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著名地理學家段義孚曾經說過:

地方有不同的規模,在一種極端情況下,一把受人喜愛的扶手椅是一個地方,在另一種極端的情況下,整個地球是一個地方。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家就是自己的根,而如果延伸到整個人類地球,就是所有人類的根,在國人的傳統觀念當中,

故土難離

,家是一切美好的代表,不管在外有多麼艱難,只要回了家,似乎一切煩惱憂愁都沒了,中國人對於房子、對於土地擁有獨特的深厚情感。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所以我們才會稱呼祖國為國家。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科幻電影一直是我國電影產業的薄弱點,就算偶有佳作也都是一些軟科幻電影,而

科幻電影其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標杆

,只有當國家的經濟水平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人們生活的幸福了才會思考未來在哪?以前我們的電影都是在反思過去,而現在我們是要展望未來。所以

《流浪地球》

的誕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

作為2019年中國電影打響的第一炮,《流浪地球》給了很多人驚喜,今天我們不談它的製作有多優良,也不談它的瑕疵與漏洞,我們來談一談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

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葉落歸根是每個中國人的情懷

《流浪地球》的地下城裡有一棵碩大的樹

,它是倒著生長的,跟在上面,樹冠朝下,彷彿就是在預示著人們的故鄉完全倒了個兒,原本住在地面上的人們被迫搬到了地下,離開了賴以生存的故鄉,有一個詞叫

葉落歸根

,但是一棵倒著的樹,葉子是沒法歸根的。

家鄉不僅僅是指居住的房屋、腳下的土地,還包含承載著文化的記憶。雖然《流浪地球》裡地球表面幾乎都凍成了冰,人們不得不躲進地下城生活,但是在地下城裡,我們依然能看到熟悉的

“王府井”街道

、熱鬧喧囂的

麻將館

、滿是煙火的

燒烤店

,這些都是家鄉的記憶。

就算是搬到了地下,但是一切東西都是照著故鄉而建的,帶著地球找到新的星系讓人類重返地面是人類的願望,葉落歸根也是流浪地球隱含的另一主題。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電影的故事時間點選在了

春節

附近,春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往往也是家庭氛圍最濃厚的時候,在這樣的時間點,地球遭遇了大危機,更烘托出了家國情懷。

在電影當中

回家

媽媽

這兩個詞出現的頻率都比較高,劉培強對於兒子始終懷著愧疚,韓子昂對於劉啟和韓朵朵更是重視,將兩人視為自己最重要的責任,韓朵朵是想去父母身亡的地方祭奠,所以才執意跟來地上。

吳京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

你看《流浪地球》想要表達的就像一個蝸牛,蝸牛殼就是我的家,要發生災難了,我要帶著我的家走,這是中國人對家的眷戀,無論出什麼事兒了都得回趟家。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來臨,

你會選擇瘋狂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刻還是回家?

電影當中,救援地球任務失敗的時候,只剩下7天的時間,地下城裡有的人在瘋狂搶奪,有的和家人抱頭流淚,很多救援人員決定開車回家和家人見最後一面,這就是

末日百態

在古代很多人離開故鄉的時候都會帶一捧家鄉的土,很多人在年老的時候都會選擇返回故鄉,就算是死在外地也要回家鄉安葬,在外鄉是客,在家鄉才是主人,在古代

客死他鄉是很悲劇的事情

,就算是現代也一樣,多少人年輕的時候在外打拼,年老的時候堅持要回老家安度晚年,

葉落歸根是中國人的情結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有國才有家,舍小家顧大家

什麼是家?

居也。從宀,豭省聲。

原本的意思是屋內、住所,也就是說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家,而在《流浪地球》當中,

地球就是全人類的家

,親情是流浪地球的主題之一,電影的第1個畫面就是劉培強和兒子劉啟離別的對話:

“等有一天,你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木星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

“你要去哪?”

