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王鐸書法,稱讚者認為其草書筆力雄強,氣勢如虹;貶斥者則認為其身為貳臣,字俗在骨,且東倒西歪,造作至極。這種理論上的分歧也給書法創作帶來了諸多障礙:究竟他們的書法能否作為取法物件?如果可以的話,哪些是需要繼承的,哪些是需要揚棄的?此類問題困擾著當時的書家們,於是很多人選擇繞開這一問題來“取法乎上”,但是同樣失去了進行風格創新的大好機會。對此,林散之選擇迎難而上,他對王鐸的取法就說明了這一點。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精選王鐸書法經典長卷六福

原大級高畫質複製

壹、王屋圖並詩

貳、自作詩書贈張抱一

叄、峨眉山記詩

肆、草書長卷

伍、擬山真跡

原價320,

優惠價176

林散之並沒有因為王鐸貳臣的身份而對他的書法成就避而不談,相反,他充分學習王鐸草書的筆墨形式。

他在《跋王覺斯草書詩歌卷》中說:“覺斯書法,出於‘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懷素後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輩所能抗手。此卷原跡流於日本,用珂羅版精印問世,復傳中國,為吾友謝居三所得於六六年(1966年—編者注)春。餘假於尉天池處,已七八年矣。朝夕觀摩不去手,‘文革’運動中亦隨身攜帶,幸未遭遺失。今居三欲索回原物,自當完璧歸趙。佳書如好友,不忍離別,因題數語歸之,以志留連之意雲耳。”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王鐸具有非凡的藝術創造力。他和董其昌同在禮部為官,既是下屬又是晚輩的王鐸在書法面貌上絲毫沒有受後者影響,而跳出董氏的樊籠,從一個較客觀的角度去審視時代書風。這一方面展現了王鐸對書法的自信和藝術抱負,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他超絕的創作實力。而林散之對其以友相稱,足見對其書法的認可和肯定。

從林散之的書論中可以總結出他對王鐸的取法主要有三點:一曰運筆,二曰識勢, 三曰用墨。

首先是運筆,善用方折是王鐸草書運筆的一個顯著特色。

王鐸的大草線條沉著痛 快,圓轉、方折並舉,飛速直下的同時透過方折來增加節奏的變化層次。無論是張旭、懷素還是黃山谷,都是以圓轉為主要的行筆方式,很少有人能像王鐸將方折運筆運用得如此得心應手。王鐸將《聖教序》《閣帖》以及碑刻和柳公權作品中帶有棗木味的方折圓融無礙地化為己用,同時吸收顏真卿渾厚的篆籀筆法,使得線條綿厚於內,鋒芒於外。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對此十分欣賞,他說:“王覺斯一代大家,才氣橫溢,其草書轉彎處如折釵股,留白尤妙不可言。運筆圓中有方,頓挫處見絲,就是飛白。”

方圓是運筆的重要技巧之一,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然而草書和其他書體不同,貴在流暢,以使轉為形質,絕少有轉折處的圭角。歷來草書大家無不以圓筆為主,而王鐸總結了唐宋元人草書的經驗之後,強調方折運筆,一改圓轉為主的運筆方式,令草書面貌為之一新。

精選王鐸書法經典長卷六福

原大級高畫質複製

壹、王屋圖並詩

貳、自作詩書贈張抱一

叄、峨眉山記詩

肆、草書長卷

伍、擬山真跡

原價320,

優惠價176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在草書轉折處雖推崇王鐸方折的運筆意識,但他有意弱化其過多方折造成的劍拔弩張的衝突感,將稜角隱藏在篆籀中鋒之內,將王鐸的方折發展為“暗折”。

“暗折”即是將方筆糅合於圓筆之中,哪怕在方折之處也絕無稜角突出的粗悍之感,所謂方筆不方,圓筆不圓,不方不圓,亦方亦圓。王鐸雖然看出了草書太多圓轉會導致軟媚無力,但他刻意加強方折,有時會過猶不及,出現稜角突出的粗悍之形。林散之以“暗折”柔化王鐸的方折運筆,線條形圓而勢方,或者勢圓而形方,筆力勁健的同時氣息平和,不但豐富了草書圓弧處的運筆,而且增強了轉折處的力量感,是一種極其自然而又高妙的對立統一狀態。

