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54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懷素畫像

懷素是我國唐代的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生於737年,卒於799年,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有評論家認為:“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俱備。”

陝西省作家、書法家、文藝評論家張社教先生數十年嘔心瀝血研究懷素,順著懷素當年的足跡,踏訪了國內多處懷素遺蹟之地,撰寫了大量的田野筆記,發表了幾十篇研究懷素的論文,並被懷素研究會吸納為會員。近年來,張社教先生在出版《懷素及其草書研究》之後,用通俗的小說筆法創作了《草聖懷素》,讓普通讀者讀來,更能輕鬆、清晰地瞭解懷素一生的經歷以及書法創作情況。《文化藝術報》即日起開闢連載專欄,刊發張社教先生的《草聖懷素》,以饗讀者。

文/張社教

懷素敬仰智永,他受智永啟發,向李白、盧象、張謂等社會名流索詩,請顏真卿作序,結集刊印了《懷素上人草書歌集》。他堅信自己及草書哪怕片紙不留,書名肯定會留在詩史中。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因那些著名詩人讚美懷素草書的詩收入了《全唐詩》,使懷素及其草書真的名垂青史。但凡事物都有兩面性,那些名氣不大的詩人卻因寫懷素也載入史冊。比如魯收,《全唐詩》中只有他一首詩《懷素上人草書歌》。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如今翻遍史料,關於魯收只有這幾句話:生卒年不詳。代宗大曆年間在湖南與懷素過往有歌詩讚其草書,餘不詳,事蹟見懷素《自敘帖》、顏真卿《懷素上人草書歌序》。《全唐詩》存詩一首,《懷素草書歌》,僅此而已。由此推想,魯收是名氣並不大的人,全憑給懷素贈詩而留名史冊。他對邀請題壁或索字者有求必應,場面越大,越是狂飲無度,極為煽情渲染,以激情和速度征服觀眾,極盡書寫之表演,吸引眼球,力求留下口碑而已。他還將別人寫給自己的詩讚和《自敘》反覆書寫贈人,目前有記載的《自敘帖》就有蘇舜欽藏本、蜀中石陽休藏本和馮京藏本。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懷素還把任華給自己的詩讚多次抄錄贈送朋友,米芾《書史》載,宋時王詵就藏有懷素書《任華歌》“真跡兩幅”。他向智永學習,用草書反覆書寫《千字文》,分送予人。從落款來看,至今流傳下來的有:《草書千字文》淨雲枝藏帖拓本,落款:“有唐大曆二年八月望,沙門懷素。”《大草千字文》版本有三:綠天庵本、群玉堂本、西安本。《群玉堂帖》,共十卷,卷四為懷素《大草千字文》,為美國安思遠收藏。西安本由西安知府餘子俊於1470年(明成化六年)摹刻於西安碑林。清吳榮光、吳雲、沈尹默等題跋。

拓本在明代曾為於景瞻收藏,後經文徵明、文彭、項子京等庋藏。《小草千字文》,落款“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於零陵書,時六十有三”。其為絹本,在其傳世墨跡中,此作極為珍貴,有一字一金之譽。

從流傳下來三個版本看,懷素從大曆元年二十九歲開始書寫《千字文》,到貞元十五年六月六十三歲還寫過《千字文》。明孫鑛《書畫跋跋》:“素師《千文》今存世者尚多,想其在日,所書固不少。”所以,懷素四十多年間一定還寫過更多,只是歷經滄桑僅存這幾個版本而已。

懷素所書寫的《千字文》是梁時周興嗣次韻而成。《千字文》選字很慎重,絕大部分是常用字,在音、形、義等方面都有代表性、典型性。《千字文》已經平民化、社會化,取材名家書寫的《千字文》為蒙童教材已成習慣,懷素像智永一樣,選擇反覆書寫《千字文》遺世,無疑是名垂千古的最佳選擇。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一天晚上,懷素拿著自己剛抄好的小草《千字文》請鄔肜指點。

鄔肜翻了一遍,然後擺放到地上,來回踱著步子認真地看了又看道:“藏真,你感到自己與之前作書有無變化?”

