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品《西遊記》 |道心開發

漫品《西遊記》 |道心開發

道心開發

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眾猴鼓掌稱揚,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嶺登山,廣尋些果品,大設筵宴送大王也。”

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這個通背猿厲害,心明眼亮。想著他和群猴一起樂享天真,三五百年,更是一種返璞歸真,你看他所知的東西,沒有構成他“樂享天真”的障礙。

“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這句話說得真敞亮,特別是“道心開發”,這就是撥開迷障。也可以說是開啟天窗見了光啊。

對於這種“道心開發”的狀態,我想到了混沌。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 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 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倏忽之間,道心開發。而這道心開發,卻也打破了“樂享天真”的混沌和純粹,這種樂享天真的狀態也就再也沒有了,上一節裡“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你看,眾猴也開始憂慮了,至此天真一去難再返,但也不是不可能,就需要更深刻的修行了。這也是《西遊記》的一個轉折。

最近在臨《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心量很大,他包容佛教,目的也就是這大唐的民眾可以生活得更好。那好與不好的標準在哪呢?就像美猴王,是他在道心開發之前的生活好呢,還是道心開發之後的生活好呢?群猴也是的,是在“無常為慮”之前好呢?還是在之後好呢?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樂享天真,是“由”之,以“無常為慮”,則是“知之”。孔子在這裡,是有一個明確態度的。

那麼,問題來了,“知之”了,怎麼辦呢?那就要找出路。

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眾生之中,有三等名色,超越了生死。

猴王道:

你知那三等人?

猿猴道:

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這裡就是儒釋道中修行到究竟之處,釋家成佛,道家成仙,儒家成神聖。

“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閻浮世界”也就是人類世界,“古洞仙山”,是一種出世的狀態。道家和釋家是出世的,而儒家是入世的,儒家人士多居於書院,書院也多在山川之中。

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志於道是關鍵,志於道,生命就有了定向。打破了樂享天真的本然狀態,進入了一種遠慮的狀態之時,如果沒有定向,生命就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不上不下地晃盪,這一輩子就完了,荒廢了。

要麼沉下去,樂享天真。要麼上達,為生命探尋更為高遠的出路。

美猴王有了志向,“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他也很明白,這個過程是很難的,“雲遊海角,遠涉天涯”,求索於遠方,行萬里路,去參學,參訪,求師,學道。“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美猴王有這種精神。在書院,我們的少兒國學班,中級的就是“少年立志班”,也就是讓孩子能立志,立長遠之志。但是,這個立志確實又是沒法教之而得,只能是自得,“道心開發”,也是時機成熟後的一種“自發”的開發。此所謂“道自道也”。在讀《西遊記》第一回,其實也就是在冥冥中等待這句話,總感覺《西遊記》裡蘊含了真的可以興發心志的力量,這就是一處。

這種漫遊、慢遊、蔓遊的方式,閱讀《西遊記》 ,還是挺有趣的,不經意間就會有驚喜,驚歎,驚奇。這就是庖丁解牛式的遊刃之有餘地,也是“遊於藝”之遊,魚兒一樣,優哉遊哉。在這個過程中,感通西遊之一個個生命,他們的探索之旅。

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眾猴鼓掌稱揚,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嶺登山,廣尋些果品,大設筵宴送大王也。”

猴王有了理想,群猴也跟著受益。雖然純然的樂享天真可能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等待理想實現的生活,又構成了新生,花果山的群猴們,因為其王有了理想,它們也有了理想,一起在歲月的流轉中,期待夢想的實現。就如同讀書人期待天下大同一樣。

TAG: 樂享猴王開發猿猴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