林散之告誡學生在轉折處要有筆鋒的提按翻折或速度的快慢,樹立“暗折”的意識,這樣既可以獲得和方折一樣的力量感,又有自然溫和之感,也就是他所說的“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覺更方”。對此,他進一步解釋道:“草字要寫得圓,不能有角”,“大凡習草字,專求快鋒,轉折太露角,不如古人渾脫,溫柔之氣盎然” 。“溫柔之氣”既是“暗折”可以達到的審美狀態,也順應了林散之“以‘大王’為宗”中對力和柔和諧統一的追求。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其次,識勢是林散之對王鐸草書的又一個肯定。

勢,在草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比如我國現存最早的書論《草書勢》就是針對這一問題而展開的,文中“是故遠而望之,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等描述都是對勢的形象比喻,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開始對草書的勢有了審美感受。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草書中的勢可以透過牽引連帶而產生,也可以透過不相連的字顧盼照應、意氣相通而產生,所謂“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毋使勢背”。勢既以具體的形態存在於點畫中間,也以抽象的形態存在於行行字字中間。勢的作用使得點畫的方圓、藏露、疾澀、枯潤、偏側、大小等產生變化,這些點畫又以不同的動勢在空間中組合排列,從而影響了書法作品險峻、平穩、雄渾、秀麗、古拙、清雅的審美取向。

林散之曾說:“草書取勢,勢不僅靠結體,也靠行行字字間關係。”

王鐸經常利用反向傾斜來連線上下字,他巧妙地將字的左右部分或上下部分施以角度的微妙變化,不僅使每個字產生了生動的姿態,而且行線的連線會因此更加多變。在其作品中經常會看到,幾個字在迤邐左倚之際,又會被下面的字拉回右方,於是行線忽左忽右地貫穿到末尾。不但如此,王鐸也精心處理行與行之間的呼應關係,或是拉近或是疏遠,或是相向或是背向,整幅作品裡面奔湧著一股奇氣。

精選王鐸書法經典長卷六福

原大級高畫質複製

壹、王屋圖並詩

貳、自作詩書贈張抱一

叄、峨眉山記詩

肆、草書長卷

伍、擬山真跡

原價320,

優惠價176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這種“東倒西歪”也是林散之所追求,並引以為傲的。比如他在《雪夜二首》之一中說:“風燭殘年眼半花,蠅頭猶喜學名家。幾行草草閒詩句,東倒西歪一任 斜。”在《偶題》中說:“我書意造本無法,秉受師承疏更狂。亦識有人應笑我,西歪東倒不成行。”

“東倒西歪”是王鐸和林散之草書的外在形式,而其核心便是體勢的貫通。如果能理解這一點,我們便可以藉助體勢去感受王鐸氣息的貫注,否則,只是照葫蘆畫瓢式的東倒西歪,不但行氣會支離破碎,而且會因不得法而沾染一身習氣。對此,林散之深有體會地指出:“王覺斯東倒西歪,但你學不像。他有氣勢,上下勾連。”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最後,林散之充分肯定了王鐸的用墨,不僅欣賞其“漲墨”,更對其“無墨求筆”倍加推崇。

林散之說:“王鐸用幹筆蘸重墨寫,一筆寫十一個字,別人這樣就沒辦法寫了,所謂入木三分就是指此。”林散之繼承了王鐸枯溼相間的用墨特色,並發展成以枯為主、水墨氤氳的墨色效果,特別是晚年作品中的大量枯筆更顯得老辣而富有奇趣。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強調惜墨如金,即使在墨量已經不足的情況下,林散之也會放慢速度將餘墨逼出,有時線條甚至近於乾擦,這種美感十分耐人尋味。他告訴學生要善用枯 筆:“蘸一次墨可以寫好幾個字,枯了還是潤的,但不弱,仍然筆筆圓。筆一轉,又有墨了,還能寫幾個字。”

枯經常會和“幹”“竭”等字眼聯絡起來,而書法中若枯筆運用得不好也會出現這種狀況。從客觀原因來說,以水潤之是必要的條件。從主觀來說,善用筆才是問題的關鍵,正所謂“不善用筆而墨韻橫流者,古無此例” 。墨從筆出,以筆運墨,筆墨交匯方可通神。

林散之“無墨求筆”的主要技法來源是王鐸,而他的意境取向則更接近董其昌,這也許就是他所說的以董思白為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選王鐸書法經典長卷六福

原大級高畫質複製

壹、王屋圖並詩

貳、自作詩書贈張抱一

叄、峨眉山記詩

肆、草書長卷

伍、擬山真跡

原價320,

優惠價176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 月雅好書推薦 ——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林散之:王鐸草書是懷素後第一人,這樣學才能學好

關聯公眾號

TAG: 王鐸林散之草書方折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