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寫作能力?要調動自己的腦子,可從每天堅持寫一千字開始

要提高寫作能力?要調動自己的腦子,可從每天堅持寫一千字開始

(視覺中國/圖)

不久前與諸友言寫作事。說到向來有一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針對初學者而言,亦適用於資質平平之人。蓋初學者如不勤於筆記,則必不能進業。

然而,今日之記錄工具便捷,人的記憶力、理解力卻嚴重降低。動手筆記,比錄音整理好得多。錄音機一開,懶惰的,連手都不動,人身六根幾乎全部癱瘓。

科技裝置、工具之類,只是幫助人工作更便利,但千萬不要讓科技代替人。

我發現許多年輕人用手機錄音轉換文字用得很熟練,你們也習慣把人家自然的談話作錄音,並依賴錄音,再用軟體轉化成文字,其實,無論錄音多麼豐富,只是錄音中有內容,而人心中沒有,一寫文案,必然嚴重縮水。過分依賴錄音,人的記憶力必閒置,久而久之,便自然退化疲惰,關鍵是人的寫作能力沒有提高。

我一直養成一個習慣:全憑腦記。連筆記都不依靠。所採訪過的人和事,全程像錄影機一樣記錄在腦海中,寫作時只是對這個情景的取捨而已。

記憶過程就是人感受、感激的過程,根本不會忘。憑藉記憶寫東西,又是一次感激過程,又快又生動。

想想我曾在媒體那麼多年,卻幾乎沒有整理過錄音,頂多是回放聽一下,讓錄音喚醒記憶,如果聽一段寫一段,那太無趣了,太令人難受了。我播放錄音的過程,其實又是一次學習和感激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錄音轉換成文字。

所以說,要提高寫作能力,我建議先禁絕使用錄音。腦子記不住就訓練強化腦子,有錄音機,必誤人記憶力。

有錄音,人便六根疲惰不振,其實錄音機在側,你聽別人講話自然會心神不集中,遊離渙散而不覺。凡有所依憑,便自然為之役使或干擾。

人自己的能力不提高,器具越便捷,害人越深。

這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錄音,你會擔心記不住,因此格外聚精會神。有錄音,你不得不放鬆,沒有不渙散精神的。正如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必然有刻苦上進的自覺和心勁兒,因為他無可選擇;而稍稍富裕、不愁吃穿人家的孩子,就需要用各種方式提醒、教育、激勵其上進心,沒有辦法,否則可能他會不知不覺躺平的。

窮人與富人的代際地位互換,就因此而來。

如果是窮人家的孩子,還不思上進,比富人家的孩子還主動躺平,那就是小人窮斯濫矣,無可救藥。同樣,自己記憶力不好,還神思渙散,就不是幹寫作的料。

對有志於寫作者,我主張每天可寫一千字,是訓練記憶、思維和表達的綜合方法。一定要克服畏難情緒,硬掙下去,功不唐捐,養成習慣,終生受益。

這是中山大學黃天驥老師的訓練本科生的辦法,我榮幸地成為第一批受訓的學生,剛開始,很牴觸,很抱怨、很抗拒,但硬著頭皮不得不完成這個作業,因為佔兩個學分。一直堅持下來,真可謂終生受益。

我主張每天寫一千字。開始自己寫不了的,就抄前人的,必須用手寫,也可以打字,但不能朗讀用聲音轉換,否則如同自己騙自己。就是要大家訓練笨功夫。

繼而手寫改寫前人的。

再繼而手寫轉述別人的。

再再繼而……必然會寫了。

宋朝人宋祁說:“為文是靜中一業。”

每天寫至少一千字,文字工不工,先不管它,主要修靜工夫、訓練笨功夫,養成習慣。

萬事貴在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非常簡單原始地堅持下去。

寫作真是沒有捷徑和竅門,蘇東坡有一則短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雲: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見之。”

又想起曾國藩家書所言——“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餘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養畜,日見其大而不覺耳。”

又云——

“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爾以後每日宜習柳字百個,單日以生紙臨之,雙日以油紙摹之。臨帖宜徐,摹帖宜疾。數月之後,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因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我早上看文章。有感必手寫感言,自然而然,也不覺得這是累事,不計入一天的正式工作,卻寫了不少東西。

接下來,我主張大家可訓練寫應用文即實用性寫作的能力和功夫。這個才是人生務本之學,書生安身立命,先從實用學起做起。不要一開始就所學非分,工作都找不到,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卻習慣搖曳文詞、嫵媚才情、吟風弄月,還抱怨自己懷才不遇。

在當今時代,要學習傳統文化,只有一個標準:學不必博,要之有用。行有餘力,方以學文。

學習如釀酒,先汲水種米,再用水米釀酒,酒香由水米氣候等等機緣組合而成,或芬芳甘冽,或苦澀寡淡,必有所由,終究是糧食酒。不能捨水米而求無由之酒香。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許石林

TAG: 錄音手寫訓練寫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