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焚香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至戰國時期,而承香之具——“爐”,最早則見載於《周禮·天官》:“爐之名始見於周禮冢宰之屬,宮人寢室中共爐炭。”可知爐最初為郊壇太廟或內廷宮殿、佛堂用器;到了明清兩朝,文人雅士不僅追求香爐薰香之用,更喜其輕煙嫋嫋而上時所營造出來的意境美,因而在書齋之內常焚一柱香,營造出來一種“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雅境,焚香一事,遂成文人芸窗雅趣之一。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 萬曆二十五年刊本 琵琶記插圖

談及明清銅爐,可能還有一個大眾認知度更高的代名詞——“宣德爐”,明代宣德爐可以說是中國鑄銅工業以及爐事一脈的一大高峰,明文震亨有“宣爐乃文房首器”之語。據《宣德鼎彝譜》記載,宣德三年,明宣宗下諭曰:“……因見郊壇太廟,內廷所在,陳設鼎彝,式範鄙陋,殊乖古制,是以深系朕懷……悉彷《宣和博古圖錄》及考古諸書,並內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揀選,照依原樣,勒限鑄成。”從款式、銅質,“宣德爐”可說是一個無可逾越的高峰,明末至清代仿造者雲,至今,無論是兩岸故宮等官方機構,還是民間所藏,哪一個銅爐是真正的宣德官造,皆無正式定論。

既然“宣德官造“成為了一個傳說,過去這些年來,市場上創下千萬元級高價的明清銅爐,大致分為三大類,其一,王世襄先生所特別推崇的明末的私家款銅爐,製作精良,文氣十足;其二,宣德朝之後,歷朝的高等級官造銅爐。此類官造銅爐代表明清銅爐制器最高水平,極有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其三,民間文人所制寄託款銅爐。

本次《靜觀》專場中特設“吉金”專題,在此擷取幾隻爐中精品,其中既有「世古」、「宣德孟氏家藏」、「施家古制」等私家藏款,又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寄託款或本朝款精器,一展明清兩朝祀郊與芸窗爐事,追尋其間案上雲煙。

私家款爐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 銅蚰龍耳爐

「避世金馬」款

口徑 13。4cm;高 7cm;重 1708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爐身作簋式,平口溜肩,垂鼓腹,底出圈足,線條硬朗俊健;爐身兩側對置蚰龍耳,飽滿圓渾。此爐造型端莊典雅,線條規整有序,銅質黃燦若金,叩之聲如玉罄,足見銅質精純。爐底中央鑄刻減地陽文「避世金馬」篆書款,筆畫流暢,起落筆觸,雖刻尤寫,風格特徵堪比同時期官窯瓷器款識。整體器型典雅沉穩,銅質精良,甚為難得,賞玩皆宜。

「避世金馬」一詞來源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避世金馬乃“第一智聖”東方朔之自喻,為其人生態度的寫照,正如李白詩云“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出世,則觀十里雲煙,靜待山中花盛開。不諳俗世,笑泯恩怨情仇。入世,則聞十里喧囂,曉看街市人疊踵。憂國奉公,洞明人情世故。藏物鑑心,賞玩此爐,亦或能細品一回練達人生。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 銅沖天耳爐

「施家古制」款

高 8。3cm;口徑 12cm;重 1298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爐端莊大氣,光素勻凈,飽滿沉穩,口沿微撇,頸部收束,腹鼓而肥,緩緩收向三足,輪廓婉轉,線條圓熟樸拙,處理極為精妙,內膛現淺跳刀旋紋,銅質緻密,精純堅實,皮色妙麗,觸手柔滑。爐底開方框鏨刻陽文「施家古制」四字篆書款,字型工正,筆劃勻稱,頗有意趣,為典型明代刀刻款識。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作為北鑄的代表,施家爐在《帝京景物略》、《陶庵夢憶》、《宣爐歌注》、《沈氏宣爐小志》等文獻中均有提及。《自珍集》中輯錄一座「大清康熙年制燕臺施氏精造」款馬槽爐,王世襄先生以其為「標準施爐」。此爐就器型、氣韻皆符合明代銅爐的特徵。「書齋清玩與廟堂之器不同,廟堂壯觀瞻,故尚大器,如寶鼎鍾彝之類是也。」按此爐規格,宜為案上清玩。持之墜手,叩之聲妙,其聲亮麗清正,回顫有韻。以爐焚香,清閒事也。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 銅馬槽爐

