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聖明的君主能把天下治理的如同一家

微國學

演播:張正伊

禮運第三十二

【原文】

“君者,人所則(注1),非則人者也;人所養,非養人者也;人所事,非事人者也。夫君者,明人則有過(注2),養人則不足(注3),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養君以自安,事君以自顯,是以禮達而分定。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注4),是故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國有患,君死社稷為之(注5)義,大夫死宗廟為之變(注6)。凡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非意之(注7),必知其情,從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注8)為之。

【註釋】

(注1)則:此及下文“則人者”、“百姓則君以自治”之“則”原作“明”,據四庫本、同文本等改。《禮記·禮運》作“明”,鄭玄注說是“尊崇”的意思,陳澔雲:上下文之“明”,皆當“則”字,是“取則”、“仿效”的意思。從本篇後文與《禮記·禮運》“百姓則君以自治”的比較中,後說為是,應當是給人做榜樣的意思。

(注2)夫君者,明人則有過:王肅注:“為君徒欲明人而已,則過謬也。”

(注3)養人則不足:指君王如果奉養別人,就會出現不足,即供養不過來。王肅注:“時君失政,不能為民(民,同文本作“人”,四庫本無)所養。”有誤。“養”前原有“故”字,據四庫本、同文本、《禮記·禮運》刪。

(注4)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愛,愛惜,吝惜。王肅注:“人皆愛惜其死,而患其生之無禮也。”

(注5)為之:為,猶“謂”。四庫本、同文本作“謂之”。

(注6)大夫死宗廟為之變:變,《禮記·禮運》鄭注曰:“當讀為‘辯’,聲之誤也。辯猶正也。”全句意思是:大夫為宗廟而死,是正義的,是正當的。王肅注:“大夫有去就之義,未必常死宗廟者。其死宗廟者,權變為也。”理解有誤。為之,四庫本、同文本作“謂之”。

(注7)非意之: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王肅注:“非以意貪之,必有致(致,四庫本、同文本作“數”)之也。”

(注8)然後:四庫本、同文本此後有“能”字。

【通解】

“君王,是被人仿效的榜樣,而不是仿效別人的;是被人奉養,而不是奉養別人的;是被人服事,而不是服事別人的。君王仿效別人就會出現差錯,奉養別人就會出現不足,服事別人就失去了自己的地位。所以百姓仿效君王以管理好自己事務,奉養君王以安定自己生活,服事君王以顯揚自己身份,因而禮制通達普及,名分上下明確。人人都愛惜能夠為義而死,擔心生而無禮,因此君王用人的智慧剋制他的偽詐,用人的勇敢剋制他的暴怒,用人的仁心剋制他的貪慾。國家遇到危難,君王為社稷而死,叫做大義;大夫為宗廟而死,叫做正義。凡是聖明的君王,能把天下治理得如同一家,管理天下人如同一人,這並不是臆想,必須瞭解人情,洞曉義理,知道百姓的利益所在,清楚他們的禍患是什麼,然後就能做到這一步。

出處:《孔子家語通解》

作者:楊朝明 宋立林

作者簡介

/Profile/

楊朝明

當代著名學者、儒學家、史學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和《孔子研究》編委、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師從楊朝明教授學習儒學,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孔子)文化學院孔子與中國文化研究室主任,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什麼是家風

……………………。。。

一個鋼筋水泥的房子裡駐進了人,有了溫度稱之為家,家裡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願,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為了言之有效、輔助家教順利推進而彼此約定,就是家規;將向善、向上的心願總結成精煉的話,是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中國人的大家訓。把家裡、家族裡更多人的名字寫在本子上,就是家譜。

在家庭裡,為一個向善、向上的心願,實現美好生活的嚮往,所進行的家教、提煉的家訓、建立的家規、制定的家譜的過程統稱為家風。

——張建雲

TAG: 君王四庫文字王肅注宗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