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篇—論誠

中庸篇—論誠

誠者,天之迫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用多勤奮就能做到符合中庸之道,這是聖人。明朝就有一位立志做聖人的先賢—王陽明先生,弟子個個成為了當時的社會精英,先生經過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最終修成正果,位列聖人。。然而我們普通生活中的誠者,是那些選擇向善、真誠的目標和執著追求的人,他們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立身處世。當年大唐高僧三藏懷著一顆普渡天下蒼生的慈悲之心一路向西,懷揣著不取真經誓不回還的信念,取經路上經歷種種思考、論辯,最後篤行,最終修成正果。這也告訴我們,人一旦經過深思熟慮確定了目標、信仰,就會百折不撓。

“人一己百”,是說別人一次就會,我做十次才會,雖然我很愚笨,但是我依舊堅持不斷的做,堅持著堅持著我就聰明起來了。這讓我想起曾國藩幼年愚鈍秉燭夜讀時遭小偷奚落的故事,然而就是這個小時候因為愚鈍反覆讀書的人,成年後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如若果能做到,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所謂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與此乃一脈相承,即沒有一件事,不是經歷萬難磨礪才成功的。

TAG: 篤行聖人誠者明辨愚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