「適菴」篆書款

8。5×10。3×6。9cm;重 1420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爐方長之型,正底角足,平薄之口,雙耳值戟,俗稱馬槽,因長方鬥狀故名,古籍中未見此稱,《金玉青煙》謂之“戟耳長方爐”,或為戟耳方爐之變體。爐之款識,甚為精緻,「適菴」二字篆書,工整方正,深峻硬朗,鑄後剔鏨。此等工藝,當為明中期以前常見工藝與樣式也。「適菴」一詞,語出《詩經》之《采薇歌》篇,詩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吾適安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整器精銅而成,赤腴而細潤,微紅有寶光,品相完美;「適菴」私款,寓意清雅,林泉高致,藏賞皆備。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末清初 銅戟耳筒式爐

「宣德孟氏家藏」三行六字款

長 14。5cm;口徑 10。8cm;高 7。5cm;重 2115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爐為筒式,爐身兩側戟耳為飾,為標準戟耳筒爐也。平口平底,下鑄微撇圈足。爐身鑄雙戟耳,磨出金黃色邊線,分外耀眼。耳若彎月,長方形耳洞。爐口、底邊緣亦因長期摩挲把玩,出現金黃銅色,類若弦紋,沉靜素雅,頗為美觀。爐之皮殼均勻近乎完美。色近棠梨,瑩澈閃金光,似棗初熟,其色之美,水天一色,通體光澤,瑩潤沉著,光影流漣,隨亮漪動。撫之柔滑,潤如美玉,真皮色之美極也。

平底方框內刻「宣德孟氏家藏」三行六字款,款識方形,鏤刻峻峭,挺拔勁健。底平字峻,極為工整。刻工嫻熟,字型挺拔勁健,頗顯古樸大氣。「宣德孟氏家藏」為私家款,私款銅爐於明中以降,清中以上期間最為興盛,這段時期為中國經濟文化成熟期,盛世多文事,尚收藏,故官宦、文人、商人、氏族等多有訂製宣爐,以盛文事之舉。私家訂製必有要求,匠作精製,其爐形、爐色、爐款、銅質最為多樣,款識更少重複。「宣德孟氏家藏」私家款為目前市場上所僅見,加之此爐工精器美,彌足珍貴。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清早期 銅馬槽爐

「世古」款

長 13cm;寬 8。5cm;高 8cm;重 1635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爐精銅鑄造,入手沉穩凝重,叩擊聲音清脆。長方形體,平口斜直壁,兩側戟耳,直角形四足,形如馬槽。光素無紋,為自然天成之蠟茶色,色澤古雅。「世古」款,字型稚正章矩。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古代銅爐形制依「天圓地方」之傳統觀念而制,其中又以取「天圓」者多,取「地方」者少。馬槽爐長方形狀,因形似馬槽得名。明代宣德年間,為滿足皇帝玩賞香爐喜好,御匠參照宮廷內藏的定、汝、哥、鈞等名窯瓷器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典籍,設計和監製銅香爐。本器為清人仿明代宣德爐所制,鑄銅沉實,端正肅穆,古樸中可見斑斕之感,恰如文人風骨。

· 宣德爐款識 ·

宣德爐底款的形制雖源於瓷器底款,但形式、內容之豐富,則遠勝瓷器,對宣德爐的年代考證、藏玩價值有重大參考意義,常見的宣德款識,內容是明代宣德的廟號,計有“宣”、 “宣德”、‘宣德年”、 “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 “大明宣德年制”,從一個字到六個字都有。這些帶有宣德的廟號款不一定是真正宣德爐的官款標識,大部分或屬於明清後世所鑄“寄託款”。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 銅鬲式爐

「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口徑 12。2cm;高 5。6cm;重 1462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爐圓腹無紋,線條凝練,渾厚有力,三足蒼勁敦實,底鑄陽文「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莊重肅穆。此爐器形為鬲式爐,又稱「素圓鼎」,是由新石器時代陶鬲和三代青銅鬲加工演化而來的一種器形。

此件鬲式爐整體較為扁矮,給人一種穩定敦厚的感覺。明代宣德年間製作的宣德爐是中國古代銅爐製作中的高峰,明代之銅爐較之其他時期造型更緊湊和洗練,給人一種明代特有的美學感悟。鬲式爐與其他文玩形式的銅爐不同,一般不陳放於書房案頭,而是陳列於廳堂、佛堂等居中的重要位置,肅穆端儀的造型具有相當的禮儀功能。細賞此器,遙想其當年或置之廟堂之上,受數百年香火,莊重之氣頓然而生。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 銅方耳銜環深腹三足爐

