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潮汕傳統節慶習俗的社會文化意義

試析潮汕傳統節慶習俗的社會文化意義

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的傳統節慶,是世界各民族十分普遍的文化現象,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和喜愛。中華民族也有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慶文化,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就是我國的三大慶祝型節日。潮汕是中國的潮汕,潮汕人與其他地區漢民族一樣,也歡度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由於生產生活方式、自然地理環境、語言等等因素的影響,潮汕傳統節慶文化在基本沿襲漢民族節慶文化傳統的同時,又創造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習俗事項。

當今社會高度開放,不少青少年對民族傳統節日淡漠,對西方節日卻傾注很大熱情。為此,我們必須在正確善待這一社會現象的同時,對潮汕傳統節慶文化作深入研究,加深對其社會文化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以發揮它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潮汕傳統節慶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一、點綴美好生活,滿足人們的歡樂、喜慶需求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快樂、幸福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目標。受中華民族傳統的樂感文化薰陶,無論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還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勤勞的潮汕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辛勤勞作,迫切需要有身心得以釋放和發洩的時刻,傳統節慶便能以特有的娛樂功能,滿足人們這一心理需求。

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屬於喜慶類的傳統節日,以歡慶人畜兩旺、吉祥幸福為主題,尤以春節最為突出。人們常說“日日就像過年”、“像過年一樣熱鬧”等語,反映了年節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淨是歡樂和喜慶。春節期間,到處張燈結綵,敲鑼打鼓;家家戶戶殺雞宰鵝、吃團圓飯……人們透過各種形式,表達心中的喜悅。城鄉各地歡聲笑語,載歌載舞,洋溢著一片歡樂熱鬧的氣氛。

歡樂和喜慶是潮汕人過年的主旋律。春聯以其雅緻的韻味、喜慶的情趣和富有文字智慧的特色,集視覺、聽覺、感覺和回味為一體,作為年節喜慶表達和渲染的文字元號,成為年節節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表現歡樂吉慶氣象的年畫、燈籠,將家家戶戶點綴得喜氣洋洋:作為年節主題視聽符號的鞭炮和煙花,顯然具有渲染年節氣氛的視覺和聽覺符號的效果;豐富多彩的遊藝活動,如潮陽與普寧的英歌舞、澄海的蜈蚣舞、饒平的布馬舞以及各地的大鑼鼓、舞獅、舞龍、燈謎會猜等,更是使得春節熱鬧非凡;而元宵節前後各地舉辦的遊花燈、看新娘、辦丁桌以及遊神、營老爺等活動,包括揭陽舉辦的行彩橋、澄海上華的賽大豬、鹽鴻的“拖灶神”等等,這些喜聞樂見的節俗活動,實現了神人同樂,使城鄉沉醉在歡樂的海洋之中;端午節賽龍舟活動,則為城鄉增添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推移中,人們以節慶的方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融洽互動,人們也藉此得以從容自如地去感悟人生的真諦、生活的韻昧和自然的情致。

總之,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的潮汕傳統節慶,以其精彩紛呈的節俗活動,有效地滿足了人們歡樂、喜慶的心理需求,也有效地點綴美好生活。二、有助於人們寄託美好的祝願和期盼

人們總是透過各種形式憧憬未來,對生活寄託美好祝願和期盼。傳統節慶是人們寄託美好祝願和期盼的重要形式和途徑之一,節慶習俗中的文化載體、程式都具有寄託美好祝願和期盼的文化意義。“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產五穀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春聯———表示家庭和睦,大小平安,富裕安康;貼的“春”字、“福”字———表示來年豐收,生活幸福;擺放檳榔大桔———表示賓臨大吉;除夕夜,農家水缸裝滿水,米缸裝滿米,燈火亮通宵———表示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送“壓歲錢”———表示一年從頭到尾腰包總是滿滿的,生活富富裕裕;吃蒜、吃血蚶———表示新年有錢賺,賺大錢;穿新衣服、新鞋,戴新帽,“洗頭剪髮”———表示將過去一年的穢氣祛除;客人拜年臨走前,互送大桔,互送小孩“紅包”———表示互換吉祥,互相致意;元宵節營燈———表示財丁興旺;“插榕健過龍”———表示身體健康;中秋節吃湯圓———表示閤家團團圓圓,生活美滿;節慶中製作的各種“粿品”都要染上紅色———表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生活充滿陽光等等,這些都體現著美好的祝願和期望。三、有利於凝聚人心,增進和合

和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人們透過各種途徑推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合。傳統節慶在凝聚人心、增進和合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功效,在當今之世,它同樣可以做出獨特的貢獻。“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節日一到,尤其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來臨,許許多多在外工作的潮汕遊子,都不辭舟車勞苦,紛紛回家過節。除夕之夜一家大小“圍爐”吃肉丸,元宵節、中秋節吃湯圓,圖的都是閤家團聚,親親熱熱;節慶期間舉辦遊神、營老爺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猶如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工作在外地、嫁到他鄉的四親二戚、親朋好友,甚至海外潮人“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敦睦鄉誼,加強宗親。這些都無疑有利於促進海內外潮人的文化認同,增進海內外潮人的團結。

