如說一個“山”有什麼意思?但說它是“大山、小山、高山、禿山、青山……”這一加上虛字,就把山給說的清晰逼真了起來。

再比如說一個“笛”字,這有什麼意思呢?一個樂器而已,但是如果說成“橫笛、吹笛、弄笛、奏笛……”,那是不是就生動了起來?

怎麼來形容這個“笛”?怎麼讓它動起來,讓它具有精彩的靈動?這,就是煉字!字煉的好,你的作品就生動,不會煉字,就寫不出好詩來。所以,煉字,真的真的很重要的。

以前在講近體詩之煉字的時候,常介紹一些具體的煉第幾個字的方法。比如七言裡,第一個字怎麼煉,第二個,第三、四、五、六、七個字怎麼煉。這有點程式化了,這樣去講都枯燥。

近體詩分為五言和七言的兩種。傳統上的說法是,五言要煉第二、三字,而七言,要煉二、四、五、七字。

其實,想開了,就不必拘泥什麼位置了,可以肯定的說,煉字是不分什麼位置的。我的建議是,見虛字就要去“煉”,而不管它在第幾個字的位置上。

比如我們看老杜的一句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上下句第一個字就是動詞。看他這字用的怎麼樣?

開句一個“映”字就使句子活了起來,下句一個“隔”字領句也非常到位。

這個“映”字呼應了尾字的“色”,沒有映哪來的色?而“隔”字,和後面的“音”字扣合了起來,前後照應,渾然一體。煉字怎麼煉?煉字,其實就是要讓詩意變的更和諧,更具有整體的靈動的流動感。

我們還要注意這“映”與“隔”的關係。這是一個對仗句,關於對仗,我們下節課再具體的講,但是,我們要注意上句用了“映”字,下句就不要用同類的字來寫了,如果下句寫個“照”,那和“映”就是一個意思了。

上下句之間,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重複的和重複的動作,這可是常見的“毛病”哦,上句寫什麼意思,下句換個詞兒還寫它,我們把這叫什麼?

上下句之間,首叫“合掌”,這是寫近體詩時一定要避免的。

詩意是要變化而豐富的,你在一個意象上轉來轉去的寫起來沒完了,那你的詩還有什麼看頭?上下句之間,可以寫成遞進的關係,形成一個連貫的“流動感”,可以寫成並列的關係,但並列不等於相同。

還可以寫成對比的關係,總之,是要錯落開。錯落而不失去,是關鍵。所以,煉字的好壞,也決定著謀篇的成功與否。

再看老杜這句,有了“映階碧草”,才有了“隔葉黃鸝”,怎麼上的?上面有“草”,下面有“葉”,上句寫的“映”其實形容的是草,下句“隔”的葉,才有了來源。上句寫色,下句寫音,按現在的話講,這影片和音訊都給你整全了,搭配的又是這麼協調,這詩句能不活嗎?這詩能不好看嗎?

我們都聽過賈島煉字的故事,他因為“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而撓頭不止,我們現在常說的“推敲”二字就來源於他煉字的故事。他還道出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嘆。我們寫詩,立意容易,措辭卻難。只隨意而寫,常常卻用辭不工或出律,如果只去琢磨詞兒了,卻往往傷了我們的氣格,使原來的立意跑了調。辭和意,總是很難協調起來,這就是初學著面臨的一道門坎兒。那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

解決方法只有八個字——豐富底蘊,換位思考。

“豐富底蘊”就是多做積累哦。要煉字,你首先得有字可煉,漢字的特點是非常有趣的,同音不同義,同字不同義,同義不同字,同字不同音,變化多端,豐富多彩。你掌握的越多越好啊。比如一個“說”字,你可以寫成“講”寫成“言”寫成“曰”“雲”“侃”“噴”“吹”“撂”“描”“道”……呵,還有很多,用在你的詩句裡,哪個最恰當呢?知道的多,選擇餘地就大。所以,可供選擇的材料你得備足了。

“換位思考”是提高煉字能力的關鍵所在。如果覺的自己想不出好詞的時候,就要換個角度去寫它。寫同一個動作,換個角度去看去寫,那動作表現的效果就不一樣了。換個角度,再換個角度,再再換個角度。就好象去攝影,選個最佳的角度去拍照,拍出的照片就是最佳的。

最佳最妙的角度去看這個動作,那這個動作就是最精彩的。把這個動作相應的詞用上,就是煉出了好字了哦。比如我們寫一個燕子和樹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這場景色。

我們可以寫成“紫燕穿林過”,這個穿,是形容燕子的動感。我們還可以寫成“林間藏燕影”,還可以再換幾個角度去寫它“燕語枝前鬧”“雛燕鳴春柳”“雨燕擦梢影”等等等等。我自己匆忙寫的例子不算精彩,只是提示一個寫作的思路。我們還說前面講的賈島的“推敲”。“推”和“敲”,是說這位和尚深夜歸來臨門而做的動作,是直接推開好呢?還是先敲敲門好?賈島猶豫的是這個。但是我們放開思路,把視線放在和尚身上,用一個“尋”字,則可寫出另一個態勢,是說他找不到回家的門了,或他夜行尋宿呵。寫“踢”呢?則可以表現另一個情景,比如《水滸》裡的魯智深回寺院,那就得又砸又踢,呵呵。再比如我上面選一個“扶”字呢,也可以形容他夜不成寐,或者說他忽有佛悟,扶門而望哦。根據自己的立意,換個角度,多點想象,煉字,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如果不以煉字為難,那麼寫首好詩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哦。我們感覺自己詞彙量不足的時候,我們就用“換角度”的方法來彌補。我們其實,寫詩就是寫的靈氣。什麼叫靈氣呢?八面玲瓏,角度多了,思路就開了,靈氣自然就在其中了。

根據自己的立意,換個角度,多點想象,煉字,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如看李白,看杜甫,看白居易,他們寫的詩,有多少生字難字嗎?他們會的字,我們也會哦。他們比我們強在哪呢?他寫的詩,煉的字咋就那麼精彩呢?

根本原因是,他會換位思考。他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山,用山來說話,可以把別人換成自己,用自己來寫別人的話。把話說回來,動詞,形容詞,本身就是一種變化性的詞,我們何不以變化的角度來運用它們呢?

我們再看一個“來”字,我們可以把它寫成“去”字,因為我們把方位變化一下,就可以了。把來字可以寫成“上”字也可以寫成“下”字。“煙花三月下揚州”,這裡的“下”就相當於一個“來”字或者一個“去”字哦。我們長說“北上”和“南下”,這裡的“上”和“下”,其實也就是來來去去啊。在我們寫詩的時候,也要這麼去思考,去想象,去聯想,那麼,我們的詩必然也就會靈活了起來。

煉字,是個長期修煉的課題,說到底,它本質上不是個方法的問題,而是個思維模式的問題。

本文轉載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煉字虛字我們實字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