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武當山大殿之上,白髮蒼蒼的張三丰神情激動、氣血上湧,面對在座的各位弟子,他覺得有失體妥,在大廳上來回踱步,氣氛變得非常緊張。因為就在剛才,袁強問了他一個問題,“師父,為何外界傳言,說你是少林的叛徒,是被少林趕出來的”?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我和少林,的確有些淵源,十幾歲的時候,我曾在少林寺做過僕役……

那時候我叫張君寶,才十二三的年紀,跟隨少林寺的覺遠大師修行,負責看守藏經閣的經書,未曾想,丟了一本《九陽真經》。方丈震怒,讓覺遠師父去追查經書的下落。我和師父一路追查《九陽真經》下落到達華山之上,見過楊過大俠和郭襄姑娘。在楊過的指導下,我與那盜賊尹克西過招,不慎中傷……”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金庸的筆下永遠是快意恩仇的俠骨氣和糾纏徘徊的恩怨情仇,無論是經歷活死人墓和絕情谷的楊過小龍女,還是四海列國,千秋萬代,眼中只有一個阿朱的蕭峰;還是眼睜睜看著張無忌轉身入蒙,把不捨和悲痛化作一句“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娃娃”的周芷若,總會讓人明白,“世上最寶貴植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

兩年後的某一天,郭襄之身上山傳入少林,尋找楊過的下落。遇到了正在挑水的覺遠大師和尾隨的張君寶。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年少的張君寶與郭襄匆匆相遇,郭襄離開少林寺時,他心中剩下的只有少女的溫暖與善良,遠遠地跟在郭襄後面,一直不敢走近。郭襄回首一笑:“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閃過紅暈,“是”。

那時候他還不知道,這是自己與郭襄此生最後一面。不過,他心中的話面定格在初見郭襄,與尹克西打鬥負傷之後。

“我與那尹克西過招數十個回合,在楊大俠的指導下,竟險勝與他。不料當時年少,功力太淺,被他所傷,郭襄姑娘見我額上鮮血直流,便從袖中取出手帕,為我仔細包紮好。我心生感激,欲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頓時緊張起來,隻字未提”。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郭襄淚意瑩瑩的嚴重乃是楊過的影子,華山是一切緣起的地方,在這裡張君寶開始自己的守候,而郭襄的一生,也將會在孤獨和思念中度過。從這起,她騎驢浪跡天涯,到處遊蕩,直到上山闖入少林寺,都是為了尋找楊過的下落。

張君寶遠遠跟在後面,不敢多走一步也不敢少走一步,年少的情感最為真摯也最謹慎,此後他打敗獨創少林的琴魔何足道,也因此觸犯了少林寺門規。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那一夜,我與郭襄姑娘一起聽覺遠師父誦讀《九陽真經》,天亮之後,我離開少林,也與郭襄姑娘分別”。

那就是張君寶與郭襄的永別。此後二人,一人上武當山,根據覺遠大師誦讀的部分《九陽真經》內容,開宗立派;一人入峨眉,堅守永不成婚的誓言。歲月流轉,張三丰註定等不到郭襄,郭襄也註定等不到楊過,這就是金庸描寫的愛情,“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你我相見一眼,便是永遠。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金庸:將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清楚了

金庸寫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寫過“天人不冤,有情皆孽”,大丈夫必將神功蓋世頂天立地,或者為國捐軀,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小女子都是絕色傾城,個性鮮明,有情有義,唯獨這一代宗師張三丰,在武當山上尋仙問柳,聽風引鶴;郭襄在峨眉山笑看滾滾紅塵,感受物是人非。

這似乎是愛情悲劇,但在張三丰看來,年少時淚眼朦朧的郭襄和那一刻臉紅的自己,已經在心裡刻成永恆。他給自己的七個弟子起名分別叫:“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都是與郭襄初見和離別時的景象。就像郭襄的弟子,叫風陵師太,郭襄與楊過初遇時便是在風陵渡口。

時過境遷,跨越百年的愛意終於在張三丰收到郭襄的遺書時,化作春風。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歷經百年之後留在張三丰心中的,只有長長的思念和短短的傷感。

TAG: 郭襄楊過張君寶張三丰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