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1968年,陝西咸陽的一個13歲小男孩在回家路上,偶然撿到了一塊白色的石頭。經過專家鑑定後,這塊石頭被認定為無價之寶,擁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但是作為上交者的男孩,卻只是因此得到了20元的車費補貼。

直到2012年,已是57歲知天命之年的“男孩”卻意外收到了一份遲來的榮譽證書,這其中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那塊石頭的真身究竟是什麼?在那之後的這44年間,“男孩”的生活又發生了什麼?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孔忠良在2012年的留影

與國寶的初遇

那是在1968年9月,放學後的孔忠良正和往常一樣準備走路回家。13歲的男孩子正處於調皮的年紀,腦子裡滿懷著對大千世界的無限好奇,想也知道他怎麼可能會老老實實地埋頭走路。

今天他還專門挑選了一條在平日裡鮮有人至的僻靜小路,路程都已經走過半了也沒能遇到一個同路人。可這小男孩一點也不以為意,自娛自樂得開心極了,只見他一會兒去路邊的草叢裡捉只螞蚱,一會兒又隨手摺一支野花賞玩。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走著走著,孔忠良停在了路旁的水渠前,隨手就在腳邊抓了一把石頭玩起打水漂來。幾十顆小石頭丁零當啷地掉進了水裡,濺起清涼的水花,甚至水面上的漣漪還在夕陽的照射下隱隱約約有了一點彩虹的色彩,這讓他又驚又喜,玩性瞬間又高漲了起來。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引水渠

於是這貪玩的男孩就俯下身準備再次“填充彈藥”,但突然有一道刺眼的白光閃進了他的眼睛裡,徹底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經過仔細地尋找,孔忠良終於發現,這束光來自於一塊正在陽光中熠熠發光的白色石頭,它正躺在水渠淺水灘的水草叢裡呼喚著自己。

喜歡晶晶亮亮的東西似乎就是人的本能,孔忠良也不例外,他顧不得父母不斷向他強調的“不準私自下水去玩”的嚴厲警告,挽起褲腳就跳進水裡,把這塊白色石頭給撿了起來。

一抓起來這石頭,男孩就發覺這東西好像和一般的石頭長得不一樣,它應該是被人為打磨雕刻過的,下半段是一個刻有特殊紋路的方柱形,上半段則刻著一個栩栩如生的威風老虎,而且這東西摸起來也比他剛才打水漂用的石頭更加柔和細膩。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適合打水漂的石頭

這個年僅13歲的農村孩子高興極了,因為他之前從沒見過和這類似的東西,還以為自己是撿到了一個材質特殊的新鮮小玩具,就準備明天拿到學校去和同學們顯擺一下。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這塊兒石頭在書包裡放好,就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孔忠良回到家後發現,全家就只有放學後徑直回家的哥哥比他先一步邁進家門,父母都還在地裡忙於農活沒有歸家。按捺不住自己激動心情的他,就決定先給哥哥炫耀一下今天撿到的這個戰利品。

哥哥認出這是一方印章

哥哥畢竟還只是一個比他稍微年長几歲的半大孩子,將這塊造型奇特的石頭拿在手裡仔細觀察了好一會兒,也解釋不出這些奇怪複雜的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不過他還是篤定地告訴弟弟,這是一方印章。

經過哥哥的提醒,孔忠良就想起來了,自己也曾經看見家裡的老人們用過,和這玩意兒長得差不多的一個方形東西。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私章

因為在那時候的農村,基礎教育普及率很低,大部分的農家戶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請村裡的手藝人幫忙做一個印有自己名字的私印,日後在需要自己簽字的場合,就用這方印章代替寫字了。

有趣的是,這兩兄弟看見使用印章的人都是成年人,還產生了一個“長大成人的標誌就是擁有自己的印章”的誤解。

一直以來,家裡人都把自己的私章保管得神神秘秘的,這兩個十幾歲的少年哪能忍得住自己的好奇心,無數次在家裡翻箱倒櫃卻始終不得所獲。

這下,弟弟偶然撿來的這塊石頭,不就正巧滿足了兩人對擁有印章的強烈嚮往。

兩兄弟把家裡有的工具都拿來試了個遍,想把它劈成兩半分給兩人各自私有。但別說把印章分成兩半了,他們用盡了辦法,就連一道劃痕都沒能在它身上留下。

正當兩人累得氣喘吁吁時,父親孔祥發正好走進了家門,他看見兩個兒子把工具扔得一地都是,還以為他們在搗亂,頓時就氣不打一處來,想沒收了他們在擺弄的那個玩意。

父親認出這可能是文物

剛把東西拿到手,孔祥發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了。他雖然也是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民,但年輕時曾經擔任過大隊上的幹部,並且經常在外面打拼,在見識方面肯定是遠超兩個兒子的。在他看來,這可能是一方玉石製成的玉璽,而且極可能是古代某位權貴的身份代表,

