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和遠方”投稿|中國人的茶道應該是什麼樣的?

“書和遠方”投稿|中國人的茶道應該是什麼樣的?

焦慮的時代,如何安頓心靈?“慢煮光陰一盞茶”或許是一個選擇。近日讀過媒體人、作家蕭蕭的新書《慢煮光陰一盞茶》,書中19位茶人的切身故事和心路分享,讓我以窺見茶道奧秘,享受茶中所容納的山林野趣和人文精神。

中國人的茶道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幾乎每個初學習茶的人都會問。“中國茶道之美,在天地間,在不同的山川風物與人文情意裡,在五千年的文脈中。心若安,人在哪裡,茶道便在哪裡。中國人的茶空間不是固定的。”這是《慢煮光陰一盞茶》書中茶人王迎新的答案。

王迎新認為,懷抱茶的人文精神,從中探尋生活的善與美,才是茶事的意義所在。所以,天地山水、瓦屋斗室都是吃茶之地,清風竹影、流水落花都可以成就一席茶的美韻。

那麼,人文茶道的既成定式是什麼?有要領嗎?無數習茶之人總想進一步探其究竟。個人覺得,斷妄念,不妄語,讓自己活得豐富而寧靜,是可能接近茶道的一種方式。想要更多的答案?我想您從中華古詩詞中或會得到更多感悟:

豁達灑脫——蘇東坡的《望江南》: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靜坐,靜心方能體會水好,茶好,情真——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茶味,禪意——從茶僧皎然的《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中可見一斑: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親手煮茶的意趣要比單純品茶來得更細微些——陸游的《自法雲歸》:

“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

同樣是喝茶,在哪喝,和誰喝,感覺很不一樣。——李商隱的《即目》:

“小鼎煎茶麵曲池,白鬚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

“身上無病,心上無事,春鳥便是笙歌。”——《小窗幽記》

願所有愛茶人透過飲茶、事茶,讓視覺、嗅覺、味覺得到愉悅的感受,進而達到心神合一的狀態。在如此匆忙的時代,更好地享受茶道中體現的慢時光。

作者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 李濤

TAG: 茶道慢煮光陰人文精神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