當前,我們正在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前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光榮而艱鉅,需要的是齊心協力。族群的凝聚力固然需要族群的自豪感作為基礎和依託,同時它又需要族群的認同感作為保障和憑藉。族群認同感從來不是天然發生的,也不是人類文明與生俱來的。潮汕傳統的節慶文化活動,可以以其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天然特點,去渲染一種濃郁的潮汕文化氛圍,而每一個潮汕人處於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自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它的薰陶,不知不覺地運用它所賦予的價值觀念,觸景生情,產生濃烈的鄉土情感,激發強大的動力和創造力,投入到建設實踐中去。四、有利於傳承傳統文化

人是離不開傳統的。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在既定的、從先輩繼承下來的條件裡開始自己的文化創造和文化借鑑活動。沒有文化傳承就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發展;沒有民族文化的傳承,也就沒有人類文化的多樣統一和高度發達。

潮汕傳統節慶對潮汕文化的傳承意義,一方面表現在文化載體上,既包括春聯、燈籠、年畫、鞭炮、果品等等具體的物品,也包括猜燈謎、舞龍、圍爐、營老爺等等節俗活動。另一方面,表現在具體內容上,既傳承貼春聯、放鞭炮、營燈、燒塔等傳統的節慶文化,又傳承祭神、祭祖、遊神、營老爺等宗教崇拜文化;既傳承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和合團聚的傳統道德文化,又傳承書法、燈謎、英歌舞、“做四句”等等傳統文學藝術。潮汕傳統習俗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巨大的文化魅力,使得潮汕人對傳統節慶習俗負載的傳統文化充滿著依戀,飽含著深情。傳統節慶習俗把潮汕傳統文化所彙集的萬般關愛、千種祝福,帶到每個潮汕人的身旁,沁入每個潮汕人的心脾。在傳統年慶習俗與人的交流往復中,潮汕傳統文化深入到潮汕人生存敷衍的各個角落,世代相因而不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傳統節慶這種傳承文化方式在力度與廣度上,較之文化人苦心的薪火傳遞,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五、有益於人們調適、暢情和保養身體

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耕生活的潮汕先民,一年四季,辛勤勞作,他們需要慶祝豐收,需要休息調適,放鬆心情,保養身體,傳統節慶本身就為人們作了有效的提示。

潮汕先民在歡度節慶活動中創造了諸多年節禁忌,如正月初一忌掃地、倒髒水、倒垃圾、洗衣服;忌動刀、剪;忌向人家討債務;忌打罵小孩……這些看似無理而怪異,其實無非是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提示人們,要在這一難得的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間隙期內,徹底放鬆一下緊張疲憊的身心。這對於生活在激烈競爭中的當代人們來說,不無現實的借鑑意義。

民以食為天,但食什麼,如何食,則與人的身體息息相關。潮汕先民在歡度節慶活動中又創造了具有保健功效的飲食文化。如正月初七吃七樣羹;清明節吃糖蔥薄餅、蒸樸籽粿;端午節插艾掛蒲、吃粽子;入冬吃狗燉雞;等等。這些飲食習俗,實際上在提醒人們,要注意適時進食,力求天人和諧,以保養身體。六、有助於人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潮汕傳統節慶文化是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娛樂方式和文化載體,其中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觀念和習俗信仰,是一筆重要的有待開發和利用的人文資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和諧精神。潮汕傳統年節文化從節日日期的選擇,到節日飲食、娛樂、祭祀、遊藝活動所需的物品及活動內容,無不隨時隨地地滲透、顯露、瀰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映成趣的基本精神。(二)樂觀自信。潮汕節慶習俗既擁有多姿多彩的喜慶娛樂內容和方式,同時又兼備飽含歡慶之意的飲食用品及食俗禮儀。這些都準確全面地傳達出了節慶中人們心中的樂觀和信心,的確,在普天同慶、閤家團圓的喜慶娛樂氣氛中,既可讓人們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樂觀心境,同時又使其與周圍人群相互密切感受、交流彼此的心境,共鳴出一種樂觀自信的情感,共同去分享物質與精神的快慰與激動。(三)歷史意識。潮汕傳統節慶文化滲透了眾多追念先人、報本返始的活動內容,還有對民族歷史上的英雄及地方歷史上受崇拜人物的紀念、追憶活動。不論是為追念先人而設的祭祀活動,還是紀念卓越人物或著名歷史事件而立的節慶內容,都實實在在地反映了潮汕人尊重歷史、崇敬歷史人物、感念先人功德的濃郁而深沉的歷史意識。

可見,潮汕傳統節慶文化是一筆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具有重要的旅遊價值和人文素質教育價值,對於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值得開發和利用的重要資源。

試析潮汕傳統節慶習俗的社會文化意義

作者:

本篇文章來源於網路

由本公眾號彙總收集整理

我們尊重原創,

版權屬於原作者,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學習交流

我們只是資源搬運工,部分文章如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刪除處理

TAG: 節慶潮汕文化傳統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