更何況他們一家的居住地可是在陝西咸陽,這裡是華夏曆史文化的發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文物景點多達4951處,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漢唐帝王陵寢連綿百里。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古都咸陽

孔祥發自小到大都不知道聽過多少次,這附近的農民在田裡撿到文物後,賣給文物販子,從此徹底擺脫窮苦生活的故事。他從來都沒想過,自己竟然還能有遇上這種機緣的一天。

正處在驚異之中的他茫然地抬起頭來,映入眼簾的只有一間簡陋的農村平房,雖然打掃得乾淨,但裡面值錢的東西卻是一件都沒有。想當初,就連兩兄弟的學費,都是靠他們一整個大家族省吃儉用,東拼西湊才勉強湊齊的。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他一直都因為家裡窮苦的境遇,覺得愧對了自己的家人們。所以當這疑似文物的東西就握在自己手裡時,孔祥發忍不住就開始猜想它能值多少錢,若是賣掉它,可以幫助家裡過上更好的生活嗎?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曾被拍賣出5。541億元的古董瓶

決定上交給國家

與此同時,孔忠良一聽到父親說他撿回來的白色石頭可能是一個文物,頓時就激動得不行,第一個就嚷嚷起來要把這東西上交給警察叔叔。

原本沉浸在糾結中的孔祥發一下子就被兒子的話給驚醒了,瞬間就被自己狹隘的想法給羞紅了臉龐。

他和妻子給二兒子取下孔忠良此名,就是希望這孩子要承繼樂於助人拾金不昧的精神。而這孩子也確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經常竭盡全力去幫助有需要的同學,是老師和同學們都交口稱讚的好學生。

如今,身為教導者的父親竟然在金錢的誘惑面前迷失了自我,被年幼的兒子給上了一課,他心裡真是既驕傲又羞愧。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陝西省博物館

孔祥發輕嘆了一口氣,與兒子約定好,明天一起去把這方玉璽上交給當地的博物館。

孔忠良一直謹記著父親在他臨出門前的特意叮囑:不要把撿到疑似文物的事告訴任何人,也不要引起其他人的關注。第二天一到學校裡就開始假裝身體不舒服,成功從班主任老師那裡請到了假後,急匆匆就趕回了家。

父親早已等候他多時,來不及等兒子多休息幾分鐘,就帶著他趕緊出門了。

那時候的交通並不是很發達,而且他們家還在距離市區,有相當遠一段的距離的偏遠農村地區,父子倆花了三個多小時,轉了好幾趟班車才終於到了陝西省博物館。

上交文物,不圖回報

這風塵僕僕的兩人,到了博物館內還生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敢直接表明自己是來上交文物的,只好隨手拉住一個工作人員詢問,博物館館長在不在。

工作人員看著他們樸素的打扮,也猜不出他們究竟是何目的,便問他們找館長到底是有何貴幹。

可謹慎的孔家父子並不能放下戒備心,仍是把那塊石頭緊緊地護在貼身口袋裡,只告訴工作人員,他們有一個重要的東西要親自交給館長。

由於他們倆的臉色都凝重得不行,工作人員也不敢再耽擱,立刻就去請示了館長。

直到坐在館長辦公室內,孔祥發才小心地掏出了這塊石頭,鄭重地轉交到館長的手上。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西漢皇后玉璽

館長一接過印章就被驚呆了,畢竟他已經是在歷史界沉浸多年的老學究了,一眼就認出是一塊兒用上好的和田玉雕刻而成的玉璽。

經過館長的初步判斷,玉璽上面刻的四個大字應該是“皇后之璽”,而它大約是來自於西漢時期,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能為西漢歷史的研究課題帶去極大地幫助。

孔家兩父子真是喜出望外,他們完全沒想到一個隨手撿來的石頭能為歷史研究帶來這麼大的幫助。同時,館長也被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感動,決定親自給父子倆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1000元人民幣的物質獎勵。

不過,館長的好意卻被父子倆婉言謝絕了,他們認為將撿來的文物上交給國家是身為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能為國家做貢獻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金錢獎勵就大可不必了。

博物館眾人都對他們的行為舉止讚不絕口,經過討論還是堅持要獎勵他們,不過這次是的獎品是要報銷兩父子一路往返的20元車馬費。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60年代的“鉅款”,拾元

樸實的孔家父子對這個結果滿意極了,畢竟在他們一家看來,20元已經能算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

一切幸福滿足的情緒都在此刻永遠停駐了,這兩父子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對外人提過這一件事。這枚印章就好像是突然在博物館裡冒出來的一樣,沒人能探得這究竟是誰送來的。