「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口徑 10。2cm;高 10。2cm;重 1135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爐口沿泥鰍背式,折沿,束頸,圓筒腹,弧底,過渡合宜,下出三馬蹄足,碩壯有力。爐身兩側置雙耳,線條曲折流暢,形若簡化的象耳,極富巧思。耳部下方塑圓環,環上陰刻雙螭龍紋,另有器身捲雲紋一週,皆具典型晚明紋飾特徵。內膛麻面,底心現旋紋。皮色乾淨紅潤,淳厚綿密。爐底鑄「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運刀如筆,抑揚頓挫,立體感強。此爐以三代銅器為樣,銅質精煉,沉穩大氣,豐而不腴,敦實沉穩,為晚明時期銅爐上品。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明末清初 銅沖天耳爐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口徑 16。5cm; 高 10cm; 重 1385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爐口沿微侈,頸部收束,雙耳微微外撇,腹鼓豐腴,緩緩收向三乳足,線條處理精妙。呈熟棠梨色,銅質精純。體量雖小,然氣度非凡,小器大樣!此爐應為舊時琴爐,歷經數百年盤玩,器身包漿渾厚,滑熟可喜,幽光沉靜。款識為「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鑄後修刻,筆劃高峻,頗具風骨。

帶蓋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清早期 銅雙龍抱柱款獅耳爐

「宣德年制」兩行四字篆書款

口徑 22。5cm;高 12。5cm;重 5000g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爐造型典雅肅穆,爐口微撇,鼓腹下垂,圈足亦微外撇。兩側以雙獅首為耳,其獅首鬃毛虯結,更分為上下雙層,《大明宣德爐總論》稱:「獅毛有雙層系難得之佳品。」本爐獅首刻畫獰厲,神情肅穆,獠牙外露,兇猛生動。爐底飾凸雕雙龍抱款,二龍搶珠,滿布爐底,鱗爪勁健,龍鬣怒聳,中心開豎長形方框,內署「宣德年制」兩行四字篆書款,款字古拙,開闔大氣。

雙龍抱款的紋樣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雙龍首尾相屬,一龍朝上,一龍朝下,此種在常見之列。另外,尚有一類極為少見的,作凸雕二龍戲珠狀,首尾同向,中心開豎長形方框填署款字,《宣爐匯釋》稱之為「雙龍抱柱款」,即如此爐款識所示,珍稀之餘盡顯大器風範。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清早期 銅戟耳深腹三足爐

「宣德年」三字長腳篆書款

口徑 12。8cm;高 13cm;重 2245g;高 16。7cm(連座);重 3080g(連座)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爐身線條流暢簡練,微侈口,深腹飽滿,肩腹部對接雙戟耳,耳垂上卷,線條流暢,柔和而不失堅挺;爐身厚重,下承三乳足,圓潤規整。爐底正中鑄「宣德年」三字長腳篆書款,此類款識較為少見,多與此式戟耳三乳足爐相配。銅質精純,持之墜手,扣之音清,表面包蠟茶皮色,包漿溫潤,皮下泛金星斑點,賞之悅目。於款識方面,大凡標準配置,或是發派各個有司適用的宣德爐,均依前朝慣例,用長方體篆字鐫刻「宣德」、「宣德年」、「宣德年制」三種,所用工藝為先行鑄造,而後修刻打磨,款識皆標準規範,典雅大方,此爐底款即為此中代表,實為清初盛世開端之力證。此戟耳爐沉穩大氣,線條自然柔和,深腹飽滿,皮色雅韻沉靜,在戟耳爐中是為數不多佳品,置於廳堂內雅緻大氣,相得益彰。

爐配原座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清早期 銅蚰龍耳爐

「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口徑 26cm;高 14cm;高 14cm(連座);重 12200g(連座)

祀郊芸窗間,唯香事清心——明清銅爐賞鑑

此蚰龍耳爐器型碩大,侈口束頸,鼓腹下垂,圈足外撇,連座。雙側對飾蚰耳,豐腴靈動,活現逼真。通體皮殼沉實瑩潤,包漿厚重,銅質精純,隱發寶光。爐底鑄刻「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先鑄後修,精剔研磨,字型拙樸古雅,筆劃摺疊均勻。瞻睹該爐,氣韻悠長,是為傳統文人以器抒意之精品,值得藏家珍視。

原配底座。

TAG: 宣德年制此爐款識銅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