“我要去執行任務,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務。”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中秋節是一家團圓的節日,所以在中國

滿月通常代表著闔家團聚

,月亮就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意義,當人們抬頭望月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思念故鄉。而在電影當中,人們帶著地球流浪,劉培強在空間站上根據木星的軌跡畫出了木星的位置,而劉培強父子其實就是根據木星的軌跡來約定團聚的時間,而這個時候,

木星在某種程度上就代替月亮成為了鄉愁的象徵

,所以劉培強才告訴兒子想他的時候就抬頭看看。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流浪地球》地下城裡有幾處出現了

中國結

,比如說劉啟的房間、街頭的小店、駕駛室還有空間站劉培強的床頭,中國結代表了國人對於幸福美好的嚮往,也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劉培強對於他的家重視嗎?肯定重視,在電影當中也多次表現了劉培強對兒子的愧疚之情。但他還是選擇了去執行任務,因為

他要守護一個更大的家,那就是地球

,這是一種

舍小家為大家

的精神。在電影的最後劉培強毅然決然的犧牲,一條命和整個地球哪個重要?都知道生命是無價的,但是當生命真的擺上天平的時候,這樣的選擇異常殘酷。

家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不能割捨的一部分

,對於人的影響是最大的永遠是

原生家庭

,只要有親人在家就在。從某種意義來說,

《流浪地球》

的家國情懷裡和已經超越了種族,他雖然展現了典型的中國傳統家文化和土地文化,但是整個影片是從

個人到家庭、國家、全球、宇宙的關係脈絡

,對家的愛延伸到整個國家整個地球,因為保護地球就是保護家,這樣直抵人性的情感更引起了觀者的共鳴。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強調了

集體主義

,西方則更加凸顯個人主義,流浪地球當中不僅僅主人公是英雄,還有著千千萬萬的英雄,為了重新點燃發動機,派出了幾百萬救援人員,但是其中也有2/3的人都犧牲了。雖然

個體英雄很高大,但是群體英雄卻更讓人敬佩

難得的是在電影當中

聯合政府成為了群體英雄的代名詞

,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不計代價拯救地球,因為時長的原因刪去了一些反叛者的情節,使得整個故事有一些地方不連貫,但是這些應該會在第2部彌補回來。

《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普遍的認可,其實關鍵在於對於傳統文化價值的表達,雖然講的是科幻故事,但是核心卻是傳統文化價值觀。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從來沒有諾亞方舟,有的只是大禹治水

在西方傳統的好萊塢科幻電影當中,經常能看到

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這個概念來自於

《聖經》

,在大洪水災難前,諾亞接受了指引花了120年的時間造了一艘大船,諾亞一家和一些動物依靠著這艘大船躲過了大洪水災難。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明當中,都有著類似關於洪水的記載,包括在中國也有這樣的神話傳說,就是

大禹治水

的故事,傳說黃河氾濫導致民不聊生,而大禹率領著民眾對洪水進行疏導,耗費了13年,終於完成了治水大業。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在西方文化當中,

《聖經》

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一些西方科幻電影當中,人類遭遇到滅頂之災的時候,想到的方法就是

建造諾亞方舟保全人類或者是造宇宙飛船逃離地球

,這就是西方文化的價值觀。

但是我們中國人則完全不同,在中國的神話故事當中,永遠是

與天鬥、與地鬥

,天上出現十個太陽,那就射掉九個:遇到了洪水,不選擇搬家而是選擇疏導洪水:有高大的山擋在家門口,那就帶領全家搬山。不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我們都紮根在這片土地上,所以

我們的科幻電影才會想出帶著地球流浪這樣浪漫的想法。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流浪地球當中擁有

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

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核心,表達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

結語

《流浪地球》雖然是科幻電影,但是

它的核心卻是對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對於國人的家國情懷著重描繪。

《流浪地球》也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輸出,我們的文化自信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它不僅僅是一部成功的科幻片,是一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國產科幻大片,完美的演繹出了中國精神與大國擔當。

《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從來沒有諾亞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在流浪地球原著當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TAG: 地球流浪劉培強當中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