而那時年僅13歲的孔忠良更將這個秘密堅守了一輩大半生,從未對任何人炫耀過自己人生裡的第一次博物館之旅。

“西漢皇后之璽”身份被確認

等到孔家父子走後,館長又對著這方玉璽仔細端詳了多時,但實在拿不準這印章上的花紋和刻字到底是出自哪個朝代哪個皇宮貴族的手裡。就只好叮囑工作人員,去把這方面的鑑定專家全部請來鑑賞一下。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精緻的玉璽外觀

等專家們趕來後,也全都被這方玉璽驚豔得眼前一亮。

經過專業測量和深度修復,這枚玉璽絕美的外貌再一次被顯現於世,它高2釐米,寬2。8釐米,色彩亮麗,質地上乘,周身刻滿精美的圖案,再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螭(chī)虎站在頂端。

螭虎是遠古傳說中的一個異獸形象,多被用在戰國、漢代時期的玉器上,在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權勢、象徵著王者風範。

蔡邕《獨斷》曰:“天子璽以玉螭虎紐。”由此可知,螭虎還是古代王權的象徵,特別是在漢代,被廣泛運用於天子的玉璽之上。

再加上,印章底部那神秘的四個文字圖案,是古拙典雅的篆體字“皇后之璽”。

這一切都非常鮮明地指向,這枚印章很可能是漢代某位皇后的專用玉璽。專家們的滿腔熱血都因此沸騰了起來,這可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個空白點,若是能考古成功,一定是能載入史冊的光輝一幕。

專家們在翻查了許多漢代時期的文獻典籍後,最終在《漢宮舊儀》上找到了一段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

這就更加肯定了大傢伙之前的猜測,但它究竟屬於哪位漢朝皇后的呢?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異獸螭虎

於是專家們又去親自去考察了孔忠良撿到這枚玉璽的那條小路,他們發現那裡距離漢高祖劉邦與皇后呂雉合葬的陵園十分接近,而這塊玉璽幾乎可以被確定為是呂后的陪葬品,只是不知怎麼流落到外面來了。

呂雉,雖然是劉邦的皇后,但她更為世人熟知的則是她“呂太后”的名號。

她是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與唐代武則天一起並稱“呂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女性政治家。

在漢高祖死後,呂雉扶持著自己的兒子劉盈登基為帝,自己作為太后在暗地裡把持朝綱。唯一的兒子劉盈英年早逝後,呂雉又主導著朝政風向重立了兩次新帝。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再下放過權力,而是親力親為地臨朝處事。直到她去世前,任何一個皇帝親口囑咐下去的號令,基本都是沒有太大作用的,反而是印有呂太后玉璽的號令,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呂后的畫像

此番實地考察後,專家們又找到現存的幾份,印有呂太后章的檔案來對比,基本確定下,呂太后在批改朝政時用的章,就是孔忠良父子上交的這方玉璽。

直到現在,這塊“皇后之璽”都還是唯一出土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的一枚帝后玉璽。可以說,它是漢朝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者,甚至還有許多的歷史故事是與它息息相關的。

拋開它本就價值連城的珍品和田玉材質不說,這方玉璽的歷史意義就已經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了。

遲來的一份褒獎

這邊的專家們在熱情如火地求證考古,那邊的孔忠良卻早已迴歸了平靜的生活。

時間匆匆而過,2012年時,曾經的小男孩已經成長為一位57歲的老人了,但不變的是,他仍舊過著清貧的務農生活。

突然有一天,來自碑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打來了一個神秘電話,邀請孔忠良去出席頒獎典禮。這個樸實的老人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個詐騙電話,準備不予理睬,直到工作人員反覆解釋後他才明白,他曾經與父親一起上交的那塊石頭,為中國考古界立下了大功。

由於盛情難卻,孔忠良還是參加了這個典禮,領到了一張遲到44年的榮譽證書,並且被評選為了2012年的“為歷史文物保護做出貢獻”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

1968年,13歲男孩撿到白色石頭上交國家,44年後專家為何再次登門

榮譽證書

鄉親們看見他的身影在電視上出現時,都震驚極了,誰能想到世世代代生活在村裡的貧困戶老孔家,還曾幹過這樣一件不為金錢折腰的大事。

官方也被孔忠良,身處貧困但不囿於貧困的美好品質所深深觸動,提出要再給他一些物質補償,不過他又一次婉拒了。

孔忠良表示,自己從未後悔過當初的決定,如今也不會有改變,他與父親捐贈的那方玉璽既然已經是國家一級國寶了,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這枚國寶能繼續被妥善儲存下去。

文物有價,但孔忠良父子二人拾金不昧的高貴品質卻是無價的。這兩位樸實無華卻擁有剛強氣節的中國農民,真是可親,可敬!

TAG: 玉璽忠良石頭印章館長