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第163篇:為理想才有好詩

恆之博士解讀《詩經》第163篇皇皇者華

163。1皇皇者華,於彼原隰(xí)。駪駪(shēn shēn)征夫,每懷靡及。

163。2我馬維駒,六轡(pèi)如濡(rú)。載馳載驅,周爰(yuán)諮諏(zōu)。

163。3我馬維騏(qí),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諮謀。

163。4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諮度(duó)。

163。5我馬維駰(yīn),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諮詢。

【毛詩序】《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鄭玄箋】言臣出使,能揚君之美,延其譽於四方,則為不辱命也。(《毛詩正義》卷九,第658頁)

【朱子集傳】此遣使臣之詩也。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達下情,而臣之受命,亦唯恐其無以副君之意也。故先王之遣使臣也,美其行道之勤,而述其心之所懷曰:“彼煌煌之華,則於彼原隰矣。此駪駪然之徵夫,則其所懷思常若有所不及矣。”蓋亦因以為戒,然其詞之婉而不迫如此。《詩》之忠厚,亦可見矣。

《詩經》第163篇:為理想才有好詩

《皇皇者華》篇是《小雅》第三篇。

《詩經》是古代人經常使用的經典,諸子百家都用它。比如《皇皇者華》篇在先秦兩漢典籍《儀禮·鄉飲酒禮》《燕禮》《說文解字》《國語·魯語》《晉語》《古列女傳·賢明傳》《說苑·奉使篇》《貴德篇》《楚辭·招魂》《春秋左傳·襄公四年》《忠經·觀風章》《墨子·尚同中》《淮南子·修務訓》等等就有引用(《先秦兩漢典籍引詩經資料彙編》,第112-113頁)。

上面這些書中,《禮儀》和《春秋左傳》是列入“十三經”的正經,其他的有經部、史部、子部和集部的書。

換句話說,《詩經》的使用不僅在經書中,在其他各種古代典籍中都會出現,這就是經書之所以稱為經書的原因。

經書是古代中國一切知識的源泉,也是人民最常用的教材。

《詩經》第163篇:為理想才有好詩

先看看墨子的說法。

墨子及其學派在戰國時代很紅,儒家被他們打得滿地找牙。春秋時代晚期,孔子當年辦學校,學生不少,在當時也是顯赫一時的大學派。不過到了戰國時代,他們的影響似乎要小了不少。

孟老師曾經說當時的學者要麼是要當墨者一般的科學家,要麼是做一個楊朱一般的精緻利己主義者,沒有人有閒工夫去管儒家。

在一個混亂的、變革的、未知的世界中,科學家和利己家要活得更精彩些,他們的信徒也更多一些。

儒家的典籍太多,哪有那個閒工夫慢慢去看呢。搞科研,弄專案,賺錢養家餬口,已經夠夠的了。

科學家墨子去世之後,他的門徒繼續奮鬥,不過沒有趕上好時代,戰國時代很快就結束了,接下來很長的時間裡,墨家和《墨子》都成了歷史,一直到近代才被人翻出來,並且把他作為始祖祭奠。

至於楊朱,他的書沒有傳下來,但他的說法已經被充分吸收了,成了很多人默唸的無上神咒。

《墨子》一書很長時間中不受人重視。近代以來把它當做一部科學史的書了,因為這部書裡面記載過“小孔成像”這個科學實驗。所以,墨子是一位中國科學的先驅人物。

同時,他還有論辯的邏輯觀念,後人稱之為“墨辨”,被認為是最早的邏輯學。至於他提出的“兼愛”“非公”“尚賢”“節用”等等諸多觀念也為大家所熟知。

不過,今天我們再看《墨子》的時候,也未必能看明白,他的書,也跟天書差不多。比如《墨子·尚同中篇》引用《皇皇者華》篇的地方有五百來字(《墨子集詁》,第261-266頁)。

《詩經》第163篇:為理想才有好詩

墨子先生認為,從政治哲學的角度來說,人民需要被治理,而治理者卻需要有所抉擇,如果治理者不合格的話,不僅不會帶領人民走幸福的道路,恰恰相反,他會讓倒退的事情發生。

經常開開倒車其實最正常不過了,沒有直線的進化,螺旋上升也沒有那麼簡單。

作為治理者,在墨子看來,是有道德要求的,他們的命名為“正長”,就是能在德性上面做人民的表率。

同時,這些“正長”都是聖王的耳目,是聖王的手足。天下是聖王的天下,為了確保天下萬民的幸福生活,聖王要很多正長去辦事情,人民的民意都透過正長來反應到聖王那裡去,不管是多麼遙遠的地方,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正長都負責向聖王報告。

墨子先生說的彙報,不是舉報,也不是打小報告。舉報者雖然覺得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何為正義,更談不上什麼理想了。

靠相互舉報,相互監視,是沒有辦法實現聖王的理想社會的。

在理想的情況下,聖王治下的人民經由正長的帶領,不僅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還能得到聖王無微不至地關懷。

