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黎族的打柴舞就是如此,它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竹竿舞,因為節奏明快、氣氛活潑而廣受歡迎,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一、黎族打柴舞又叫跳竹竿

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島這個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積澱而形成的。其中影響大、流傳廣的要數“打柴舞”,它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於古崖州地區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

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黎語“轉剎”,起源於古崖州黎族喪葬活動,是黎族古代人在死時用於護屍、趕走野獸、壓驚及祭祖的一種喪葬舞。

清代《崖州志》對這一習俗作了記載喪葬習俗。“跳擊杵”則指跳打柴舞這是目前所見的唯一記載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獻。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

二、打柴舞的起源

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打柴舞最初作為黎族哈應人的祭祀儀式,只在喪葬期間才能跳,且有多種禁忌,同時,打柴舞的熱鬧可以驅趕凶神惡鬼的侵擾,不僅讓逝者歡樂而歸,也能緩解親屬離別的哀傷。

黎族古代護屍舞的“活化石”,黎舞與喪葬習俗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只有打柴舞一種,經考證,它是目前發現的黎族古老的護屍舞,對研究黎族舞蹈歷史源流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現在“打柴舞”經過加工整理,已經搬上了舞臺、銀幕和運動場,成為黎族舞蹈和體育專案,經加工、改編後,打柴舞其道具由木棍變為竹竿,故又取名為“竹竿舞”。

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隨著時代的變遷,“跳柴”習俗在黎族中逐漸流傳演變。如今,它已成為一種帶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體育健身活動。過去那種只限“女打男跳”的習慣,如今也換成“男女混合打跳”。

現今,跳竹竿已經成為“三月三”黎寨山戀節中一項健康的活動內容。青年男女憑藉跳竹竿活動,尋找“搭檔”,增進情誼。小小竹竿為青年男女架設起了“鵲橋”。

打柴舞依託三亞地區黎族民間習俗而存在,該地區習俗的變化,對民間打柴舞的生存延續影響極大。因此,搶救和保護黎族民間打柴舞已迫在眉睫。

三、打柴舞傳承的意義

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打柴舞是用粗木棍、舞的全程是在上下、左右、交叉擊木情況下完成的,故講究擊木者和舞者的配合、默契、膽量和身手、腳法的靈敏,稍有不慎則被擊傷。

打柴舞節奏強烈有力,動作古樸粗獷,生動形象,藝術感染力強,具有很強的娛樂性、競技性,是開展群眾文體活動的較好方式。

其實在古代,當地黎族人也利用喪葬活動跳打柴舞的機會,進行競技性比賽。目前黎族各舞蹈中,有成套的舞蹈內容、跳法和專有名詞,僅僅打柴舞一種。

黎族舞蹈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

由於打柴舞道具、節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極強的娛樂競技,打柴舞很快傳遍整個海南黎族地區,成為黎族著名的舞種。

經過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不斷挖掘、改進和創新,這一傳統喪葬習俗歌舞被改編成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群眾性舞蹈,受到了人民的歡迎。

總之,黎族的打柴舞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習俗歌舞逐漸成成為人民群眾娛樂健身舞,既有利於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還與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TAG: 黎族打柴喪葬竹竿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