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昨晚收到一條諮詢,是關於對聯的,初看之下不知從何講起。

因為若是問對聯規則,是好講的,無非一二三四,但是涉及到內容意境,這些東西就與悟性、根性有關,很難說清道明。當然行文也是有文法的,對聯這種民間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因為它的特殊性,甚至有可能不能稱其為完整的文學體裁),雖然有很多朋友歸納總結,但無非也是平仄和結構方面的知識,與這位朋友的諮詢內容是有些差異的。

他問的是什麼呢?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這是兩個問題,我們去掉修辭,專注問題本身。

一是如何抓住出句重點(對句的寫作是在抓住出句重點基礎上的後續操作)。

二是平仄勉強應付,如何對出好的意境。

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關聯,但是回答起來又可以毫不相干。特別是第二個問題,如果要認真探討的話,他的“平仄勉強應付”和“意境好壞”之間並沒有關聯——首先要有了好的中心思想(立意),一篇作品才可能有意境,而平仄調整不過是對聯這種形式的必須格式。

打個簡單的比方,“好對聯”的定義,大概跟“好人”的定義差不多。你有意境,就是好人,你不管平仄,那連人都不是,談什麼好人?

我們先要在格式上遵守,才能算人,然後才有資格談人的好壞,談對聯的意境。

把這個概念理清楚之後,這位朋友到底想問什麼呢?是怎樣做一個好人,而不僅僅是成為一個人。描述一個人非常容易,因為所有的人有實體共通特徵,但是描述一個“好人”就相對模糊了。

這就是這個問題的難處,七彎八拐,到最後,無非還是在問,要怎麼樣在內容意境上寫好對聯?所以雖然兩問,實際上又沒什麼區別。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那我們搞清楚第一個問題,抓住出句(上聯)的重點,在規則之下,邏輯之中,意境之內寫好對句,不就是寫出了好的對聯?這樣不就順便將第二個問題也解決了?

其實抓對聯的重點,和抓所有文體的主旨是一樣的。但是對聯這種形式和文章不同,對聯是脫胎于格律詩對仗的中二聯,所以不論是平仄上的相對,內容上的關聯,文法上的展開,都承續於語言精煉的近體詩。

記住,對聯出自近體詩的頷聯、頸聯。是先有格律詩,後有對聯。

但是對聯獨立出來之後,又和格律詩有了一些不同,出現了長聯、一字聯等特有形式,在平仄上也不再嚴格遵守格律,而僅僅是要求上下聯相對,同時吟誦通順清朗、抑揚頓挫就行。

這些區別,總結起來無非兩點。

第一,規則相對寬鬆了(字數不限,平仄關係變靈活)。

第二,內容更豐滿了。因為從律詩中二聯獨立出來,也就是說一副對聯從文法上來說,要完成一整首詩的任務,所以出現了長聯。當然,更多的都是使用頷聯、頸聯鋪陳寫法,只是簡單做片面描寫,留下大量空白,讓人意猶未盡。但是頷聯、頸聯這麼做,是因為有首聯、尾聯交代收合——對聯只有兩句,沒有這些輔助,因此要麼純粹寫景留白,不堪成文;要麼就加長篇幅,形成長聯。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長聯我們就不說了,有些長聯比詞還長,上下聯還要相對,不存在抓單個出句重點的問題。比如天下第一長聯,雲南昆明滇池大觀樓聯:

上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看:東驤神駿, 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

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

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

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

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

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要說這是上下片的詞,還是長調,應該沒有誰有意見吧。就算說是一篇駢賦,問題也不大,只不過在平仄、字數上對仗更嚴謹。

文采好則好矣,但是硬生生闖入對聯領域來降維打擊,終歸是過猶不及。

我們只看短聯,則更加類似於格律詩中的頷聯、頸聯。形式上類似,文法上也大致相同。

所以要如何抓住出句的重心?和抓住詩句的“詩眼”是一樣的。

在這裡,權且稱之為“聯眼”。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

聯眼也一樣。

簡單來說,“詩眼”、“聯眼”在整首作品中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不但表現能力強,還能控制整首作品的意境走向。

所以,要抓住出句的關鍵重心,無非就是從表現力和文思關鍵點去尋找“聯眼”。

詩是精煉的韻文,所以詩眼就是簡單的字或者詞,對於短聯來說,亦是如此。

那麼該如何像抓“詩眼”一樣抓住對聯中出句的“聯眼”呢?

我們會發現這些關鍵字基本上都是動詞,或者動詞化的名詞。它們在詩、聯中畫龍點睛,讓整個句子活起來。這些動詞連線起不同的意象,添加了生氣。我們之所以稱之為“眼”,其實是因為在這些字詞裡看到了靈氣和生命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眼不靈動,不放光,那整首詩、聯都死氣沉沉,自然不吸引人。

如:

北斗七星,水裡連天十四點

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這副對聯中,出句的關鍵字就是“水裡連天”的“連”字,一個字就將水天一色,如同鏡子的畫面描寫了出來,因此才會有北斗七星十四點的奇異景象,也大致規劃出了月色、秋空的大情境,為下聯的景色描寫定下了框架。

因為對聯格式的特殊性,所以在下聯的相對位置,必然是詞性相同,詞義不同的字,自然也是動詞,也是對句的關鍵,即“月中帶影”的“帶”字。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聯眼”,其實有別於“詩眼”一字動全篇,它們只要承擔讓本句靈動起來的功能。就好像“連”字活起來的是出句,而因為對聯的特殊性,其對句必然也是類似關鍵字詞,上下勾連,一動都動,整副對聯的動態、情境在平仄限定下,結構重複,節奏自然就一起靈動起來。

從音律上有平仄保證,從內容上有“聯眼”保證,一副好的對聯基本上就架構已定。我們接著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詞彙量來適當地選字詞,構建整個對聯——有平仄骨架,有畫龍點睛,剩下的就是添其羽翼,振翅高飛了。

又如: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這副對聯的眼在哪?很明顯,出句的眼在“看”,前面的都是定語“寵辱不驚,閒”,後面則都是看到的景象:“庭前花開花落”。我們抓住出句的“看”字動態,自然就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行為狀態。下聯進入情感抒發,在對應位置上使用了“隨”,則用來表達心境狀態。這兩個字就是這副對聯上下聯各自的“聯眼”。它們是圍繞著中心思想(心意淡泊)的兩口活泉,讓作品朝著正確的方向流動起來,既表達出作者的張力,又引導著讀者的感受。

當然了,因為對聯的形式不斷擴張,甚至玩出很多結構花樣來,這種抓字眼的賞析、判斷、創作的方法,適用性也是因作品而異,因人而異。

就好像前面所說的長聯,這種方法就不適用,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長聯出句的中心思想,而這個主旨很可能就不是一個字詞、一個眼能夠勝任的,有可能是一句話,甚至兩三句話連起來的表達。

但是對於短聯來說,這種方法是好對聯的賞析和創作方法,基本上八九不離十。

沒有“詩眼”的詩是垃圾詩,沒有“聯眼”的對聯也就是個俳句而已,連順口溜都算不上,沒有什麼價值。

順口溜至少還押韻。

詩有“詩眼”,那麼對聯有“眼”嗎——關於對聯的諮詢回覆

TAG: 對聯出句平仄聯眼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