墨子先生認為後世即便沒有聖王,接受了墨子教導的人也是能去努力爭取和追尋的,這就是要以古代聖王為典範,為師法,為依據。

要想國富民強,要想社稷安寧,就需要有“尚同”的理想,這是我們讀《詩經》等古典聖王賢哲之書的價值所在。

不僅國君和諸侯接受天子的教導,準確地傳遞聖王治理天下的想法,各路諸侯也沒有敢於擾亂政令的人,因為天下和諸侯之間有很及時迅速和暢通無阻的交流渠道,這就是詩篇中所謂的“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諮度。”“我馬維騏,六轡若絲。載馳載驅,周爰諮謀。”

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聖王都透過諸侯快馬加鞭的報告,好人好事得到表彰,壞人惡人遭到懲罰,無辜的人不會受到委屈,有罪的人不會逃脫,如此一來,就實現了“上下同義”的治理秩序,人民的政治生活就得到了保障。

墨子老先生希望聖王能在賢能使者的幫助下,實現理想社會秩序。只要有一批人能堅守他們的良知,去真正地為人民利益而奔走,那麼好的社會總是有希望的。

《詩經》第163篇:為理想才有好詩

《春秋》有《左傳》《公羊》和《穀梁》三部解釋書,後來都成了經書,其中《左傳》是最善於講故事的。

在《春秋左傳·襄公四年》有“夏,叔孫豹入晉”的記載。叔孫豹是魯國襄公時期叔孫家族的話事人。

當時,魯國的仲孫、叔孫家族都是能直接影響政局的大夫家族,不僅如此,他們還代表國君到各國活動,是非常國際化的大家族。

叔孫豹去晉國,當然是有外交任務的,做什麼呢?

前一陣子晉國的大夫到魯國訪問了,得有魯國人回訪。這種回訪是不是今年你來,明年我去,現在並不是很清楚。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932頁)是晉國大夫的訪問是三四年前的事情,或許如此,也可能不是。因為晉國離魯國並沒有數千裡之遙,不一定是好幾年才回訪。

叔孫豹去晉國之後,晉國國君是晉悼公,他為叔孫豹舉辦了歡迎宴會。

會上,演奏了“肆夏”部,即《肆夏》《樊遏》《渠》,大家都鼓掌,就叔孫豹一點反應都沒有;接著有演奏“文王”部,即《文王》《大明》《緜》,叔孫豹還是沒有反應;

接著,晉國人表演了“鹿鳴”部,即《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叔孫豹在每一曲表演結束時都站起來鼓掌。

晉悼公覺得很搞笑,按理說,他讓晉國國家樂團表演的都是傳統的《詩經》節目,為什麼叔孫豹有不同的反應呢?

他讓大夫韓獻子去問問,韓獻子就讓他的手下子員去打聽。這位子員也是長期在外交展現工作的老人,和魯國人很熟悉,他去問最合適不過了。

子員問叔孫豹:“您是魯國國君的特使,魯國是禮儀之邦,所以我們國君也專門為您準備了古典雅樂。不過,‘肆夏’‘文王’這兩部,是人所共知的重要篇章,‘鹿鳴’部卻不是。您只有在‘鹿鳴’部的演奏結束後站起來鼓掌,著實讓人奇怪呢。”

叔孫豹對子員說:“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啊。‘肆夏’部是天子為諸侯的覲見演奏的,‘文王’部是兩國國君會見時演奏的;而‘鹿鳴’才是國君給大臣表演的。

比如《鹿鳴》,是可以說是貴國國君讚揚鄙國國君的,我能不鼓掌?

《四牡》,可以說是國君慰勞使臣的,我能不鼓掌?

《皇皇者華》,則可以說是君王給使臣的告誡,要使臣向忠信的人諮詢學習。我聽說向良善的人請教叫諮詢,諮詢周圍的人叫作詢察,請教禮儀稱作合宜(度),諮詢政治問題叫作諏商(商議),諮詢難題叫作謀劃。這都是非常符合我的身份的,我當然得起來鼓掌了。”

子員把叔孫豹的講述記錄下來,回去告訴了韓獻子和晉悼公。

《春秋左傳》中的這類故事很多,就好像子員等人的記錄都儲存好了一樣。

後來的釋經學家會把《春秋左傳》的這段故事用來反對毛公的《詩經》解說,因為這裡是晉悼公歡迎叔孫豹的,叔孫豹又說《皇皇者華》篇是國君告誡臣子的。

總之,和毛公的說法是有差別的,所以毛公說的不對。

他們還從這個故事推測出,春秋時代的外交工作者們經常在宴會上用《皇皇者華》之類的樂曲。而且進一步推論說,《皇皇者華》篇就是外交工作者的見聞和他們想家的思念之情等等。

其實,左氏要表達的是叔孫豹這個人比較有經典素養,不是一個草包,僅此而已。

熟知詩篇的人,怎麼會是個草包呢?半吊子的才是草包呢!

11秦風

12陳風

13檜風

14曹風

15豳風

小雅

鹿鳴之什

TAG: 聖王墨子皇皇叔孫豹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