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持之以恆,才可以成功

做事持之以恆,才可以成功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三十二集*

(本文共1322 字,閱讀大約 4分鐘)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這章主要在說恆心的重要性。先是孔子舉南方人的兩句成語,並且加以稱讚。然後就《周易》的恆卦九三爻辭,顯示出無恆心的人一事無成,替他占卜也不靈,為什麼呢?比如剛替他占卜某事,轉眼之間他又改變主意了,這種心意不定的人,“佔之無用”,所以孔子說不用為他占卜。

“巫醫”皇侃《論語義疏》認為“巫”是接事鬼神的人,“醫”是為人治病的醫生。但是清朝的毛西河、俞曲園等認為應該根據《禮記 緇衣篇》,“巫醫”應該作卜筮講,這可與下文的“不佔”的意思相一致。《禮記 緇衣篇》上說:“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在《禮記》和《論語》上也各有記錄,這兩種註解,雪廬老人認為毛西河的意見比較妥當。“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恆心是什麼,就是今天學什麼明天還接著學什麼,如果人們沒有恆心的話,學什麼都學不成,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燻修”。

現在我們大學都用學分制,這個學分制就是“無恆”,就會不堅固,很難成功。現在的學校和古代的學校教人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古人教學首先求定力,求“根本智”,是把心思定在一門之上,結果“一經通一切經通”。而現在的學校求的是廣學多聞,要學這個科目得一個學分,學另一個科目又得一個學分,要修滿學分才可以畢業,這就“無恆”,很難成就。特別是我們現在的教育,確實有很多的弊病。比如說我們的博士生,一共就有三年的時間,但是第一年還要學政治、英語等等的公共課;第二年不僅僅要學自己論文的專業課,還要學其他的專業課。到了第二年的時候確定了一個論文題目,結果只用一年多的時間去搜集資料,最後寫了一篇論文,十萬字的文章洋洋灑灑,看似很多,但是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有自己的研究深度的卻寥寥無幾,這個就是沒有專一的結果。而古人讀《論語》,在年輕的時候學《論語》,到老的時候仍然在學《論語》。

比如說我們要請一個人去講《論語》,一個人花了十年的時間學了《論語》、《孟子》、《孔子家語》等等十部經典,還有一個人十年就學了《論語》一部經典,那我們要請一個講《論語》的人當然是請這個十年都在專攻《論語》的人來講,他所講出來的深度當然和十年講了十本經的人有所不同。而且十年定在一個事情上,十年都在一個經上用功,就能夠把心定下來。把心定下來才會有智慧。這個就是和西方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西方人不能夠理解的地方。為什麼“一經通一切經通”,因為所有的經典都是聖賢人心性的體悟,都是他心性的流露,如果你真正把一經能夠學明白了,所有的經都是聖賢人心性的流露,怎麼會不明白呢?所以這就是現在的學校,培養不出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恆”。

南方人說要是沒有恆心不可以作巫醫。無恆的人給他占卜也不靈,不可以給他占卜。“巫”就是為他祝禱,“卜”就是占卜他的未來,都沒用處。這兩句是古人的話,孔子讚歎說很有道理。宋儒在解釋這句話的時候說,無恆的人即使做“巫”做“醫”這樣的“賤職”都不會成功,這個說法不妥當。因為作醫生何賤之有,在古代的時候有兩種人最受尊敬,一種是老師,一種就是醫生。因為醫生治人的身病,老師教人慧命,這兩種人對社會的付出是無私無求不講條件的,所以最受尊重。

TAG: 論語無恆巫醫恆心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