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文:止水

首發:騰訊道學

日常用語中,有兩個詞在字型上十分相近,在某些語境下略有不同:工夫與功夫。本文從“工”、“功”兩字的造字結構出發,結合葛洪及所著《抱朴子·遐覽》裡的道教經卷名錄以及筆者與武當功夫傳人交遊的經歷,來談日常修行。

工,巧飾也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工 資料圖)

工,甲骨文表示古代一種多用途的工具,常為匠人所用。

《說文解字》解釋為:“工,巧飾也,象人有規榘也。”

這個字,像一個人拿著“矩”。

矩,《說文》解釋為:“本作巨,從工,象手持之形。

另外,“巫”字,也是在“工”的基礎上,加上“X” ,表示手持巧具祝禱降神。人類文明是伴隨著工具的發展而不斷向前進步的,人們對工具的掌握程度,意味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也代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程度的不斷提升。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馬到功成 資料圖)

功,是在“工”的右邊加了一個“力”字,表示利用工具進行發力。

《道德經》中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意思是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這裡的“功”,表示成績。

《莊子·天地》中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

這裡的“功利”,多指功名與利祿。可見,“功”這個字突出了“力”的作用,讓工具發揮了其價值。《辭海》中的“工夫”與“功夫”兩詞,如果在指“所佔用的時間”、“本領、造詣,用功緻力的程度”、“空閒時間”等意思的時候,可以相互通用。

工夫不到不成丹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抱朴子》 資料圖)

“工夫”這個詞,最早出自葛洪《抱朴子·遐覽篇》的“

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苦意極思,攻微索隱

”,表示徒勞消耗時間。所謂的“遐覽”,葛洪寫道:“

欲令好道者知異書之名目也。

”葛洪師從鄭隱,並在其處盡閱其藏書,這一篇講述了他收集道書的名目彙總。《抱朴子·內篇》的“遐覽篇”,為其第19篇,其中部分段落實為道家典籍目錄。

據陳國符先生《道藏源流考》,此篇共錄入書670卷,符500多卷,合計1200卷。朱越利先生在楊福程先生的統計結果上,準確指出共有1298卷。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道經浩繁,葛洪將其羅列成篇,其很大受其師影響。

鄭隱“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禮記》、《尚書》教授不絕......餘聞鄭君言,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也。”

葛洪對道教經典梳理的同時,也著述頗豐,其中《內篇》20卷,《外篇》50卷,《碑頌詩賦》百卷,《神仙傳》10卷等,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4卷。葛洪精心專研,著述在醫學、內丹、文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及,為道教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道藏》所錄《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注》中有句話寫道:“所謂磨磚作鏡,利杵成針,至此方見工夫,圓滿具足,不缺絲毫,曰工夫不到不成丹。”

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工夫不到,積累得不夠,是不能成丹的。

對於修行的我們而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往往與在其領域所獲得的成就成正比。

勤練苦功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呂祖全書》 資料圖)

“功夫”一詞,也常出現在道家典籍中。白玉蟾《海瓊傳道集》中寫道:“縱使功夫汞見鉛,不知火候也徒然,大都要藉周天火,十月聖胎方始圓。”《呂祖志》中寫道:“不用梯媒向外求,還丹只在體中收。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功夫不到頭。”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練功後 圖源:王懋資迪)

此外,現代人往往將“功夫”作為“武術”的別名,有“武當功夫”、“中國功夫”等稱謂。從“功”的本義來看,是人們用“力”的結果。筆者在《武當龍華拳:雷震而龍現》《武當玄功拳:樸實無華藏大道,拳腿相輔演陰陽》等文章中,詳細介紹了武當道教武術的獨特魅力,在與演練者的對話過程中,深感練功的艱辛。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練者的收發自如,遊刃有餘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工夫”一詞,源於道家經典《抱朴子》,在很多語境中與“功夫”相互通。“功夫”二字,更是深深印刻在中國人的心中,

“武當功夫”、“中國功夫”,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讀經、練功與日常修行:苦下工夫 功夫自然成

版權宣告:

TAG: 功夫工夫武當抱朴子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