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絕對: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難倒無數人,僅有一佳對

對聯在我國出現的時間非常早,通常認為,這種對偶語句受到中國人的喜愛,與傳統的“陰陽相對”哲學思維有關。早在先秦時期,《易經》、《詩經》就廣泛運用對偶語句,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等等。

經典絕對: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難倒無數人,僅有一佳對

而中國最早的對聯應該是起源於桃符,又稱為對偶、門對、春貼、對子、桃符、楹聯。詩詞歌賦的繁榮,促進了駢文和律詩的興盛;而民間很多的對聯趣事,往往借歷史名人的光,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妙對典故,有些雖然無據可查,但卻非常有意思。

比如,有用對聯防小偷的:相傳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墨寶千金難求,他有一次想買鵝,對方不要錢,只要他抄一部《黃庭經》來換。那如果王羲之寫起了春聯呢?每次他剛把春聯貼門前,就有熱情的粉絲偷走了。王羲之非常頭疼。

經典絕對: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難倒無數人,僅有一佳對

於是後來,他寫了一副這樣的春聯貼門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太不吉利了,大家都不願意拿走,於是這副春聯完整地留在了門前。初一那天,王羲之在後面加了幾個字,改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表示除舊迎新,令人叫絕。

但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一說是孟昶兒子)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所以王羲之本人不可能寫什麼春聯,這個典故屬於後人編造。不過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對聯的形式玩法非常多,除了上面說的“加字”對對聯,還有“拆字”對對聯。

經典絕對: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難倒無數人,僅有一佳對

所謂拆字對對聯,就是將字的字形各部分拆開,使它成為另幾個字(或形),並賦予各字(或形)新的意義,是一種妙趣橫生的對聯形式。經典例子有:“一明分日月,五嶽各山丘”;“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潘);娶來何門女,添人添口添丁”等等。

而我們今天說到的這副經典拆字絕對,相傳與南朝時的文學家江淹(“江郎才盡”的主角)有關。江淹有一幫文學好友,一天,這群人來到江邊賞景,切磋詩賦,見到江邊飛鴻,有一位文人靈感突現,信口吟出了一副拆字上聯:“鴻是江邊鳥”。

經典絕對: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難倒無數人,僅有一佳對

江淹的才華拔尖,當大家還在思考時,他已經搶先對出了下聯:“蠶為天下蟲。”在場眾人聽了,紛紛叫絕。這句上聯流傳下來後,曾經難倒無數人,因為“鴻”拆開正是鳥在江邊,“蠶”拆開正是蟲在天下,而且“鴻”確實是江邊的一種鳥,“蠶”也確實是天下的一種蟲,原來的上下聯堪稱渾然天成,所以長期以來僅有這一佳對。

TAG: 對聯春聯拆字王羲之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