“有變化。以前無知無畏,落筆不循法則,環繞無度,一瀉千里;如今作書,小心翼翼,惟恐失範。”

“沒錯,以風格比較,《自敘帖》長於風神,《千字文》多展心境。”鄔肜道。

懷素似乎沒有完全理解。

鄔肜補充道:“創作《自敘帖》之時,你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思想包袱少,書寫疾如閃電,一瀉無餘,到激越處,大象無形,以風神見長。眼前這份《小草千字文》,則屬那種含蓄、松透、古淡、從容之氣息,形成抓魂攝魄之氣場,儘管字字不連,但禪意連綿,以意境見長。表現出一種‘老境’。這個‘老’不是單指年齡,更多是指人生閱歷、人生感悟、人生境界,是透過作品自然而然呈現出‘老境’來,無心而自達。此為歲月風蝕歷練留下之痕跡,不是刻意追求的,也是刻意追求不來的。”

“表兄,俺也自知,此兩者較之,《小草千字文》長於技法,而《自敘》長於神采,但筆法卻簡單了些。”懷素道。

鄔肜抿了口茶道:“世間斷無十全十美之事,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書法概莫能外。以前你之書法,諸如《自敘》突出風神,以速取勝,很難兼顧筆法,筆法當然地簡單了些。眼前《小草千字文》,字字用意,突顯意境,悠然淡雅,筆法豐富,必然失卻速度,自然缺少《自敘》那般風神。總之,不管藏頭護尾、提按頓挫等等筆法,‘法’總是為‘書’服務的,為筆法而筆法是謂書奴,是為炫技。真正狂草,當為踏浪而來,馭風而去,寓法於無形,以神采勝。藏真啊,就你此兩幅書作而言,《小草千字文》精妙固好,卻未必有《自敘》震撼人心。因為,悅《小草》者書家也,悅《自敘》者眾人也。”

懷素也不敢插話,唯恐打斷鄔肜的思路,只是不住地點頭。

“俺仔細分析,你書風變化之起點,應是在注重了筆法學習之後。”鄔肜道。

“是的,在長安先向您學筆法,後於洛陽顏魯公授‘張長史述筆法十二意’,還在王叵處觀賞了王羲之《書論》,於長安臨摹大王《久在帖》《故人帖》《石膏散帖》《尋常帖》,回零陵臨寫您賜之小王之《勞》帖。未認真揣摩筆法,未認真臨摹名帖之前,還真不知道自己是個門外漢。”懷素說得很真誠。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鄔肜從懷素眼前這份《小草千字文》裡,看到了懷素由《自敘帖》爛漫至極到《小草千字文》復歸平淡的拙樸、從容和淡定,看出了他由“二王”而來,又非“二王”的個性,此小草,貌似沒有什麼強烈的藝術風格,實則達到了最高境界。縱觀全篇,行筆遲澀,使轉天成,幾乎無折,每一個點畫的起筆,都有調整筆鋒的動作,要麼是藏鋒,要麼是頓筆調整筆鋒。其筆法的豐富性在老師張旭以及自己之上,所以他滿懷期望地說道:“書法和幹事情一樣,入門容易,但要形成自己獨特個性就難上加難。你知道吳道子吧?”

“‘一日觀三絕’之吳道子?”懷素道。

說起“一日觀三絕”還有一段佳話。

開元年間的一天,左金吾大將軍裴旻母親去世,想以金帛請張旭和吳道子在天官寺書壁作畫為母親亡魂超度。吳道子早已耳聞裴旻劍術冠絕天下,有“劍聖”之美譽,便道:“聞將軍之名久矣!如能為我舞劍一曲,足抵當所贈。觀其壯氣,並可助我揮毫。”

裴旻知道張旭和吳道子都是酒神,一番飲宴之後,裴旻脫掉孝服,持劍起舞,“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正當人們眼花繚亂之時,他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驚慄。”(《獨異志》)

這邊裴旻翩翩舞劍,壁上張旭揮毫疾書、吳道子潑墨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

當時人們唏噓感嘆:書聖、畫聖、劍聖聯袂表演,“一日之中,獲三絕之觀”。

“不錯。”鄔肜道,“吳道子曾隨張長史學習書法,以至於像到張長史難以分辨。有人索字,長史無暇,便讓吳道子代筆,世人皆以為張長史所書。吳道子非常苦惱,知道如此下去,史上只有張旭,根本不會有吳道子。他明白,自己跟隨張旭學習書法沒有出頭之日,便改學繪畫。你現在已經形成了自己之風格,這是難能可貴的。但學無止境,還要繼續努力,能在書史上爭得一席之地足矣。”

夜已很深了,兩人各自回到自己寢房,懷素仍無睡意。他忽然想起白天虞沔州的兩個朋友謝年、謝季兄弟倆來訪,帶來了虞沔州的一封求教書法的信,他應該寫個回信。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張社教,

筆名張燁。陝西省旬邑縣人。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散文學會會員,懷素研究會會員,先後在《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雜誌、《中國文化報》《延河》《延安文學》《寶葫蘆》等報刊發表書法理論文章及文學作品,出版《懷素及其草書研究》。

圖片來源:網路

連載回顧

。。。 。。。

歡迎訂閱2022年《文化藝術報》

責 編 | 趙悅冰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

-- END --

草聖懷素(連載五十四)

TAG: 懷素千字文筆法自敘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